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养老产品必须符合这三个要求

好的养老产品必须符合这三个要求
2019年11月05日 18:40 汇丰晋信-简单投资

转载自:资管云

海外市场的养老第三支柱早已成熟,虽然也经历了几十年的摸索,但最终也形成了一套相应的制度,尤其是美国的401K计划,是目前国内养老第三支柱最容易学习以及复制的模式之一。

但一只真正的养老型金融产品,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或许海外的经验并不能完全照搬。本文主要讲述了国内最早的生命周期基金运作13年的经验,由汇丰晋信基金产品总监何喆口述,智信研究院整理。

汇丰晋信基金产品总监 何喆 

养老产品三要素

一只好的养老产品,从设计上应该要满足三个要素。即适度回报、定期定投、本金安全。

适度回报

适度回报指的是一只养老产品并不需要追求过高的收益率,因为过高的收益率可能给客户带来过度的风险,在业绩上只要能够打败同期的通货膨胀水平,以通胀作为业绩比较基准或许是养老产品比较合理的投资目标。

从实际的操作上来看

国内最早运作的

生命周期基金汇丰晋信2016生命周期基金

在运作10年到期后

平均年化收益率是10.5%

此外,汇丰晋信基金曾做过测算,如果按照每月定投形式投资10年,这部分资金十年累计IRR(内部收益率)为5.45%,超过同期通胀水平。

可见适度回报这一指标是国内金融机构完全可以做到的。

定期定投

国内投资者对于养老产品的理解是不够的,尤其是生命周期基金(即现在的目标日期型基金产品)随着年限的临近股票资产逐渐下降的理念更加难以普及,虽然国内无论是基金公司、银行销售、三方平台都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对投资者进行定投的教育,但效果仍需要提升。

在何喆看来

真正定投汇丰晋信2016年的客户数量占该基金总客户数量不足5%,这还是在公司长期推行定投理念的努力下

长期投资理念的欠缺或许会成为限制国内养老产品发展的一个瓶颈。

本金安全

在生命周期产品的的运作中,下滑曲线是会逐渐降低产品中权益资产的占比,组合的收益率弹性是在逐渐降低的。但由于本金的绝对规模很大,一旦在下滑曲线末端市场出现大规模回调,很容易把整个产品积累多年的收益抹平。

这并不是一个考验基金经理或者说基金公司投研能力的时候,没有一个基金经理可以拍着胸脯说能够避开市场的每一次调整,这也是TDF产品(目标日期基金)此前在海外发展初期有一些争议的地方。

下滑曲线的优化

虽然是按照困难的程度顺序来分析,但从重要性而言,本金安全才是养老产品的核心。

那就不得不重视对下滑曲线的设计,在TDF产品中,下滑曲线是关键。

每家机构对于下滑曲线的设计是不一样的,也从来没有最优的下滑曲线。原理是一样的,基于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转换,准确刻画和模拟投资者的生命周期和投资环境,以达到产品收益助力投资者养老的目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是有一个前提假设的——资金是以定期定投的形式参与到产品中来,这样的下滑曲线才能更精准。而国内资金往往都是在首发时进入,后续不定期出现新增资金,面对这种高度不确定的资金流入,当前的下滑曲线设计很难说是合理的。

此外,由于目前要求养老目标基金须以FOF的形式进行投资,这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下滑曲线的精度。各家机构对权益类资产的定义并不统一,即使FOF本身配置了仓位上限较高的权益类基金,但穿透至底层股票资产后仍有可能因为基金本身的调仓导致权益资产的实际仓位与下滑曲线的设计指标不匹配,哪怕再精确的内部FOF模式,也很难保证每个基金经理按照下滑曲线的设计来调整仓位,这有可能降低下滑曲线自身存在的意义。

其实回过头来仔细地去思考,

下滑曲线是用来做什么的?

它是控制权益资产下滑趋势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真正的养老基金是通过下滑曲线来达成随着到期日临近慢慢降低风险的目的,这就不得不考虑市场的因素,需要用投资组合去控制风险。

优化下滑曲线

既然需要考虑到市场整体的波动率,就应该在实际操作中的每一个时间点都对组合进行市场波动的测算,因为波动和回撤是密切相关的,可以通过控制产品组合的波动率来抑制整体的回撤,从而在不同阶段给予本金安全不同程度的保障,尤其是生命周期越靠后,这种保障就应该越高。

定期定投

怎样更能吸引投资者长期投资,可以在定投的费率上进行优惠,甚至可以考虑为定期定投的资金提供特殊的投资策略。

如改良目前的CPPI策略(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或者TIPP策略(时间不变性投资组合保险策略)。这些策略本身没有太大问题,都是低风险保本策略,但对于成立的时点或者说资金进入的时点非常讲究。

如果成立后市场走势是先涨再回调,那上述两类保本策略就可以完全体现出优势,股票上涨时净值增长,股票下跌时锁定收益,对养老来说是最好的策略。然而相反情况下,整个策略会让产品彻底变成类债券的产品,股票市场后期的涨幅都无法享受,甚至不一定能做到保本。

但如果能够让养老资金通过定期定投的方式逐步进入,就有可能设计一种改良版的CPPI策略,尽可能减小或消除这种市场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养老产品的参与主体

保险与基金对比

其实何喆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产品载体能够满足养老金投资真正的需求,保险产品、基金公司的公募产品、银行理财发的养老产品这三类可能会是以后的主流玩家。

在这三类产品模式中,最满足养老金需求的产品应该是保险。

保险合同是长期的合同,投资者在20年、30年甚至更久的保险“投资”上已经被教育得非常透彻,是完全可以理解并且接受长期保险投资的一批客户。

期缴是保险最主流的缴费模式之一,特别适合养老金的定期定投形式。

除了投连险外,保险是一种资金池的运作模式,无论分红险,还是普通保险,有预期收益这个概念(虽然不高,甚至长期来看可能低于通胀),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和回报。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本金安全、适度回报、定期定投,这些养老投资的特点似乎用保险作为载体更容易去满足。

公募基金的优势呢?

1

公募基金的信息披露机制是所有金融机构中最健全的,除了定期的季报、半年报、年报,对于基金经理的变动、估值的调整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披露。

2

公募基金是以管理费为盈利模式的,这与保险公司赚取资产和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利差存在很大差异,只有公募基金才会将收益率完全给到投资者,而保险公司则会将相当一部分投资收益作为自己利润,这也是公募基金和保险最大的区别所在。

银行的玩法

银行理财的优势在于投资范围相较公募基金更广,特别是加入了收益凭证、非标债权等资产后,在组合投资上的优势更明显,换句话说,可以用更灵活的途径去实现养老金投资设置的目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