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产业链中,早期临床研发服务于上游的医药工业,药械生产完成后经由中游的医药流通商输送,最终的应用场景落在下游的终端医疗机构,医院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简单来说,医疗服务是由医护等卫生技术人员对患者开展诊断、治疗的健康促进服务,以及诊疗过程所需的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与老龄化趋势、支付方式逐渐多样化以及基层医疗资源供给增加等因素,医疗服务行业成为颇具投资前景的赛道之一。
医疗服务行业概况
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主体,从登记注册类型来看,有公立与民营两类医院,前者的总收入由事业收入和财政拨款组成,进一步按医院等级细分,根据卫生统计年鉴,三级医院财政拨款占总收入比例约10%、二级医院约18%,而民营基本依靠自身的事业收入,不享受财政拨款;从诊疗人次口径来看,我国民营医院承接患者体量占比在16%左右,公立医院以公益性为导向,民营是公立的有力补充。
从卫生总支出的结构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医院及基卫最大的支付方是占比45%的社会卫生支出,其中又以超过2.4万亿的医保基金为主力,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目前亟待发展,支付能力偏弱;政府卫生支出即指前述的财政拨款。在全民医保覆盖以及财政拨款增加两个主要因素驱动下,个人卫生支出从2000年的59%下降至2021年的28%,居民自费负担显著减轻,随着医疗资源供给整体提升,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与民营相关的支付方是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符合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也可定点接入医保。
从资源分布的角度,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基层诊疗相对薄弱的问题向来存在,住院费用跨省结算人次可从侧面反映异地就医的情况,今年以来,该数据恢复良好,表明大量患者重回求医大三甲的状态。近年卫健委通过医联体、多点执业等途径推动分级诊疗建设,基层医疗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丰富,不过,在分级诊疗体系完全建立之前,均衡资源分布的目标很难达成。对于部分公立薄弱科室,民营医疗机构发挥了市场化机制的作用,承接并培育了既往未被满足或待激发的需求。
医疗服务行业的底层逻辑
我国医疗服务上市公司不算多,以民营医院为主,A股与港股均有主流标的分布。整体而言,医疗服务行业具有三个底层逻辑:
1. 自上而下,长期需求来自人口基数、越来越庞大的老年群体、卫生支出GDP占比提升以及政策支持下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反映到商业模式的优越性,是医药子行业里最高的永续增长。
2. 总量需求决定需要扩大供给,但由于结构性的供需矛盾,基层及供给薄弱地区是由供给决定甚至创造需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可以留住本地患者,社会办医加入符合分级诊疗目的。
3. 公立医改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耗比,医生灰色收入下降或消失,医疗服务调价以体现劳动价值,但不足够;民营保留特需、自费、服务溢价,达成医疗资源和居民卫生支出的再分配。
医疗服务行业的商业模式
一般来说,医疗服务标的对应两种商业模式:
1. 大单体的综合医院:严肃+消费医疗的科室数量众多,单店天花板高,以名医及学术能力为核心资源,住院收入占比大,每年能够依靠单床产出与床位数的双重爬坡驱动增长。
2. 连锁扩张的专科医院:单店规模有限,但标准化程度较高,资金、设备、人力成本投入要求在合理范围内,可复制性更强,因此具备全国化连锁扩张的能力,举三个例子说明:
眼科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行业规模约1600亿,行业增速约15%,可分为以视光、白内障、基础眼病为主的刚性需求及屈光、老花等有摘镜意愿的消费型需求,单视光业务就孵化了角膜塑形镜、离焦镜、低浓度阿托品等热门品类。
在飞秒、白内障手术设备支持下,眼科治疗高度标准化,科室特点助推了眼科的复制扩张,头部上市公司,合理运用并购基金,主动下沉市场贴近人群回应需求,率先在体系内建立了分级连锁机制,聚拢优质医生资源以拉动增长。行业发展到现阶段,未来的增长逻辑主要在高等级术式渗透率的提升及老年眼病需求的成熟。
中医馆
据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中医诊疗市场整体接近3500亿,中医门诊及诊所市场近600亿,行业增速15-20%,中医类占总诊疗量比例近年持续提高,全科性质决定了其在基层诊疗中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门诊与诊所未来将承担更多诊疗量。由于单店门槛偏低,中医馆市场大而分散、具有地域性,突破地区关系网的跨省市复制难度大,这是中医馆标准化复制的难点,也是成功跨越区域的品牌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壁垒。相比于西医,中医的患者黏性和忠诚度更高,暂不实行DRG付费,在政策持续鼓励社会力量开设连锁中医馆的背景下,行业具有较大潜力。
肿瘤
肿瘤治疗要求多科室协同配合,所以对应的是大专科、小综合的概念,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市场规模约4000亿,行业增速10-15%,在各项治疗手段中,放疗渗透率逐年提高。观察病床使用率情况,虽然近十年供给端(肿瘤专科、综合医院肿瘤科)得到加强,床位吃紧、供不应求的情况还是没有根本解决,后线城市肿瘤治疗资源不充足,外溢后加重一线城市疾病负担。从成本结构看,考虑到科室配置和设备投入,以及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这类医院的盈利能力低于轻资产的门店,要求较强的精细化成本管控能力,但也因此具备了较高的进入门槛。
总而言之,民营医疗服务龙头基本是依托二级市场资金支持成长起来的,进而去更好、更大范围地服务患者,弥补优质医疗资源供给缺口,是真正体现金融市场价值的赛道。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