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最甜女教授赵慧婵:获奖百万奖金被哈佛抢着要,却毅然回国任教

清华最甜女教授赵慧婵:获奖百万奖金被哈佛抢着要,却毅然回国任教
2025年01月03日 11:45 美国留学那点事

达摩院青橙奖获奖名单公布时,10位获奖者年龄均不超过35岁。不得不让人感叹,青年的中国与中国的青年真是愈加强大。

这其中有位姑娘,从清华到康奈尔,拿到博士学位再往哈佛,一年完成博士后研究,她回到清华为祖国培养人才。

她是清华机械工程系副教授,做出了世界首个由人工肌肉驱动的扑翼飞行器。其开发的可拉伸的光波传感器,被业内称为“可以影响假肢技术未来”的存在。她就是赵慧婵。

第一排左二

瘦小女生也有大能量 ‍

1989年,赵慧婵出生于山东淄博。别看这个女孩自小样子就软萌可爱,她今后的科研领域却硬核无比。2008年考入了清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她还辅修了经济学。

在清华园里学完一个专业的课程就是实属不易的。许多自认优秀的学子进入清华后,会被遍地的天才打击得体无完肤。

“想要不垫底,就要不断自我压榨,顶住别人不用回头就释放出来的压力。”在2012年,赵慧婵手拿机械工程与经济学的双学位证书走出清华,留下了“瘦小女生也有大能量”的佳话。

丰富自己 国外读书 

为了多方融合丰富自己,赵慧婵本科毕业后便只身前往康奈尔大学,攻读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近5年的时间里,这个20多岁的姑娘外貌没有怎么变化,体内却积得一身本领。

2016年底,即将博士毕业的赵慧婵得到了导师Robert F. Shepherd教授极高规格的推荐。

他对着哈佛大学的Robert J. Wood教授直言:“这是我在康奈尔遇到的最优秀的学生,你要不要。”

就这样,2017年3月,手拿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证书,赵慧婵来到了哈佛大学微型机器人实验室,开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人工蚊子”还是“人工蜜蜂” 

Wood教授是被动机器人领域的泰斗级人物,赵慧婵就在他的带领下进行“能让仿真机器人起飞”的设计。如果提到机器人,不少人会想到欧美电影中充满力量的钢铁侠。

可对于真正研究机器人领域的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对生物极尽模仿的领域。机器人可大可小,可刚可柔也可软。

赵慧婵曾在一个,被仿真设计成一块人工肌肉的200毫克微型机器人上,安插翅膀,让其在每秒钟300赫尔的“振翅”频率下起飞,还能完成悬停等动作。

这可是世界科研史上,第一个可以由人工肌肉驱动的扑翼飞行器的起飞。

别看仿真昆虫的机器人小小一个,制作起来可一点都不简单。也正是因为体积小,其上的所有元器件都没有完全符合的成品。这就要赵慧婵自己动手,从最初的设计、制作零部件、组装,她亲力亲为。

有人为她的作品起了个形象的名字——“人工蚊子”,想象它可以像电影《天空之眼》中的侦查机器人一样运作,也可以从事一些军事机密任务。

对此赵慧婵还曾打趣说,这个扑翼飞行器明明仿的是小蜜蜂,应该叫“人工蜜蜂”才对。她也表示,其实人工机器人领域还有着太多可开发的东西。

一只蜜蜂身上有着近300块肌肉的协调运作,而微型飞行器上有且只有一块人工肌肉。如果什么时候人们能够做出一个足以媲美真蜜蜂的机器,那才是真的厉害。

参与“抗疫” 

用一年时间结束自己的博士后科研工作,赵慧婵于2018年回到国内,并在清华大学任教。也是这一年,她入选了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科学领域精英榜。回国的第二年,来势汹汹的病情席卷全国。医护人员成了真正的健康卫士,奋战在一线。

但在医护人员的背后,也有着其他领域人们的付出。赵慧婵与她的团队就接到任务——为武汉研究一台咽拭子采样机器人。

其目的是为减轻医护人员核酸采样压力,并为其加重保险,抵挡被感染风险。因为没有任何可借鉴的资料,团队成员只能完全靠着脑子里的想象,再通过双手将其实现。

设计者要在保证机器人具备采样准确度的同时,具备容易消毒、防止使用者交叉感染风险的问题。摸着石头过河的科研团队掏空心思,最终用八个月时间制作完成。

世界上首台咽拭子采样机器人成功搭载快速移动核酸检测车,帮助缓解医生的防控压力。也是在2020年,赵慧婵获评了“MIT TR35”,也就是35 位最具创新潜力的科技青年。

真正的明星 

而在2021年,达摩院青橙奖也将赵慧婵囊入其中。这个奖项要求入选者年龄不超过35岁,且已经达到能独挑科研领域大梁的关键期,并做出阶段性的科研成果。青橙奖的奖金共有千万元,由获奖的10人共同平分。也就是说赵慧婵拿到了其中一百万元。

当人们问她想要用这笔钱干什么时,脸上始终有着甜甜笑容的女孩有些不好意思。她说自己带的学生有点多,但实验室有点小。这笔钱她打算用来多租些实验室面积,能让学生们有个更好的科研环境,做自己想做的课题。

赵慧婵可以说是青年科研学者的代表,她推动了新形态机器人本体设计方法的发展。32岁的科学家,且已在领域内做出较高成绩,像她这样的青年榜样人物,青橙奖选拔出了10位。

无数老一辈科学家为人所熟知,但在他们的背后,也跟随者一大批新生力量,他们在崛起,在发光,即使很多人默默无名,但也在自己的领域不懈前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