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和不同频的人交流(深刻)

永远不要和不同频的人交流(深刻)
2024年06月14日 13:00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作者:清雅竹韵(富书作者)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不管你跟他说什么,他都要习惯性地反驳几句,总是试图在言语上胜过你。

或是,你只是跟他说说心事,想要释放一下疲惫的心情,他却始终无法与你共情,甚至还会说你矫情。

又或者是,整天把负能量的话挂在嘴边,像个巨大的情绪黑洞一般,恨不得吸走你所有的好心情。

总之,就是交流起来格外的困难,好像永远都和你不在一个频道一般。

面对这些不同频的人,无需过多言语,及时转身、各自相安才是真正的清醒。

认知不同,争论无用

听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两个人同桌吃饭,席间,聊起了各自最佩服的人。

其中一个说,他最佩服的就是《三国》中的诸葛亮。

另一个则接着说,巧了,他最佩服的也是《三国》里的人,不过那人叫孔明,可比诸葛亮厉害多了。

第一个人有些哭笑不得对他说,孔明和诸葛亮就是同一个人。

第二个人却一个劲儿地摇头,非说这明明就是两个人。

两人争执许久,互不相让,最后决定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来作评判,输了的人就请客吃饭。

老者听完他们俩争论的经过,便说:“诸葛亮和孔明是两个人。”

第二个人听后,得意洋洋地扬长而去,而第一个人却越想越不服气,于是又去找老者理论。

老者则对他说:“我知道诸葛亮和孔明是一个人,但你没有输,只不过是花了一顿饭钱买个教训,虽然他赢了,却要糊涂一辈子。”

听完老者的话,他这才恍然大悟。

认知不同,说得再多,亦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就像是和那井底的蛙,诉说大海的波澜壮阔,任你再是舌灿莲花,它也理解不了那方井外的海阔天空。

想起《奇葩说》中,辩手黄执中曾说过一段话:

“每个人脑中既有的看法、想法,已然存在的观念和立场,都是无数他过去生活经验当中的偏好与选择的结果。”

你如果没有办法帮一个人突破他的认知局限,就不要和他争论超出他认知范围的事物。

很多时候,人都只能在自己的认知层面上思考问题,一旦超出他的认知,他也只觉得你在天方夜谭。

与其伤神费力地争论不休,倒不如保持沉默,选择尊重包容。

只和那些认知对等的人携手共进,去看同一片风景。

经历各异,共鸣难求

综艺《王牌对王牌》中,曾安排每位嘉宾讲一个亲情故事,众人都很动容,唯有张韶涵神情淡漠,若有所思。

原来,张韶涵成名后,赚来的每一笔钱都交给母亲保管。

可有一次,她生了一场大病,急需一笔医疗费救命。

母亲却一分钱也不愿给她,最后她是靠着朋友的帮忙才勉强渡过了难关。

留言区有不少网友称: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或许于别人而言,亲情是最温暖的港湾,可对于张韶涵来说,则是心中最痛的伤。

不禁想起在豆瓣上,一位匿名网友的亲身经历。

她的父亲意外出了车祸,伤得很重,医生说治疗费用很庞大,但不能保证病人治疗后一定会康复。

这消息如同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

那段时间,为了给父亲治病,她几乎花光家里所有积蓄,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不知受了多少冷眼。

她每天都过得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没多久就消瘦了一大圈。

有一次,去食堂吃饭的路上,她碰见一位关系不错的同事。

同事问她:“最近家里还好吗,感觉瘦了不少?”

这一句,立刻打开了她心中压抑已久的“疼痛”闸门。

把最近家里出的事和自己所承受的痛苦,一股脑地向同事倒了出来。

倾吐过后,她以为同事会好好安慰和疏导她一番,没想到对方只是不痛不痒地回了两句“会过去的,你坚强点”。

那一刻,女孩觉得尴尬无比,这才明白也许同事只是为了避免冷场随便问问而已,而她竟然妄想有人能懂她的难,甚至医好她的伤。

余秋雨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别人也许会同情,也许会嗟叹,但永远不会清楚你伤口究竟溃烂到何种境地。”

每个人的经历和感受都是独立的,无法被他人复制和理解。

那些于你眼中重如泰山的难关,于别人来说,可能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一桩。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多的是和你经历不对等的人,能够懂你苦衷、与你共鸣的人最是难求。

收起自己的倾诉欲,学着把悲伤藏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默默疗伤、慢慢自愈,才是成年人该有的成熟。

能量不等,注定消耗

法兰克福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

每个人都是带着一定的能量来到这个世界的,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就是能量互换。

但凡是长久的关系,都需要对等的能量维持。

如果长期和一个负能量的人对话,他就会一点点吸走你的好心情,就像一个黑洞,让你的能量消耗殆尽。

网友@阿花讲述过一段自己的经历。

当时,她曾在异国读书的时候,碰见了几个和她一样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她以为大家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可以抱团取暖,自己也不至于那么孤单。

可是,这些人只要聚集在一起,就开始各种抱怨。

这个说国外的饭不好吃,那个吐槽自己的室友人品差,还有人抱怨自己的房东太难缠。

从开场到散场,大家轮流着倒苦水,好像在开比惨大会。

与她们在一起,阿花每次都会吸收一大堆怨气。

每一次和她们交流,阿花都觉得内心非常地焦虑。

后来,在一次聚会结束后,母亲给阿花打来电话,她一反常态地吼了母亲几句。

事后她才意识到,和那些人聚在一起,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也变得负能量起来了,甚至向最亲近的人扣动了情绪的扳机。

她下决心退出那个圈子,尽量减少和那些留学生联系。

渐渐地,那些焦虑沮丧的情绪不在了,她又恢复了往日的积极心态。

人与人之间的能量磁场,是相互影响的。

和高能量的人在一起,让人如沐春风;

与能量低的人沟通,则像一场单方面的扶贫一样,对方会将你的能量一点一滴吞噬耗尽。

马家辉有句话说得好:“一段良性的、长久的关系,是大家一起成长,而非一起沉沦。”

选择和能量对等的人,才能彼此赋能、相互滋养,在日复一日里蜕变出更好的自己。

很喜欢作家村上春树说过的一句话:“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虽然同在尘世间,但有些人注定无法与你同频和同行。

纠缠下去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倒不如安静地转身,从此天各一方。

不用执着于把每一段缘分都留在生命里,那些让你消耗的关系,趁早过滤才是对自身最好的滋养。

认知不同时,不必非要互相征服反驳,微笑闭嘴就好。

心里的酸楚、喜悦,也没必要逢人就诉,期盼谁来给你救赎,不如把情绪调成静音模式,学着悲喜自渡。

对于那些会偷走你的能量、消耗你的人,不必过多纠缠,及时转身离去,保持好安全的距离。

人生在世最明智的社交观是,和志同道合之人促膝长谈,对话不投机之人三缄其口。

愿你能远离那些不对等的关系,找到同频的人并肩同行,只和对的人举杯共饮。

作者简介:清雅竹韵,富书作者,一个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种能力来支撑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第4本书已出版,图书《屏蔽力》正在热销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