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

赵启正: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
2023年05月16日 09:01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明年,中欧将迎来而立之年。以此为契机,中欧特别推出“中欧话未来”系列活动,邀请管理、人文和科学三大领域思想引领者,分享他们的思考与智慧。5月12日,系列活动第一期重磅开启,特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上海市原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首任主任赵启正深度解读“向世界说明中国”这一话题。

本文整理提炼了赵启正先生在活动上的讲话内容。在他看来,向世界说明中国,需要注重战略传播,需要讲好中国故事。真实的故事最具有感染力、最能感动人。政府、社会组织和普通公众,都承担着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责任。

01

国际舆论是国家发展重要的软环境

我提倡对外表达时用“说明”这个动词,是有原因的。“宣传”一词在中文语境中是“广而告之”,甚至有引导、教育之意,是正面的词汇。但对应的英文 “Propaganda”的意思和中文“宣传”一词的原义相去甚远。英汉大词典里会注释这是个贬义词,意思就是一种强词夺理、不顾事实地表达自己主张的做法。所以我们不用“宣传”,而用“说明”或“表述”“传播”等。

1998年1月,我由上海市副市长调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初次担任宣传口的职务。当时美国一家很有名的杂志《领袖》采访我,采访完问我应该给文章起什么题目,我说“向世界说明中国”,后来确定英文翻译为“Present China To World”。我觉得用“Present”比较准确,即呈现

为什么要向世界说明中国?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国际舆论是国家发展重要的软环境。在当代,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光取决于本国国情,也受制于国际环境,既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军事环境,也包括国际舆论环境。尤其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国际影响无处不在,向世界说明中国变得更加重要。

其次,中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舆论环境不够好。世界对中国的认识远远不足,甚至中国还常被抹黑,“中国威胁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中国威胁论”提出的目的是,让大家害怕中国,从而找到扩军、制裁中国、打击中国的理由。对立者的战略就是破坏中国的舆论环境。

最后,我们并不总是能够清楚地表达中国。要向世界展现中国是没有威胁、随和、友善、能共赢的朋友,需要用合适的表达,这并不容易。因此,需要特别学习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

02

向世界说明中国要注重战略传播

接下来,我们讲讲应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这里,我通过浦东开发开放的过程来举例。

1990年国家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时,正是历史的紧要关头。1990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中国这时候提出要开发浦东搞建设,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我们是在喊“政治口号”。

那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担任了多家美国大公司的中国问题顾问,多次到中国、到浦东来,了解中国的发展进程。我第一次见他时,给他看了浦东开发的地图;第二次来,我请他看了浦东未来的规划模型;第三次来,他看到浦东的起重机群正在忙碌地作业。最后,他认真地说:“浦东开发开放是行动,不是口号。”

在基辛格的介绍下,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也来了。我用激光笔对着沙盘跟他介绍浦东的开发开放,指着陆家嘴模型。临走时,他说:“如果我年轻一些,我也来投资。”从那以后,来浦东的外国人逐渐多起来。

在浦东开发初期,我向外界介绍上海时,总会拿出“亚洲经济走廊”的地图。当时亚洲存在一个经济走廊,由日本开始,东京、神户到汉城(首尔的旧城),那时候还叫汉城,上海、台北、香港、新加坡等,这一系列的城市连成线,它们都是亚洲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方,GDP总值在1996年底已占全世界的25.6%。上海在这个经济走廊中的位置是居中的,向北可以向韩国、日本发展,向南可以向东南亚发展,所以当时我就请大家特别注意上海的地理位置,这个位置对经济发展是很重要的。

应如何向外界表现上海的软实力?我认为,上海的品牌有很多,例如上海是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有海派文化;上海精神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这是上海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点。另外,上海合作组织合作模式的核心理念也是上海精神的体现,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我举上面的例子是想说明,传播必须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传播不是吹牛。

向世界说明中国要注重战略传播。战略传播是为了实现国家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传播和接触的活动,强调言论和行动的同步性,是精心设计的活动。战略传播不是简单讲故事,而是要表明立场,保护我们的战略利益。战略利益是涉及主权、和平、稳定、安全、经济发展和环保的大问题。政府要主导对外沟通,政府各部门之间要进行战略沟通。战略沟通和公共外交有分行也有重合,目的都是加强国际影响力。

政府、社会组织和普通公众,都承担着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责任。政府主办的大型国际赛事、国家领导人的发言、媒体的报道等,都是在向世界说明中国。企业、学校、智库、社会精英、民间组织,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03

伟大的国家要有伟大的故事

向世界说明中国,需要讲好中国故事。

在国际传媒界,特别是德国有一个口号,叫作“故事驱动国家”,就是你这个国家在世界上有故事吗?如果没有,那人们对你就一无所知。故事可以驱动国家走遍世界,哪个国家的故事被其他国家知道得多,人们就喜欢这个国家。

故事最有感染力,最容易感动人。如果我们不主动讲真故事,就会有别人讲假故事,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假新闻是伪合法性、伪合理性、伪正当性的,传播速度特别快。它是一种武器,是有人有意制造和推动的。当代最大的假故事就是“中国威胁论”,在“中国威胁论”的阴影下不断有新的假故事衍生出来。

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总统候选人总是以所谓的“中国话题”来攻击对方。为什么以攻击中国为话题,总是能获得选票呢?主要原因就是多年来西方媒体在全世界讲了很多中国“坏故事”,这是他们抹黑的、编造的、真假混合的。要反驳这些假故事并不容易,不能仅靠感情、民族自尊心,还要靠事实。

中国得有故事。故事多了就形成舆论,就形成形象,就是软实力,就是国家利益。形象是国家的软实力,伟大的国家应该有伟大的故事。中国以前经济发展落后贫穷,没有太多故事可讲。现在有故事了,要思考如何讲好——要用真诚朴素讲好真实的中国故事。

用一个比喻来说,中国故事就像“原生态的苹果”。我们最好拿出“原生态的苹果”,不要把它做成果酱,也不要做成维生素C。如果只讲数字和道理,也就是提炼出来的“维C药片”,受众就会认为你在说教;而如果拿出“原生态的苹果”,即讲真实的故事,受众就会记住情节。真实的故事会以其真实性、生动性打动受众,让人信服,并从中悟出道理;吃了苹果就吸收了维生素C——中国文化、中国特色都在故事之中。

讲好中国故事,还要注意“跨语言、跨生活习惯、跨宗教信仰、跨意识形态”。讲故事还需要跨越文化障碍,不只是语言。文化的含义深刻、包罗万象。我觉得对文化最好的定义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例如,中国人讲求孝顺,这是我们的秉性,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可以向外界讲好中国故事,不需要经过特别的训练,只要有一定的知识面、有一定的积累、有一定的思维、有一定的表达力就可以做这件事。如果把中国比作一本14亿页的大书,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页。有时,世界正是通过我们这一页来了解中国这本书。所以,让我们都做好自己这一页!

文中创意图片已获视觉中国授权。

 | 田佳玮

责编| 岳顶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