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一个婆婆的12年:照料意外瘫痪的儿媳

母亲节|一个婆婆的12年:照料意外瘫痪的儿媳
2024年05月12日 20:25 齐鲁晚报

陈晨 徐宁 泰安报道

大门前是个水泥坡面,74岁的董培风将轮椅上的儿媳郭运玲向后拉了几步,随后加速向前,顺利上坡。

在泰安市宁阳县东门镇北葛村,董培风和郭运玲这对婆媳是个特殊的存在。12年前,郭运玲在一场车祸中几乎成为植物人。12年来,一直贴身照顾她的人是婆婆董培风。

婆媳二人同睡一张床,吃饭同用一双筷。看着郭运玲的情况一天天好转,董培风说,“我没有女儿,她喊我一声妈,就是我的孩子。”

车祸

村里其他人家的大门门洞,是用来放置车辆或杂物的地方,郭运玲家的门洞内,却放上了一张床。不仅如此,床旁边还有一台电视机,头顶有一扇电风扇。

天气暖和的时候,这里就是郭运玲和婆婆董培风的主要生活场所。

74岁的董培风已有些佝偻,黝黑的面庞上爬满皱纹,头发也花白大半。比她小24岁的儿媳郭运玲身材微胖,面色红润,还有一头乌黑的短发。

邻居漆登莲来串门,看着坐在轮椅上的郭运玲感慨,她不说话的时候,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个病人,“这都是她婆婆照顾得细致。”

一旁的董培风听闻后笑了笑,“我就拿她当个孩子照顾。”

郭运玲是村里的帮扶对象,村医董培臣每个月都会来看她几次。董培臣说,郭运玲属于高位截瘫,如今的智力只有两三岁孩子的水平。

漆登莲觉得惋惜,在那场车祸前,郭运玲是个做事干净利落的人,“人也善良。”

那场改变这个家庭命运的车祸,发生在2012年6月。

郭运玲的丈夫一直在济宁工作。为了跟丈夫有个照应,郭运玲也在济宁找了一份栽培花草的工作。

那天午饭后,郭运玲走在一条小路上,一辆大车将她撞进一旁的深沟,造成颅脑严重受损。

郭运玲在重症监护室待了几个月后,情况变好,转到了普通病房。

也是从这时起,董培风开始照顾儿媳。这一照顾,就是12年。

“女儿”

董培风和老伴育有两个儿子,郭运玲是大儿媳,她说,“我没有女儿,两个儿媳就是我的女儿,我有四个孩子。”

在郭运玲出事前,董培风跟老伴养了几头羊。自从开始照顾儿媳,喂羊的任务基本落在老伴一人身上。

为什么是自己担起了照顾儿媳的重任?董培风是这么说的,“我不照顾,还有谁能照顾呢?”

为了给儿媳治病,家里东拼西借,花费了几十万。如果儿子来照顾儿媳,谁来赚钱养家?况且当时孙子还在上学读书,“我也不想孙子没了妈妈呀。”董培风说。

于是自从郭运玲出院后,董培风便搬到了儿媳家,几乎24小时不离身,照顾起了这个“女儿”。

郭运玲最初是植物人状态,经常大小便失禁,弄脏衣服和被褥。董培风耐心给她擦洗身子,换洗衣服和被褥。为了防止郭运玲肌肉僵化,董培风每天给她按摩……

被悉心照顾的郭运玲,情况在一点点变好。左侧身体恢复知觉后,董培风便帮助她练习起坐和站立。

如今虽然还无法说话,只会发出“啊啊”的声音,但郭运玲已经可以用左手拿东西,吃馍馍,喝水,甚至刷牙。

一双筷子

这对婆媳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

早上5点多,董培风起床做饭。上午8点多,董培风给郭运玲穿好衣服,随后戴上护腰,把她从床上抱到轮椅上,帮她洗脸、刷牙、梳头发,这个过程需要约20分钟。

之后是早饭时间。郭运玲的左手可以活动,可以自己拿着馍馍吃。如果吃的是炒菜或汤面,那婆媳就同吃一碗。

董培风说,这12年来,她俩同睡一张床,吃饭也用同一双筷子。一碗面,董培风夹起一口喂给郭运玲,紧接着再夹起一口自己吃。

郭运玲喜欢喝茶,这也导致她需要经常上厕所。

为此,家里专门安装了一个扶杆,辅助郭运玲从轮椅上站起来,董培风将她身后的轮椅换成坐便器。方便完成后,再重复同样的动作,换回轮椅。

随着身体情况越来越好,郭运玲也逐渐喜欢“凑热闹”,喜欢去人多的地方,听人聊天。

趁这会儿工夫,董培风赶紧收拾一下卫生,洗洗衣服。

董培风找出一条冬天穿的棉裤,这是她专为郭运玲改制的。

这原本是一条买来的棉裤,郭运玲常用左手揪拽,时间久了,内里的棉花被拽分离,不再保暖。

趁着自己的身体还可以,董培风重新给棉裤铺了棉花,并多缝了几圈针脚,好让棉花更加结实耐用。

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董培风的身体早已小毛病不断。

除了腰不好,膝盖和颈椎也常常不舒服,眼睛也感觉越来越花。

董培风说,她不知道自己还能这样坚持多久。回想起这12年,董培风眼含热泪,“能伺候一天是一天,能伺候一年是一年。”

不过在讲述另一个场景时,董培风笑了起来。已经成家的孙子和孙媳回家探望时,郭运玲会用左手抱住凑上前来的孩子,跟他贴贴脸,也会对着腼腆的儿媳伸出手,跟她握握手。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