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多么亲切的称呼啊,这是多么密切的关系啊。作为合伙人,我当然不是外人,我用文字敬奉平台,平台用浏览量和粉丝回馈我,我用文字见证了与齐鲁壹点一起成长的过程。如今,我已近耳顺之年,齐鲁壹点马上10周岁了。别看还在童年期,但是它已经凭着自己的真本事,进入世界媒体前500强! 回顾十年寒窗,默默耕耘,应该说,我与壹点有缘,壹点平台提升了我。饮水思源,我忘不了引我的入门殷老师和壹点编辑曹老师。
那天,周日。我和殷老师在微信加好友。
“您没在壹点号发过文章吧?”
“我在情报站发过,不知道壹点号。”
然后她就推送了一张图片。说“就这个壹点号。”
我一看,有点陌生,就问:“申请了有什么作用啊?”
“在上面发文章,我在上面发了六十多篇了。”
“哦,好的。 有审核吗?”
“有。很简单,很快的。”
“好的,我先学习下。”
“你可以把发其他网上的文章弄过来。”
“好!”
“慢慢发,他们每周都要统计阅读量的。”
“好,名字还是用泉城可顺吗?”
“就用原来的名字就行。”我双手作恭状,表示感谢。
“我的最多的一篇文章阅读量是九百多万。”
“这么大的点击量啊。”
“比其他好多了,有读者。”
“好!”我下了决心。
“徐老师您肯定没有看我空间说说。”
“经常看到您的说说啊。”
“我经常发每周上榜情况。”这时,殷老师发了个偷笑的图片。
“哲理啊,这个真没看到。”我脸上露出红色。
“之所以能免费去烟台,就是因为文章点击量高。”
我连忙竖起了大拇指。说,哦,知道了,确实不错。
“您来到后肯定比我厉害多了!”
“那可不敢,向您学习。”
“太谦虚,午安!”
“午安,我这就申请一下。” 我双作恭状,然后攥起了拳头。
通过殷老师介绍,齐鲁壹点曹竹青老师很快通过我的好友申请,并发送来申请指南与步骤。
按照链接,就地在在手机上申请;弄了好大一阵子,结果不成功;再问殷老师,说在最好在电脑上。确实,一会就申请成功了。
7月14日,我在壹点号“泉城可顺”上首发稿子《八十年代初参加高考,等录取通知书的日子……》,到写此稿时,阅读量近203万;
7月15日,发了第二篇稿子《读年》,起初阅读量不怎么样,到了第二天吧,我看到壹点编辑曹老师帮我把题目改成了《读年:跟父亲拉车徒步百十里地14个小时到济南卖菜》,结果从此阅读量大增,到写此稿时,阅读量近610万;
同日,模仿曹老师推敲题目的办法,我又发一稿件《济南有个“五七车站”,偶然的机缘,我进到庭院深处》,此文到写此稿时,阅读量近324万。
7月28日,我又发一篇文章《“瑞蚨祥”与旧军孟家那段不敢合眼的城墙》,阅读量也达18万之多。 这样,7月份共发四篇文章,总阅读量达1300多万,真是应了殷老师那句话:比其他强多了,有读者。
接下来,在齐鲁壹点总结本周新开通的优秀壹点号时,壹点小编推荐语是:泉城可顺,讲述身边的故事、带你走进文学的世界。
之后,令人想不到的是,《读年:跟父亲拉车徒步百十里地14个小时到济南卖菜》上了壹点号.每周热文榜。 壹点号编辑这样写到:上周壹点号大咖上榜的新大咖“泉城可顺”是中国散文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他的文章扎实可读、细节生动,《读年:跟父亲拉车徒步百十里地14个小时到济南卖菜》,故事里表达人生百味。
好事就是这样接二连三。10月份,在壹点号举办的国庆征文中,本人的《沙土裤 一个隐藏生命的地方》被评为齐鲁壹点号70周年国庆征文优质文章。
不是么?入驻壹点,小惊喜不断,大收获也有。这不,快年底了,我盘算了一下,这些年在7楼一点发表文章160多篇,总阅读量1600多万人次,粉丝12,000多人,凭着齐鲁壹点的影响和我30年的文字耕耘,今年我顺利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写此稿时,我读到了一则消息: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下载量达1亿多人次,这是多么可观的一个数字啊!庆幸的是我在其中,我推荐的朋友也在其中。我和壹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是壹点合伙人,我将流年与你共此生!
这是近十年,我最幸运、最值得回味的一件事。
壹点号 泉城可顺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