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报考什么专业,金融人这样为孩子支招……

究竟报考什么专业,金融人这样为孩子支招……
2024年06月07日 14:03 银行微博大观

6月7日,千万考生们和他们的父母,迎来了准备已久的全国高考。

这几日,记者采访了多位金融行业一线职工,他们在家庭教育、辅导考生进行专业选择、志愿填报等方面,有着独到的经验或体会。专业冷暖有如潮涨潮落,跟着兴趣走才是正确的选择人民银行某地市分行货币金银科的王科长(化名),他的儿子正在一所985院校攻读博士研究生,在自己喜爱的数学领域颇有建树。谈及子女教育,王科长有着独到的体会。

王科长的儿子自幼对数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小学时,父母并没有特殊辅导,他就自己找来辅导书研读,一有空闲,就自己做起数学题。攻克一道道数学难题的成就感,鼓舞着少年不断探索未知。

在儿子参加高考的那年,经济金融专业报考形势火爆,长年在金融系统工作的王科长,非常希望儿子报考金融专业,他回忆说:“我真的希望他去报考省里的财经大学,学经济金融专业。”

可是儿子更喜欢的还是理论数学,执意报考数学专业。“那时,数学是个冷门专业,学起来很枯燥。”王科长确实有些担心,也暗自思索过很久。但当面对儿子决心坚定的目光时,他没多说什么,决定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再勉强他。

那一年,儿子顺利考上了省里一所重点大学的数学专业,在自己喜欢的领域继续钻研。本科毕业时,由于成绩优异,儿子被推免到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后,又被强烈的兴趣吸引,考上了北京一所985院校攻读博士研究生。

“其实硕士毕业时,我想过让他转到经济金融专业,毕竟学理论数学比较苦。”王科长回忆说:“但他还是很坚持,学数学的小孩嘛,比较自主。”王科长把自己的思虑藏在心底,一直在儿子身后默默支持。

又是几年过去了,“如今,在理论和科技创新的大潮下,数学专业又热起来了。数学人才愈来愈受到重视。”王科长说,这些都是事先无法预料的。他现在明白了:专业冷暖有如潮涨潮落,跟着兴趣走,父母坚定地支持孩子,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王科长正欣喜地看着儿子,在心爱的领域不断钻研下去,摘得一个个成功果实。“女儿选文科超出了我预想”“学校通知,今天晚上开家长会,讨论高中分科问题……在孩子的事情上,通常是女儿自己做决定。”6月5日,女儿就读高中一年级、正面临着子女文理分科抉择的上海金融界创业人士陈先生,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孩子一直处于“散养”模式,尤其在学习方面,大多数情况下由孩子的兴趣和内生动力所驱动。

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在给女儿的微信留言中,说明自己因工作安排参加不了家长会但妈妈说要去,并由此“策略性”地试探了一下:“我们家关于选科问题,你自己是有主张的,我们也都支持你。”

根据陈先生的公开履历,他本人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理工科学霸,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金融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多家金融机构履职,而后投身于创业潮,成为多家金融类机构的创始人。

“我本来希望孩子攻读理科,一方面我是理工科出身,这方面的资源较多,孩子的数学成绩也不错,另一方面考虑到未来的就业优势,相对会有更多选择,但没想到,孩子要选文科、学历史,她应该是班里唯一选文科方向的学生。”陈先生对记者说,他和妻子原计划要说服她,但孩子非常坚持,他们只得放弃,尊重她的选择。之前曾经构想过让孩子出国留学,但孩子一直在国内教育体系下升学和就读,也因此暂时放弃了这一想法。

陈先生表示,这学期的每周六上午,女儿在参加复旦大学面向高中生开放的历史课,每次学完她都觉得非常满意。“不知道冲刺复旦历史系会否成为她心中的高考目标,也不知道日后果真选择历史专业后,就业形势将会如何,我们只能告诉自己,现在想这些一点意义都没有,作为家长的我们,只能选择支持,支持孩子的决定,支持孩子的爱好,不忍心逼迫她放弃兴趣。”陈先生说。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四十四年前,我参加高考。那时我不知文科理科到底是什么,听从老师的建议选择了文科。而我的兴趣从小就在数学,对作文总是草草了事。”现任湖南省金融作协主席、曾在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办公室工作的胡小平,谈及子女教育时,先从自己的高考经历说起。

那年,他通过高考,被一所大专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当时我就想,如果读的是理科,也许能考一个更好的学校,又想木已成舟,那就好好上吧。”大学期间,胡小平在课余阅读了大量文学书籍,一步步走进了广阔而又深邃的文学天地,并尝试着写诗歌、散文、小说,甚至模仿着写话剧、电影、广播剧等剧本,同时萌发了作家梦。他说:“工作后不管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我对文学一往情深,孜孜不倦地在文学的道路上攀登。这都源于当年的高考。有人说我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说无心插柳倒是没错,但柳没成荫,只是长成了一棵树,但树不太高,也不太大。”

胡小平告诉记者:“女儿在面临专业选择的困扰时,出于对我的尊重,问我她是读文科还是读理科。我问她是怎么想的,她说听我的。我说读理科报考的学校会更多、就业的路子会宽些。女儿说那就读理科吧。我听出来了,她说得有点勉强,有点无奈,甚至有点失落。其实,我知道她是想读文科的。她上小学时在杂志上发表过习作,拿过全国作文大赛的金奖。”

后来有一天,胡小平在省报副刊上看到一篇散文署名是女儿,当即打电话问女儿是不是她写的。女儿说没错,是她写的。他回忆起那天:“我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晚上回家,女儿说如果当年她学的是文科,读的是文学类专业,那她也许已是小有成就。我说犹未晚也。女儿点头说是。”

胡小平坦言,父母也好,老师也好,高考的事还是多听听孩子的意愿,多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更有益于孩子的学习,更有益于孩子的未来。其实,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或阶段,学习是终身的追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