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兼顾主业和副业?

如何兼顾主业和副业?
2022年12月02日 09:10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旧时读书人信奉的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或常自夸旁技,轻贬主业来彰显博学广闻,苏锡嘉教授从个人的主业和旁技,引申到做企业该如何兼顾主业与副业,相似的要领在于看清并守住能力的边界。但他却“笑话”自己,他写文章的副业一开始做了,似乎就收不住了。

他的个人首档播客节目“嘉话丑说”已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欢迎在喜马拉雅app上搜索“中欧”,订阅他的播客节目。

期待在那里以声音为媒介,寻觅知音。

国学大师章太炎一次被人问起他最擅长的究竟是经学还是史学时,给出了一个令人相当意外的回答:都不是,是医学。名中医陈存仁在他的回忆录《银元时代的生活史》中说,章太炎确实读了不少传统的医书,自己也不无自得地说会脉诊开方。他还应邀担任过几个中医协会的会长,虽说只是虚衔,但也说明他的中医知识是得到相当认可的(他开的药方过于古旧,没人敢用)。仅仅读了几本医书就觉得自己可以行医,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真是匪夷所思。但旧时读书人信奉的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求取功名不成,比较现实的退路或是悬壶济世,或是为人师表。因此,即使无意行医也熟读医书的在读书人中比比皆是。

以我的揣度,章太炎之所以这样回答,除了要给别人一个意外,更想显示自己在主业之外的博学广闻。他在主业上的造诣尽人皆知,怎么说也不会让人感到惊奇。唯有另辟蹊径,出人意表。好作这类惊人之语的并不只是章太炎。明朝的青藤老人徐渭(文长)以画名传世,自己却说是字第一,诗第二,画第三。电影明星赵丹演技出众,晚年却常说自己是字第一,画第二,第三才是演电影。自夸旁技而轻贬主业,看穿了未尝不是先抑后扬的俗招。

文人的这一招,做企业的似乎也很受用。格力的董小姐面对媒体和公众从来不提空调,说的都是汽车、芯片。恒大的许老板最喜欢炫耀的不是房地产楼盘,而是足球、冰泉、新能源汽车。万达的董事长一再提醒大家不要把万达当地产公司看待,尽管除了万达广场,公司并没有多少能够让公众记住的产业。这样一种姿态,在主业兴旺发达时,让说的人显得无所不能、睥睨天下。似乎在提醒别人:连顺带做的副业都可以做得如此风生水起,主业就更不用说了。可惜,自夸副业的背后常常是主业难以言说的隐忧或不济。

有段时间,企业界对追逐第二曲线充满热情。第二曲线的本意是当原先的第一主业出现增长瓶颈和拐点、生命周期趋向沉寂时,及时探索另一尚处于上升期的新产业的战略性选择。但很多中国企业简单地把第二曲线当成了主业之外的随意跳跃。在民爆化工主业上卓有所成的盾安集团,曾连续16年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主业的成功让盾安信心爆棚,贸然跨进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等副业。副业消耗了太多的资源,整个集团步履沉重,最后陷入了巨大的债务危机。

主业之外,不是不可以开辟新的副业。关键在于你要有超凡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日本的雅马哈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啧啧称奇的典范。从维修乐器和医疗器械起家,然后开始制造乐器,生产的钢琴畅销全球,又生产电子钢琴、音响设备、摩托车、发动机、家具、半导体、电子产品,等等。公司在全球乐器市场的占有率达23%,摩托车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二,船外动力机市场占有率为世界第一,这等成绩任挑一个放到任何一家企业都足以傲视群雄。老板山叶寅楠一点也不客气地宣称:“你很难说清我们公司是干什么的,因为我们最爱做的是跨界打劫。”这样的公司你能学得来吗?但类似的公司在日本却并不罕见。

有没有做稳、做大副业的能力,有时甚至会决定公司的生死。进入数码相机时代,胶卷公司主业凋敝,柯达只能倒闭了事,而富士却能凭着在副业异军突起的能力在生物医药、化妆品、医用器械、高性能材料和打印复印等领域大放异彩,演了一出精彩的东山再起大戏。同样是背水一战的柯达也在转型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可惜行动迟缓,开拓副业的多元化能力不足,始终没能找到足以替代胶卷的新主业。

回到国内,比亚迪起家的主业是电池,后来一脚踏进汽车行业,汽车由副业很快变成了主业。新冠肺炎疫情刚起时,比亚迪以跨界拓展副业的超强能力硬生生砸出一个口罩生产的新产业。华为最早做的是电话程控交换机,后来让华为名震天下的却是手机和大型电讯设备。雅戈尔在大家的印象中始终是一家服装企业,其实雅戈尔的销售收入中服装的老大位子早已被房地产取代,盈利水平更是远远低于金融投资。服装在公司的版图中逐渐由主角变成了配角。

一个可能的反面例子或许是苏宁了。苏宁的主业(苏宁电器和苏宁易购)其实一直不错,给京东相当大的压力。但苏宁在诸多副业,如PPTV、SN电竞队、足球队等方面不加节制的投入,把公司拖进了现金流几近枯竭的困境。副业不仅没有锦上添花,还火上浇油了一把。

可见,中国企业有能力兼顾主业和副业的并不少见,但栽在副业上的也屡见不鲜。我觉得,要在主业辉煌的同时把副业也做得有声有色,关键是看清并守住自己的能力边界。做企业,在开拓副业上很难在一开始就看清什么是对自己企业最合适的,试错不可避免。适合做什么可以慢慢摸索,但是不做什么却从一开始就要想清楚。超过自己能力边界的产业再有吸引力也不能碰。

写到这里不免有些心虚。我的主业是会计教学,现在却花不少时间写一些不咸不淡、不伦不类的小文章。主副业的关系看来一直没有处理好,但副业一旦开始做了,不是想收就能收得住的。我写的几篇小文,同事校友出于礼貌,偶尔也会说几句肯定的客套话。浅薄如我,竟然把客套话当真了,于是一写再写。

当同事建议我把这些杂文做成一档播客节目时,我居然答应了!写文章时我曾一再提醒别人不要随便跨过自己能力边界,结果别人有没有跨我不知道,自己倒是先跨出去了。做自己不擅长的事,难免笑话一场。做好了让人看笑话的准备,那就开场吧。

嘉话丑说

发刊词

大家好,我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退休教授苏锡嘉。一说退休教师,大家就知道我的年龄比较大了。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和做事风格很不一样,顾虑担心的事当然也不尽相同。老实告诉大家,到了我这个年纪,我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得老年痴呆症,失去行动和语言能力。所以我向医生打听,怎么样才能防止老年痴呆。医生说最简单的办法是多和朋友说说话。没有朋友怎么办?他笑着回答说:那就对着空气说吧。

当同事来找我做一档播客节目时,我马上领悟到,对着空气说话的机会来了!

对着空气说话,虽然原始动机是防止老年痴呆,但私心里还有一个想法。毕竟,在商学院搞研究和教学近30年了,看多了商海沉浮,潮起潮落,成王败寇,难免有一些感悟,有一些体会。因为浅薄,有感悟和体会不说出来就会难受。于是,趁此机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得到一点共鸣。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背后是一大批中国企业的成长,企业的背后则是不断探索和努力的人。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可避免地正在慢下来,这对习惯于高举高打的企业和企业家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经济环境越严峻,好人和好企业越显得可贵。做这档节目的一个目的就是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好人和好企业的成长之道。

当然,我的感悟和观察不局限于企业。我对生活和世态也深感兴趣,想必大家也一样。希望我微不足道的一点观察能够找到有共鸣的人。

教授简介

苏锡嘉教授何许人?

2010年,苏教授来中欧任教,他充满个性的教学方法、对商业管理的独到见解、上课时的妙语连珠,常让他的课堂座无虚席,选修他的课需要“争先恐后”。2016年他荣获中欧“合之星”教授服务奖,2018年荣获中欧教学优秀奖。

苏教授50年代出生于上海,经历过许多大时代沉浮。文革他被下放到农场,因为身形瘦弱戴副眼镜,被指派成为羊毛衫厂里的会计,高考恢复之后,干脆就考厦门大学会计系;24岁开始学英语,并在80年代的尾声时去了加拿大攻读博士;1996年,他只身前往香港,在香港城市大学任教,一待就是14年,获得终身教席。

苏教授是一个极为谦逊的人,他说自己这一代是“最不成器”的一代,因为文革时没有书读,不经意间还染了许多“陋习”,要常常自省,才能做一个好人。他做人有三不原则:不争、不比、不求,说做人要讲格调。他认为自己本质是一个孤僻的人,虽说是一名识食的老饕,但学生请他吃饭,他从来不去,因为不喝酒怕扫人兴;虽爱读书写字旅行,但却算不上什么“一技之长”;另外,他下笔时总会在结尾处留一笔自嘲。

自2020年开始,苏教授在中欧官微上设有个人专栏“苏氏漫谈”,并持续发表文章,谈商业管理、谈美酒咖啡、谈人世百态。截至目前,已集结30多篇文章,篇篇佳作,脍炙人口。现在,他将这些内容做成播客,期待在另一个以声音为媒介的空间里寻觅知音。

编辑| 江雁南

责编| 岳顶军

想了解更多?戳下方中欧直通车,小欧在等你喔!中欧课程咨询中欧官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