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串巷只为更了解这座城市|滨州120调度员手绘“生命地图”

走街串巷只为更了解这座城市|滨州120调度员手绘“生命地图”
2024年04月24日 23:46 齐鲁晚报

记者 滨州报道 通讯员 李红霞

报纸大小的白色纸张上,密密麻麻标记着滨州这个城市内的所有单位、小区、街道,甚至详细到小区有几栋楼,有几个进出口等信息。

这是滨州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的调度员为精准调度,手绘出的救援“生命地图”。在这一张张手绘地图背后,是120调度员尊重生命的一种极致表现,是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扩宽生命通道、跑赢“死神”的职业精神,更是把一个城市发展变化,群众的生命安全装在了心里。

120调度员的工作是一份按秒来计算的岗位,电话响铃3秒内接起,要在一分钟内问清病人病情、地址等基本信息并按照就近、就急的调度原则发出派车指令。

在很多人眼中,他们是一群“神秘”工作者,通常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作为一名调度员,他们的工作内容不仅仅是接听电话,还要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的病情和位置,然后安排最合适的救护车辆迅速赶往现场。在这个过程中,南要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以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需要与其它部门紧密配合,如消防、警察等,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急救服务。为了更优质,我们的调度员一直在努力,从接警的规范度、打字输入的速度、城乡地理地形道路的熟悉度等,背后隐藏着许多艰辛的努力。合理精准调度院前医疗急救资源,是调度员必须的一项基本技能,为使患者尽快尽早得到救治,他们用自己娴熟业务技能尽最大可能提高调度效率。

2024年,中心定位为“管理提升年”,按照“一个平台(120调度平台)、两个方向(院前和院后)、三个层级(指挥中心、急救站、急救点)、四个一体(城乡急救和乡村急救一体化、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一体化、日常急救和突发事件一体化、专业急救和社会急救一体化)、五个快(快接、快派、快出、快转、快处)”发展思路,对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机制、模式进行重塑、再建和升级,打造滨州院前医疗急救新格局。随着指挥中心“管理提升年”活动的正式开始,也将调度员地名、地理、地形强化培训工作重新启动。调度员们采用查看电子地图、纸质版地图对易混淆的地理位置、更改的道路、易发事故地段、报警频繁小区做好标记,并进行实地勘察,对全市地形图进行再熟悉。

因为城市交通图细化不到小街巷,关键时刻不能确定病人的详细地址,于是,调度组长李燕霞带领大家骑上自行车,走走、停停、画画。“画图我们都是骑自行车,因为坐车不能随时停,每到一处,我们都会详细询问小区面积、居民楼分布、出入口等问题,因为问得细,常常被市民当成可疑人员。”李燕霞说。除了值班人员,其他调度人员常常是早晨出发,直到天黑才回家,回家后赶紧加班画图。

新调度员李桉楠在记录过程中不解地问道“为什么我们要记录得如此详细呢?”调度组长徐飞对此耐心解释道“从接到救援电话的那一刻起,作为参与生命抢救过程中的“第一人”,准确快速的定位病人位置,向救护车下达救援指令,才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援时间,虽然现在有电子设备的辅助,但如果我们一直依赖电子导航,对于很多地址都模糊不清、找不到方向,很容易延误患者的及时救治。只有我们自身本领过硬,把全城的大街小巷,甚至是犄角旮旯都烙印在脑子里,才能在接警过程中快速确认现场地点,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我们的派车速度!”

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将近20年,孙连怡用“声音”抵达滨州的每一个需要120的角落。作为调度员,孙连怡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熟练的调度系统操作、高效的打字速度,敏锐的捕捉能力及有效的引导能力外,还要熟记全市的各个地名,接到报警电话时耐心引导报警者说出我们需要的信息。她调侃着说,“别的女孩子逛街看衣服,而我出门关心的则是哪里近期在维修道路,哪里又有新的楼盘在建设。”

他们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城市,通过实地走、亲眼看,用纸和笔记录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弥补交通地图的不足。从接警到派车,从派车到急救结束一系列流程下,滨州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在标准的岗位职责、细化的工作流程、严谨的监督考核等体系下,保证了院前医疗急救的急与快。

滨州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杨玉龙表示,调度员们跑、画、背地图的目的是为了把地图印到脑子里,在救治病人时,电话响、病人说,他们就能快速准确地定位病患所在位置,指引救护车以最快的速度到病患身边。2024年第一季度,中心调度室共接听急救电话61868次,派出救护车18220车次,救治患者16911人次,并对4000余名市民进行了公众急救知识培训,新增设1家急救站,进一步完善了院前医疗急救网络,院前医疗急救人员的服务能力也在督促和自律中不断提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