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清醒的活法:管好自己,别去叫醒他人

最清醒的活法:管好自己,别去叫醒他人
2024年06月17日 12:45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作者:柳絮(富书作者)

叔本华曾说:“想要伤害别人很容易,但想去改变别人,即便没有阻挠,那也是很困难的。”

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和评判,我们无法用自己的标准去干涉他人的生活。

该撞的南墙不会少,该走的弯路不能少,只有自己真正经历了,碰壁了,才是真正的醒悟。

所以,不要试图叫醒别人,尊重他人命运,管好自己人生,是一个人最清醒的活法。

试图叫醒别人,只会消耗自己

很认同的一句话:“世界上有太多我们难以接受的人和事,若我们都花时间和精力去强求、去改变、去对抗,不但无济于事,反而让事情更糟糕。”

人的认知是有定数的,当你的认知超出对方,他就会本能地作出防卫和抵抗。因为他只深信自己脑海中的事实,不会接受别人的观点。

若你试图去叫醒他,只会是枉费心机,落得个吃力不讨好的结局,最终消耗的还是自己。

岳云鹏有个发小,一直以来没有工作,隔三岔五找他借钱。

岳云鹏觉着自己的日子好起来了,对朋友理应多尽些责任。

所以,每次借钱给朋友时,都会劝对方学门手艺,还帮忙介绍工作。

但朋友从来不顾及他的面子,每次工作做不了多久,就会和人闹矛盾,辞职不干。

跑回村子后,用借的钱赌博酗酒,还当着别人的面指责岳云鹏:“有点钱就摆臭架子,整日教我做事,跟我老妈子似的。”

气得岳云鹏火冒三丈,后悔自己好心当作驴肝肺。

很多时候,你出于好心的建议,却招来对方的白眼;你出于善意地规劝,却惹来对方的嫌弃。

你所有的苦口婆心,到头来都是自寻烦恼。

因为他们喜欢用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去习惯当下的生活。

你尝试讲道理、说利弊,希望对方能心领神会,诚心悔改,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网友@最炫的风在创业之初,招到一位985硕士小唐。

考虑到团队缺乏高学历的人才,网友认为凭着名校硕士的底子,只要多加栽培,不过时日定能独当一面。

基于这样的决心,他开始打造小唐。

小唐做事粗心大意,他就安排小唐负责会议纪要,训练她抓住细节的能力;

小唐口才欠缺,她就让小唐去主持会议,提升她当众说话的能力;

小唐性格内向,他就带小唐各种社交,想要倒逼小唐“打开自己”。

一段时间下来,小唐没有被改造成理想的人选,反而因为压力大,经常和同事抱怨领导没人性,压榨自己。

而他自己也因小唐工作状况百出,折腾得心力交瘁,陷入深深的挫败感。

后来,公司也因小唐的不负责损失了一大笔订单,造成资金链断裂,陷入困顿,网友几度到了崩溃的边缘。

心理学大师荣格离世前,语重心长地对他的徒弟说:“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

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想强行叫醒别人。

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能点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

不要盲目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你不仅叫不醒,还会给自己惹上麻烦。

所以,我们发自己的光就好,别强行给他人点灯。

言语无法教化他人,疼痛却可以

《一句顶一万句》里说:“这世界没有任何一句话,可以让你醍醐灌顶,真正能让你灌顶的,只能是一段经历。”

的确如此,再有哲理的话,也很难让一个人顿悟,只有自己痛过、哭过,才能让一个人觉醒。

刘澜教授讲过一个学生的故事。

那位同学毕业后在一家私企找了份运营工作,每天只是负责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下班回家后,他就宅在家里刷刷剧,打打游戏,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刘澜教授得知,劝他趁年轻多学些本领和技能,为将来的自己谋得一席之地。

结果那位同学不仅不听,还冠冕堂皇地说:“我的能力就这样了。我都毕业了,还用得着你管?”

没过几年,公司效益不佳,他毫无悬念地被裁掉了,可再找工作的他总是一次次被拒之门外。

这个时候,他才后悔莫及,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傍身,被社会无情抛弃。

作家蒋勋曾说:“人总是要经历一些让他们深觉不安的、值得忏悔的或者后悔的事,才会回头想想自己的选择究竟如何。”

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你更无法说动一个不想改变的人。

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经历、成长、认知和想法。若打着“为你好”的想法去叫醒别人,不仅徒劳无益,还会自讨没趣。

因为真正能让人心甘情愿接受教训的,是现实的痛打。

《穷爸爸和富爸爸》里,主人公清崎的一个朋友在报社做记者。

她写的文章甚是不错,在工作之余还会写一些作品,并希望通过出版自己的书大赚一笔。

虽然说书写得不错,但她不会运营和推广,结果新书一本也卖不出去。

清崎建议她先去学习市场营销知识,谁知她大发脾气,说自己不愿意和低级的销售人员混为一谈。

许多年过去,那位朋友依旧待在报社,拿着微薄的薪资,过得捉襟见肘。这时她才想起当年朋友的劝告,后悔不已。

曾国藩曾说:“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

人往往都是这样,只有走过弯路,栽过跟头,才能在深刻的疼痛中彻底醒悟。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去打扰,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他人身上。

最清醒的活法:管好自己,别去叫醒他人

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中,莫言讲到自己笔名的由来。

小时候,他放牛无聊,就爱管闲事。不管是大大小小的事情,总爱说上一嘴,时常惹来一身麻烦。

后来父母告诫他,少操闲心,管好自己就行。

为此,他为自己取了“莫言”的笔名。

做好自己,才是一个人最清醒的活法。

有些事经历了,才会变得成熟;有些难关闯过了,才能华丽蜕变。

人各有志,人各有路,克制自己,改变别人的欲望,管好自己,莫渡他人。

1、管好自己才是唯一的真理

作家吴军说:“和头脑浅薄的人讲道理,就是徒费口舌。”

生活中,我们总习惯于和别人讲道理、分利弊,希望苦口婆心能说服对方。

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即便对待同一件事,有的人浮于表面,有的人能洞悉事物的本质,讲道理只会白费力气,徒增烦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不要强行去说服别人,专注过好自己的生活。

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做好自己,仅此而已。

2、不和思维固化的人谈变通

心理学上,有个“思维定势”的概念。

意思是说,人很容易变得思维僵化,会习惯用自己的学识、经验去理解身边的一切。

若强行去劝诫别人,只会无功而返,带来麻烦。

与他们相处的最好方式:你保留你的看法,我保留我的想法,我们在各自的世界里互不干涉。

3、不随意评价别人的生活

《人民日报》中曾写道:“所谓的成熟就是,允许自己做自己,也允许别人做别人。”

与人相处,最忌讳的,是站在自己的视角,审视别人的对错。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有不同的三观和人生态度。

放下偏见,不随意评价别人的生活,更不要将自己的脚伸进别人的鞋里。

允许差异,允许偏离,做一个胸中有丘壑,眼里有山河的人,你将收获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社会心理学家艾里奥特说:“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还会努力为自己的无知做出合理化解释。”

也就是说,无论好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你既走不进他的世界,他也不会走出自己的世界。

于是,我们成为那个沉默的大多数。

是因为无情吗?不是,是因为时区不同,我们能做的唯有在各自的时区内把握好自己的方向,而不是试图让对方和你有能够融合的立场。

不妄想叫醒他人,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尊重,最后无非是路不同就彼此分散,我们何苦为他人消解自己宝贵的时光。

愿我们都能尊重他人命运,管好自己人生,清醒地活出自己的精彩。

作者简介:柳絮,富书作者,一个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种能力来支撑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第4本书已出版,图书《屏蔽力》正在热销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