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战役登城第一旗手孙景隆烈士墓找到了

济南战役登城第一旗手孙景隆烈士墓找到了
2017年04月05日 11:02 齐鲁壹点

在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八坪东二区二排北头,默默竖立着一块普通烈士的墓碑,上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野九纵二五师革命烈士孙景隆之墓。墓碑样式与旁边的墓碑一样,朴实无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立碑落款时间为:一九八七年迁葬,和其他烈士墓区大都是1950年代所立不同。

为什么他的碑比其他烈士晚了30年?这位孙景隆烈士,对生活在济南的人来说,还真有着特别值得纪念的地方。因为,1948年济南战役时,他是第一个登上济南城头插上象征着济南解放的红旗的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孙景隆烈士的英雄事迹并不被众人知晓。巧合的是,4月4日清明节当天,孙景隆烈士的墓碑终于被知情人披露出来。

近40年才找到烈士墓地

“告诉你一个消息,济南战役第一个登城插红旗的孙景隆烈士墓找到了!就在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内。”4月4日上午,正在济南殡仪馆采访的记者,突然接到原济南军区师级干部、红色文献收藏家颜栋华先生的电话,他给记者讲述了孙景隆烈士的事迹和墓葬迁移的过程。

原来,清明节前,原华野九纵、现27集团军军史办老主任张克勤联系到颜栋华,委托颜先生4月3日到英雄山烈士陵园给孙景隆烈士墓献花,表达缅怀之意。颜先生这才得知,墓碑一直默默立在英雄山烈士陵园墓群中,并不广为人知的孙景隆烈士,竟是第一个将解放济南的红旗插上济南城头的人,他所在部队和他的部队领导为找他,整整找寻了近40年。

事情的由来是这样的。1985年,原山东军区司令员、1948年济南战役攻城总指挥许世友与攻城主力——九纵原司令员、27军首任军长聂凤智,要来济南看望九纵老兵,祭奠30多年前解放济南牺牲的烈士。曾任九纵营教导员、时任济南军区政委迟浩田将军,随即联系老部队,请他们派人来济核实九纵攻城牺牲烈士情况。时任27军军机要处处长的张克勤,临时受命首次来济,开始了他的军史研究之路。

张克勤查询济南市民政系统后,才得知英雄山烈士陵园竟无安葬九纵烈士,故许世友、聂凤智等老将军未能来济。九纵作为攻城主力,牺牲烈士却没有安葬在济南的烈士陵园,引起军地领导高度重视。27军随即派出专人查寻九纵烈士安葬情况。

张克勤在当时济南市民政局一位杨姓处长陪同下,两个月走遍济南周边1700多个安葬有九纵烈士的墓地,终于核实清楚九纵在济南战役牺牲烈士共1466名,全部安葬在九纵进攻出发地——济南东郊各烈士陵园内。第二年在济南军区、省政府共同努力下,九纵在济南战役牺牲烈士名单全部碑刻于济南解放阁内。

指导员亲见孙景隆被炸伤

颜栋华告诉记者,张克勤主任在查寻期间,意外在当时的历城孙村镇的烈士陵园内,发现了当年攻上济南城头插上第一面红旗的九纵战士孙景隆烈士墓地。

当时率先攻上济南城墙的为华野九纵25师73团7连,战后被九纵授予“济南英雄连”称号。战斗在1948年中秋节之夜打响,济南老城东南方向突破口战斗尤为激烈,敌我双方,反复冲杀,阵地几易其手。7连终于率先打开了突破口,孙景隆持旗冲了上去,把红旗插上了济南城头,指导员彭超带领全连紧随其后,展开巩固突破口阵地白刃战。

激战中,彭超亲眼见到孙景隆被炮火炸伤,摔下了城墙。一周后,华野以牺牲数千人代价,取得济南战役全胜,也由此拉开了全国战场战略反攻序幕。但战后连队一直未能寻找到孙景隆,真是生不见人,死未见尸,由此成为战友一大憾事,也成为九纵军史中未写完的一段历史,仅留下了“7连孙景隆登城率先插旗”的文字记载。

为什么孙景隆安葬在了孙村镇?据九纵军史介绍,当时孙村是九纵后方一、二、三战时医疗所所在地,纵直及三个师伤员均在此抢救。由此判断,孙景隆在城墙上负伤摔下后,被送至野战医疗所救治,后因伤重抢救无效牺牲。由于天气较热,连队一时也查找不到,就就地掩埋了。当年与孙景隆同时安葬的,还有46名因重伤而牺牲的伤员,部队均立木碑埋葬。

46名烈士集体迁葬英雄山

据颜栋华介绍,当年孙景隆所在的连队指导员彭超带着对战友深深的怀念与遗憾,在济南战役后紧随部队南下,继续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上海、厦门等作战。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专门给老部队写来回忆济南战役的文章,深切怀念查找无果的这位战友——孙景隆。当得知孙景隆安葬地后,张克勤主任多方联系上他,彭超专程从家乡无锡赶来,看望他整整找了快40年的战友——济南战役的登城插旗英雄孙景隆。

颜栋华说,了解清楚27军烈士的安葬情况后,张克勤主任向有关部门和领导进行了汇报。山东的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高度重视,马上与部队联合办理了三件事:一是核准27军解放济南战役牺牲烈士由900多人调整为1466人,记入军史册。二是由当地政府出资,为这些烈士在解放阁内刻字立碑,以示纪念。三是将孙景隆烈士在内的46名烈士的墓由孙村移入英雄山陵园,供后人瞻仰,铭记他们的英雄事迹。

“真是天意,英雄山烈士陵园东坪恰好预留着46个墓穴,在1987年,46名孙村烈士墓集体迁葬过来。”颜栋华说,历时三年查询核实,1987年终于完成了以孙景隆烈士为代表的九纵烈士迁葬英雄山烈士陵园的任务,张克勤终于可以告慰老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对烈士的怀念之情了。

孙村百姓至今铭记烈士

颜栋华对记者说,张克勤主任曾告诉他,当年,得知部队来人要迁走烈士墓时,孙村镇当地的百姓专门作了棺材,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并要求按当地风俗——夜间移墓,以示对烈士的敬重。当地村子的老人说,这些烈士来孙村时都是重伤号,在村里,每家每户都住有三五个伤员,伤员牺牲后,百姓自发用石头刻了碑,代替了部队留下的木牌。

“听说烈士墓要迁走了,许多村民都很不舍,因为他们都了解烈士的英雄事迹,对烈士怀有深深的感情。”颜栋华说,至今当地还留有刻有烈士姓名的石碑。

(记者 郭学军 实习生 张雪 李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