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工业母机”则是制造业之源。
所谓“工业母机”即数控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也是制造机床本身的机器,更是制造“大国重器”不可或缺的利器。
“工业母机”对于工业加工精度、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效率都有非常大的影响。高端数控机床,更是半导体、核电、电子、船舶、航天航空军工等高端领域的制造基石。因此,工业母机作为强国利剑,其产业链技术水平关乎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工业母机”产业链如何?
数控机床作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本质是机械硬件与电气技术深度融合。数控机床的上游从成本占比大小看,依次为数控系统、结构件、传动系统(例如电主轴、丝杠、线轨、精密轴承等)、驱动系统以及刀库等功能部件。其中数控系统、传动系统和驱动件对性能影响较大,而我国在这些关键零部件领域全球市占率不足20%,亟需战略聚焦突破。
数控机床下游分布广泛,涵盖国计民生和国防安全等众多行业,不同的下游行业客户对数控机床的机型需求存在差异。目前,最大应用领域是汽车行业,其次是通用机械领域。

“工业母机”的发展趋势
机床制造业发展已有数百年历史。1797年首台螺纹切削车床制成;19世纪龙门车床、卧式铣床等面世。二战后美国军用需求推动数控机床诞生,成为全球数控机床中心。随着制造业向德国日本转移,两国抓住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与机床融合机遇,其数控机床产业强势崛起。
随着中国制造业崛起,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床生产国与消费国。根据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和浙商研究报告数据,2022年全球机床行业产值约803亿欧元,2002-2022年CAGR约4%,我国机床产值约218亿欧元,占比约31%,2000-2021年CAGR约12%。2022年全球机床消费约808亿欧元,我国机床消费额约260亿欧元,占比约32%,2000-2022年CAGR约10%。

从产业链视角看,我国机床产业大而不强,数控化率和高端化不足。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在主轴、丝杠、精密轴承、高端数控系统等关键技术国产化率低,面临着“卡脖子”的困境。

“工业母机”产业链未来的投资机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而数控机床高端化和智能化是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抓手。在大国博弈与自主可控背景下,“工业母机”产业链的国产化、高端化和智能化要求非常紧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控机床产业链集群是关键。
我国机床行业在长期技术追赶的过程中,已经涌现出一些技术积累深且在关键零部件等细分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优秀上市公司。未来需要继续强基补链,培育和支持更多专精特新厂商做大做强,充分抓住行业增长、国家政策支持、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发展机遇。
从投资研究角度看,我们重点关注和挖掘那些公司治理优秀,技术与管理能力强,在特定领域有竞争优势,有望实现高端进口替代的公司。这些公司更大概率能够把握国内需求增长和国产替代契机,提升市场份额,助力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还具备出口海外市场的能力。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