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再现乌龙事件:张冠李戴难掩管理不善

中信建投再现乌龙事件:张冠李戴难掩管理不善
2024年01月31日 16:17 智汇Wealth

中信建投最近有点“手忙脚乱”。发布错误的募集说明书,到在紫金存储事件中暴露的尽职调查不足,再到涉嫌内幕交易,以及终止“绕标”业务等问题,都与公司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密切相关。

在金融领域,特别是在激烈的资本市场竞争中,内部管理的效能、决策的精确度以及风险控制的严格性,都是影响企业业绩和市场信誉的关键因素。如果内部管理存在缺陷或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就可能导致公司执行力的弱化、决策错误,最终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和对外业务的表现。

上交所提示交错募集说明书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给南京钟山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发了个“小纸条”,告诉他“交错作业”了。

本应提交的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却错传成另一家公司的《主承销商声明》,一番“离谱”操作后,主承销商中信建投被交易所追发问询。1月22日,上交所针对钟山资产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并上市申请文件发布第二次审核反馈意见。

本应上传钟山资产的《募集说明书》,作为主承销商的中信建投,却上传了南通市崇川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债券募集书的《主承销商声明》的签署页。针对这一低级错误,上交所在审核反馈意见中写到“本次反馈意见回复提交的募集说明书非本次项目文件,请主承销商核实后重新上传”。

同时,上交所要求主承销商说明上传文件错误的原因,对全套申报材料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查。并强调“请主承销商内核、质检部门加强对申报材料质量把关。”据公开资料,2023年底,钟山资产在上交所申报发行公司债券,主承销商为中信建投,联席承销商为华泰联合,此次拟发行20亿元公司债,发行人的信用等级为AA+。而被混淆的另一项目崇川建发,在2023年11月也申报了发行公司债券,该项目拟发行17亿元,主承销商同为中信建投。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项目均由中信建投担任主承销商,再加上它们的发债募资额和申报时间都十分接近,这引起了市场上的种种猜测。有人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在使用某个模板进行修改时忘记了保存新的更改,或者在提交文件时上传了错误的文档。而这并不是头回。

早在去年3月,北京证监局指出,北京证监局披露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中信建投证券被采取责令改正措施。处罚决定书显示:经查,中信建投证券在开展债承业务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投行类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质控、内核把关不严;二是工作规范性不足,个别项目报出文件存在低级错误;三是受托管理履职不足。

紫晶存储暴露中信建投尽调能力

中信建投证券因涉及紫晶存储的欺诈发行和信息披露违规一案,备受市场监管层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紫晶存储案是一起严重的欺诈发行事件,紫晶存储在其首次公开发行(IPO)的招股说明书中存在虚假陈述。其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物流和验收单据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余额,不仅导致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受到刑事处罚,公司也面临退市的后果。

从监管角度来看,中信建投证券作为紫晶存储的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其在审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合规性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此次事件暴露出中信建投在尽职调查和风险控制方面可能存在的疏忽或不足。监管部门的态度和最终决定将是评估中信建投未来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2023年12月29日,中国证监会分别与紫晶存储案四家涉案的中介机构签署承诺认可协议。紫晶存储案件中,四家中介机构因涉嫌违法行为被中国证监会依法处罚,从具体数字来看,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涉案最重的中介机构,被处以约1.14亿元的罚款,这一数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此次事件中承担的责任重大。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和广东恒益律师事务所也根据各自的违法行为程度和后果被处以相应的罚款。

此外,四家中介机构须交纳前期在先行赔付中适格投资者未领取的损失金额约1179万元。经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投保基金公司”)测算,本案投资者损失总额为10.97亿余元,其中约10.86亿元已赔偿给适格投资者,剩余约1179万元未被适格投资者领取,此部分金额仍须由四家中介机构共同交纳。四家中介机构分别按照中国证监会提出的整改要求进行自查整改,严肃追究责任人责任并采取内部惩戒措施,强化合规风控管理能力,切实提高执业质量,并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书面整改报告,由中国证监会进行核查验收。

自此事开始,中信建投证券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在公告中表示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自查与整改。除此之外,中信建投保荐博天环境、芯天下等IPO项目,或在督导期间均出现财务造假、虚增情况。公司正在积极响应监管部门的要求,努力提升执业质量,以符合即将到来的股票发行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新要求。然而,这些努力是否足以修复其声誉并防止未来类似事件的发生,仍需市场进一步观察。

内幕交易暴露管理漏洞

去年,北京证监局发布了一则行政处罚公告,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公告显示,刘佳音在掌握翠微股份拟收购海科融通的内幕信息期间,违规交易翠微股份股票。经过调查和审理,刘佳音的行为被认定为内幕交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刘佳音不仅被没收违法所得约11.9万元,还被处以35.6万元罚款,共计罚没金额达到47.5万元。

处罚决定书中提到,刘佳音的前夫刘某3曾作为中信建投的项目负责人参与翠微股份收购海科融通项目的相关会议,是内幕信息的知情人。该案涉及到了中信建投的项目负责人,作为行业内的领先券商,中信建投应当在内部风控和合规教育上承担更大的责任。

毕竟,企业文化和内部监管机制的建立,对于预防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内幕交易事件的曝光和处罚是资本市场法治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对于头部券商而言,要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市场信誉。券商必须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的管理,确保能够有效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风险。

终止“绕标”业务

中信建投证券19日发布公告,为加强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自2024年1月22日起,将禁止投资者通过融资买入的证券偿还融券合约。

根据通知,为加强风险管理,防范两融业务风险,该公司决定禁止融资买入证券用于偿还融券负债,即信用账户中现券持仓少于融资合约数量时不允许现券还券。本次调整自2024年1月15日起生效。也就是说,中信建投将继广发证券成为第二家停止“绕标”的证券公司。所谓的“两融套现”指的是投资者利用证券公司提供的融资融券业务,进行一系列操作以套取现金的行为。

具体来说,投资者通过融资买入股票后,再将这些股票卖出以获得现金,或者利用融券卖出后再买入还券,通过这样的买卖差价操作获取资金。这种做法往往用于购买非融资融券标的的证券(即“绕标”交易),或者将资金转出信用账户用于其他用途。

“两融套现”在本质上是投资者有意绕过监管规定,违反了融资融券业务的初衷和规则。这种行为可能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增加系统性风险,并可能涉及违法违规,因此监管机构通常会对此类行为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打击。

实际上,所谓的“绕标”业务,对于规模较小的券商来说,早已是风险过大而不敢触及的领域,因为一旦被检查出问题,他们可能难以承受后果。相比之下,大型券商由于庞大的经营规模和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面对同样的检查往往只需要承担一些积分扣减的后果,因此仍有不少大券商在暗中继续进行此类业务。

中信建投证券从2023年季报可以看出,无论在债券承销还是股权承销方面表现略逊于2022年。2022 年,公司完成股权融资项目 79 家,主承销金额人民币 1333亿元。其中,IPO 主承销家数 41 家,主承销金额人民币 587.06 亿元。2022年,股权再融资主承销家数 38 家,主承销金额人民币 746.82 亿元,均位居行业第 3 名。公司保荐央企 IPO 项目 4 家,连续四年位居行业第 1 名;坚定围绕国家战略开展业务,服务包括晶科能源、华秦科技、唯捷创芯、首药控股、软通动力、中航无人机、中钢洛耐、云从科技、燕东微等一大批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继续为推动绿色发展贡献力量,独家保荐并牵头主承销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企业宁德时代 450 亿元定增项目,为注册制推行以来规模最大的再融资项目。

同时,公司还完成晶科能源、蔚蓝锂芯、明冠新材、金开新能等十余家绿色股权融资项目。

此外,2022年中信建投完成 19 家可转债项目,主承销金额人民币 397.23 亿元,完成家数位居行业第 1 名。债券方面,2022 年,中信建投共计完成债券主承销项目 2501 单,主承销规模人民币 13,067.62 亿元。其中,公司债主承销项目 789 单,主承销规模人民币 4,342.19 亿元。根据2023年三季度报显示:债券承销情况, 代理承销证券款 1.52亿元,较2022年年底大幅降低。在投行业务领域,中信建投证券保持了一定的领先地位。

根据Wind数据,2023年全年A股市场共有313家企业实现上市发行,中信建投以33家企业的承销数量位列行业第二,IPO承销保荐收入高达23.85亿元。在项目储备的数量上,中信建投也仅次于中信证券,共计60家。同时,在2023年中信建投撤回的IPO项目多达20家,其中包括一家公司的上市审核未能通过。在股权承销领域,中信建投的股权承销规模达到1123.08亿元,排在行业第三位,承销的公司家数为82家。基金业务上,中信建投基金稍显逊色。中信建投基金作为券商系公募基金中的一员,相较于其母公司中信建投证券在行业中的显著地位,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

近年来,内地的券商系公募基金发展迅速,许多头部公募基金公司都是券商系。但并非所有券商旗下的基金公司都发展顺利,中信建投基金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信建投基金总资产人民币7.93亿元,净资产人民币6.68亿元,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1.725亿元,净利润人民币3,655.41万元。投资银行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合计人民币 26.24 亿元,同比减少 5.52%。

三季度报显示,应付职工薪酬 58.89亿元,相较于2022年年底43.49亿元,高出甚多,受当下金融行业降薪影响不大。

END

感谢阅读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