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了一年多的俄乌冲突,给各界带来了诸多启示,这些启示中既有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更有军事方面的。我们不难发现一点,一个国家的航空工业实力的强弱,尤其是军用无人机工业水平的高低,正在成为影响其军队整体战力的一大决定性因素。当然,这么说并非是要宣传所谓的“有人驾驶战机无用论”,毕竟各类有人驾驶战机还远未到被无人机所取代的程度,现有各类无人机的整体性能,也还达不到淘汰有人驾驶战机的地步。
央视军事频道的相关报道
不过,如何加大无人机的使用比重和开发各种新战法,以减少有人驾驶战机和飞行员的战场损失,仍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课题。在这一点上,中国或已经走在了诸多国家的前面。近日,在央视军事频道的一档节目中,一名解放军陆军某陆航旅飞行员证实,国产武装直升机已经实现与无人机的协调作战,采用“A照B打”的方式发射导弹等制导武器。在这一过程中,有人驾驶的武装直升机无需自主搜索识别目标,甚至不用对目标进行精确锁定,只需向大致方向发射导弹,然后无人机就能接管对导弹的引导并使其命中目标。
直升机发射导弹时要保持悬停或低速状态
显然,这一新战法所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可大大减少武装直升机的暴露时间。可能很多人有所不知,现代武装直升机和导弹虽然精密先进,但亦存在某些局限性,如武直在锁定目标并发射导弹时,往往要保持相对静止的悬停状态,或只能以低速状态飞行,且此时的飞行姿态也会受到某些限制,很难像喷气式战斗机那样在剧烈的高G机动下发射弹药。
发射导弹时的直升机容易被防空火力偷袭
不仅如此,对于那些不具备“发射后不管”的能力的导弹,武直在将其发射出去后,还要继续保持悬停或低速飞行,这是为了让机载火控系统持续照射锁定目标,以便对导弹进行指引。也就是说,从对目标的探测到锁定,再到发射导弹乃至引导导弹命中目标,在这一系列环节中,武装直升机都处于极易遭敌方防空火力打击的脆弱状态下。
被击落的俄军卡-52直升机
从俄军武装直升机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大量损失中就不难发现,看似颇为先进的卡-52、米-28和米-35等直升机,却屡屡被乌军野战防空武器所击落,乌军抓住的机会窗口恰恰就多在上述直升机发射并引导导弹之时。由此想来,若能大大减少直升机在敌方防空火力面前的暴露时间,那被击落的概率自然也会大幅度降低,而解放军给出的解决思路就是让武直和无人机编组作战。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武装直升机+无人机”的协调作战模式,其实与当下中美等国正在探索的六代机“忠诚僚机”战法非常相似。在这一模式下,有人驾驶战机扮演了“母机”的角色,需指挥多架身为“子机”的无人机,“子机”可前出搜索和打击敌机,也能向“母机”回传目标的各类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母机”发射的制导类弹药,为身在“母机”上的飞行员分担精力。
国产武装直升机
与之同理,将相关技术、思维和战法放到武装直升机和低空低速无人机的身上来应用,自然亦是切实可行之事,解放军陆航部队就已经实现了这一点。随着此类新战法的普及和完善,相信在未来潜在的军事斗争中,人民军队各类有人驾驶的技术类装备的损失,必将大为降低,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种种遭遇和教训,不会在我们的身上重演。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