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灵深瞳面临挑战:一度辉煌的AI独角兽,如今能否重振雄风?

格灵深瞳面临挑战:一度辉煌的AI独角兽,如今能否重振雄风?
2024年03月05日 08:16 智汇Wealth

曾凭借“科创板人工智能第一股”的光环亮相资本市场的格灵深瞳,如今面临着业绩下滑和市值萎缩的双重压力。一度高达1.9万亿的预估值如今仅剩41亿元,资本市场的冷暖变幻,映射出科技创新企业成长之路的艰辛与不确定性。

一直以来,格灵深瞳是国内最早做计算机视觉和算法的AI技术公司,其一直以是比尔·盖茨私访中国时会见的第一家创业公司为骄傲。

曾被市场给予厚望的格灵深瞳,现状如何?

光环背后的波折

格灵深瞳自成立之初便备受瞩目,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耕被看作是中国科技创新的缩影。徐小平、沈南鹏等资本大佬的青睐,更是为其早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创始人履历光彩夺目。赵勇,格灵深瞳的创始人兼CEO,出生于1977年,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并在2003年从复旦大学微电子系获得硕士学位。赵勇在美国布朗大学计算机工程系深造,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运算影像学,并在2009年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3年,他在谷歌总部研究院担任资深研究员。

期间,他不仅是安卓操作系统中图像处理架构的设计者,还是谷歌眼镜项目最早期的核心研发成员之一。他的工作还包括负责设计针对高性能图像分析处理的云计算架构,探索谷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离开谷歌后,赵勇在2019年至2022年间,担任首都体育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继续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贡献。

尽管赵勇在学术研究上的贡献不断,但他所在的研究院却面临着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并最终实现商业化的挑战。市场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着极高的期待,但现实中技术落地和产业化的过程远比预想中复杂。

业绩未能达到市场预期,反映出赵勇和他的团队在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上遭遇了困境。在人工智能这个快速发展且竞争激烈的领域,如何将理论研究成功商业化,成为了摆在赵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转换的同时,必须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行业趋势。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公司业绩并未如市场预期般持续攀升。

2023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出现下滑。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5.87%;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956亿元。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4.71亿元,较年初减少2.20%;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22.79亿元,较年初减少3.3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净资产8.80元,较年初减少3.40%。

与此同时,格灵深瞳曾计划2023年实现盈利,目前较盈利也相差甚远。2023年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1.13亿元,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减少1.16亿元;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1.28亿元、1.27亿元;以上财务数据变动主要是收入减少和研发费用增加所致。2023年对于格灵深瞳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它标志着该公司自公布经营业绩以来,首次营业收入出现了下滑,并且这一下降幅度甚至低于了2021年的营业收入水平。

在净利润方面,格灵深瞳自2018年起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具体来看,2018年亏损7000万元,而在2019年、2020年、2021年中,分别亏损4.14亿元、7800万元和6800万元。然而,在2022年,情况出现了转机,该公司不仅扭亏为盈,还实现了3300万元的净利润和2500万元的扣非净利润,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净利润转正。对于这一意外的盈利,格灵深瞳曾给出过解释。公司表示,得益于产品交付规模的有效提升、IPO上市带来的资金流入以及客户回款情况的改善,资金规模有所增长。

从财报中可以看到,在2022年度,格灵深瞳的财务费用为-3237.67万元,相较上一年度增加了-2866.12万元。而政府补助、即征即退的增值税等收益合计达到3119.89万元,同比增长了1356.42万元。

科技行业的研发投资往往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格灵深瞳的2023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研发投入合计 4749.6万元,其中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70.73%。如此高比例的研发投入无疑是对研究院财务状况的一大考验,它不仅反映格灵深瞳对于科研创新的重视和决心,也揭示了科技创新背后的高成本现实。在科技创新这条道路上,巨额的研发支出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门槛。

然而,这样的投入并不总能立即转化为经济收益,尤其是在技术尚未成熟、市场尚未完全开拓的情况下。对于赵勇来说,虽然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和专业团队,但如何将这些技术成果有效转化为产品,进而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一挑战不仅是关乎格灵深瞳的生存和发展,也是整个高科技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在高额研发支出不断侵蚀利润空间的背景下,公司如何平衡长期研发投资和短期财务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赵勇和他的团队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资本逐利 格灵深瞳被套现13亿

格灵深瞳曾是资本的宠儿。

知名投资人徐小平和沈南鹏就格灵深瞳的未来市值展开了激烈讨论。徐小平乐观地预测,格灵深瞳的市值未来有望达到5000亿美元的高度。而沈南鹏则持保守态度,认为1000亿美元的估值更为合理。当时,他们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数字——3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万亿元,这一数字也曾得到普遍接受。然而,资本市场永远追求最大的利益回报。

2022年3月17日,格灵深瞳在科创板挂牌上市,首日股价便下跌了5.14%,报收于每股37.46元。到了2023年3月1日,其股价进一步跌至15.87元/股,经过复权调整后,股价为22.22元/股,较发行价下跌了43.73%。如今格灵深瞳的市值仅为41.10亿元人民币,市值蒸发至41亿元,不到最初预估值的零头。对于格灵深瞳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而言,早期投资者徐小平、沈南鹏等人在看到公司长时间无法扭亏为盈时,开始选择减持套现。从上市初期到2023年9月底,红杉资本的持股比例从10.46%降至6.49%,策源创投的持股比例从7.49%降至5%,真格基金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也由6.32%减至4.39%。其他股东如澳林春天、现代汽车集团等也有所减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些投资者通过减持套现了约13亿元。

根据wind估算,从2023年3月至同年11月的不到10个月时间内,格灵深瞳的股东通过减持套现了约13亿元人民币。这一系列动作可能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于该公司长期价值和盈利能力的重新评估。这种减持行为虽然是资本运作的常态,但对于格灵深瞳而言却是沉重打击。资本的撤离不仅加剧了公司股价的下跌压力,也影响了外界对公司未来发展潜力的信心。在投资者眼中,格灵深瞳似乎已从高成长性企业转变为需要谨慎评估的投资对象。

前路漫漫  创新为先

面对业绩下滑和市值缩水的双重困境,格灵深瞳必须寻找突破口。格灵深瞳的企业愿景是 “让计算机看懂世界,让AI造福人类”。公开资料显示,格灵深瞳致力于将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机器人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与实际应用场景深度整合。公司为智慧金融、城市管理、商业零售、轨交运维、体育健康、元宇宙等领域提供了一系列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永远是核心竞争力。

格灵深瞳若能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并成功商业化应用,仍有机会重拾增长势头。同时,公司也需加强与行业合作伙伴的联动,通过开放合作模式拓展业务范围。然而,根据2022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格灵深瞳的智慧金融产品和解决方案贡献了公司88.07%的营业收入。这暗示着公司的业务多样化及市场开拓可能并不如预期那般顺利。

在AI时代背景下,曾经作为AI领域明星和独角兽企业的格灵深瞳,如何突破当前的经营困境,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发展转型关口,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市场策略,加强产品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找到新的增长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