音乐节市场风向变了

音乐节市场风向变了
2024年04月14日 11:26 新音乐产业观察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九鱼

从3月底到现在,又有六场音乐节宣布取消或者延期了。

演出行业复苏以来,去年算是实打实地风风火火了一整年。今年开局不到一半,音乐节取消频率已经快赶上日更了。这事态反转的速度和程度着实是有点快了,“演出行业全面复苏”“形式一片大好”的讨论声好像昨天还在耳畔回响,结果一夜之间,就多了这么多撤摊的。

关键在于,近期这六场音乐节都是以“不可抗力”为由取消的;甚至还出现了音乐节官宣了两天,临期宣布只办一天的操作。一般情况下,这四个字更多指代的是天气这种非人为因素。但显然,在短时间内,接连有六场异地音乐节发生变故,背后的原因肯定没这么简单。

音乐节扎堆出变故,他们怎么了?

在半个月时间里,「台州飞龙湖音乐节」、「广州文化音乐节」、「鲜氧音乐季·春见」以及分别在温州和广州举办的「星巢秘境音乐节」都以不可抗力因素宣布了延期待定;「海潮宇宙音乐节」则是以同样的原因,办一天,取消一天。

这些音乐节的举办地有的在南边,有的在中部,要说都是因为天气原因的话,有些过于勉强了。发布演出变故通知的时间点大多也都离他们官宣的演出时间很近,最短的一个时间差只有八天:原定于4月12日至14日举行的台州飞龙湖音乐节将延期举办的「台州飞龙湖音乐节」,到4月4日,迷笛官微才发布延期举办的通告。只不过,哪怕是以“不可抗力”为由取消,但还是有些提供了全额退款选项。

再来看这些音乐节阵容就会发现,其中有好一两个,放在整个音乐节市场上,都算不错的啦。有一线的票房扛把子,也有小众音乐圈的顶流。曲风更是从摇滚到流行,再到说唱,几乎全覆盖。

局凑好了,地方也定好了,都官宣了肯定走完基本程序了吧?有的连票都开了,销量似乎也还不错。但这六场音乐节会接连延期的延期,取消的取消,前期宣发成本算是打水漂了还不止,音乐节IP的品牌影响力肯定也会收到影响。

现在,这波音乐节集体撤摊的事情已经在网络上发酵了好几天了。在相关报道的评论区里,有网友指名道姓地点出其中某个音乐节是因为票房不好,并指出在该音乐节搞票价分区分了整整五个档位,表示“去年被割过的都不想去了”。有的则是在这之外,谈到了音乐节的整体体验感,提出的问题矛头指向了市面上大多数音乐节。

从目前的大众反馈来说,这波音乐节前仆后继似的“撤摊现象”,不仅没有在赔了半个摊子之后收获些许同情,反而触发了大众对音乐节的吐槽热潮。

在越来越大的吐槽声中,音乐节市场看起来已快失了人心,但从市场现状和相关政策来看,似乎变向的还不止于此。

被写进批文,大风向变了?

“不可抗力”这四个字威力大但等于什么都没说,于是,就有网友找到了疑似各大音乐出变故的原因。

3月21日,为了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坚决纠治部分地方基层搞“新形象工程”问题的工作提示》,云南德宏州纪委监委派驻州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印发《关于坚决纠治“新形象工程”问题的工作提示》,并提出重点防范和纠治8类“新形象工程”问题。

其中,第五条明确指出:豪华“办节”,片面追求“人气”,不计成本跟风大办音乐节、以城市命名的论坛、旅发大会等,为场地建设、乐队出场支付高额费用。

就在前几日,原定于今年5月1号和2号在贵阳举办的“空港玛卡龙&半糖音乐节”,就因此条款被取消了。

由此可见,在对音乐节——一个曾经被争抢的地方文旅项目的态度上来看,部分地区的官方态度已经有所转变了。

要知道,关于各地政府给予音乐节文旅项目的补贴,近年来一般控制在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区间;在放开后,该补贴力度更是有增无减。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推出“广西有戏”演艺消费季演出引进补助互动,对音乐节(演唱会)类演出给予不高于200万元/场补助。

2023年12月,广西南丹举办岁末音乐会(图片来源网络)

广州天河区更是从音乐节扶持到了国际级、国家级的音乐榜颁奖典礼。在天河区举办国际级、国家级的音乐榜颁奖典礼、大型音乐节(单场2万人以上或连续2场达到2万人以上)的,给予主办方不超过50万元、30万元的奖励。

但就去年一年,音乐节就文旅项目这一属性来说的话,只能说好坏参半。有的能在举办期间,带着本地文旅消费起飞;有的则没能给当地带来相应的经济和文化效应的同时,还连带着城市的大名被骂上了热搜。自然而然地,从城市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说,音乐节的项目风险值在经历了这些事件后,正在被重新评估。

把维度拉回到音乐节自身上,在去年一年里,大量涌出的音乐节IP的确给市场和乐迷带来了一种久旱逢甘霖般的欢喜。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重合度极高的演出阵容、飘升的票价、策划/宣发/执行无序等引发的市场混乱现象。

社交媒体中充斥着网友对音乐节的吐槽

不得不说,这一次扎堆的“撤单现象”极有可能只是市场洗牌的一个开始。

巅峰即落幕?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早前发布的《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发展简报》显示: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达739.94亿元,较2019年增长29.30%,达到历史新高。不仅如此,在小鹿角智库上月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音乐节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提到,去掉延期/取消的音乐节,实际落地的音乐节数量达560场,创下音乐节市场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演出收益达历史新高”“落地音乐节数量刷新历史记录”,可以说,2023年创下的战绩,用“盛况”一词来形容并不夸张。

数据来源:《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发展简报》

在人心和方向双双开始发生转变之后,今年春节才过不到两月,光是取消和延期的音乐节数量就已经突破两位数了。难道音乐节也要加入“巅峰即落幕”俱乐部?

从现状看起来,大势似乎正在朝这个方向在发展。但从音乐节的本质看起来,不管是市场,还是乐迷从头到尾更关心的还是质量。去年一年的盛况是用数量堆积起来的。这里面光是被骂上热搜的、发酵成事件的音乐节就多达十余个。甚至于,“音乐节”的定义似乎也越来越模糊了。

除此之外,音乐节的风评之所以会走到这一步,还因为音乐节明明多到快卷起来了,但很多却没有卷在阵容、价格,甚至是服务上。反向卷起了怎么能投入更少的成本开局,各种以“不可抗力”逃避售后服务,但同时提高乐迷的购票风险。

说到底,音乐节的受众群体要的从来不是什么数据盛况,而是音乐节的体验感。那些从市场寒冬一路坚持到第二春的音乐节,更是不该在这摊浑水中被污名化。

种种迹象都表明这样的市场洗牌是必要的,希望这次扎堆的“撤单现象”能给行业敲响一个警钟:与其办十场敷衍了事的音乐节,不如办一场真正能让乐迷、市场都心甘情愿买单的高质量音乐节。只有在这样优胜劣汰机制的辅助下,国内演出行业才能更快地迎来以质量为标准的盛况。

-全文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