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未未
编辑|江岳
老拳王乔治.福尔曼曾经在退役十年后重返拳坛,促使他作出这个选择的重要原因便是生活窘迫。他后来感慨:
“问题不是我多少岁退休,问题是我有多少收入才可以退休。”
这句话,放在国内的电商物流行业,同样适用。这个伴随互联网兴起的行业,从业人员规模已经接近500万,但因为不缴纳五险一金的潜规则,他们中的多数,无法正常领取退休金。
随着更多快递员靠近退休年龄线,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
3月7日,经济学家任泽平在微博里提到了快递员福利保障缺失的问题。除了五险一金的老问题,他还关注到最近的快递新规带来的压力,比如,其中规定快递员送货需要电话联系客户,但多数快递企业并不会报销电话费用。
与此形成照应的是,“新规实施3天快递员离职”的消息已经冲上过热搜。
相比之下,京东物流内部显得岁月静好。一位京东小哥介绍,公司和运营商有合作,给小哥办的套餐每个月有4000分钟通话和几十G流量,不用自己花钱联系客户也就没什么压力。
这份“岁月静好”还体现在多地京东老哥的光荣退休,从今年1月的京东无锡001号快递员退休开始,全国各地的岗位上,更多物流人实现了退休养老。这要得益于京东物流始终坚持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后来调整为六险一金,确保员工能正常领取退休金,并随着国家养老金政策的调整,实现退休后待遇的稳步上涨。
3月6日新出炉的财报数据,也进一步证明了选择的正确性。
成本方面,2023年,京东物流人力资源支出达821亿元,其中,一线员工薪酬福利支出同比增长23.9%。目前,京东快递小哥中三年收入超百万的已达近百人。利润方面,2023年,京东物流利润同比增加218.8%,贡献最大的是外部客户,同比增长30.8%,占总收入比例达70%。这代表了行业和客户的认可。
可以看出,人员成本的增加,并未拖累公司利润。相反,这些被善待的员工,已经创造出更具长期意义的价值。而那些已经完成工作使命的物流人,也拥有了足够的底气,真正地安享晚年。
01
重启人生
北漂的时间,比李燕想象中多了10年。
2023年10月,50岁的“北漂阿姨”李燕办理了退休手续。
在这座城市工作15年后,她终于等到了领退休金的时刻。但她并没有选择返回老家,而是继续住在北京大兴的单间,原因是:相比老家的同龄人,和在北京的姐妹们在一起,周末逛逛公园爬爬山的生活,让她觉得更有活力。

李燕是山东德州人,2008年离婚后,她独自来到北京打工,先后做过化妆品促销员、酒店客房管理和物流防损员。在退休前,她是京东物流大兴分拣中心的防损组长,而她的养老金也来自这份十多年的物流工作的积累。
与大众印象中的物流从业者形象不同,李燕是位对自己外貌颇为在意的女士。她每天出门必喷香水,最爱茉莉香型,也会为自己的体重苦恼。在节假日,她时常约着同龄的姐妹们坐着地铁,到处爬山逛公园,景点是在社交平台搜的,路线是在地图软件里查的。
对退休后的精神生活有更高追求,李燕很自然地选择了留在北京。
毫无疑问,这是件奢侈的事儿。她需要继续支付房租、高于老家的生活成本,以及不断向身边人解释:物流女工,也是可以领到养老金的。
并非提问者消息闭塞。
根据中国现行的退休政策,领取养老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以及累计缴纳养老保险费15年。然而,这些福利,在很长时间内都与物流从业者无关。
早在2017年便有业内人士爆料:在近百万的物流从业者中,90%的人没有五险一金和劳动合同。这意味着,在达到退休年龄后,他们无法领取退休金。到2023年,整个行业规模已经扩张到490万从业者,但大多数人的劳动待遇,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某种程度上,他们就像游隼。这是自然界飞得最快的鸟类,为了狩猎成功,饥饿的游隼需要一次次俯冲,用冒险交换果腹,直到无法再冲刺。
快递员的生存状态类似。大部分人离开这个行业的理由只有一个:干不动了。
《财经》杂志曾走访过物流行业。面对媒体采访,一位50岁的快递员发问:“我们没有社保,没有未来,当体力被榨干,65岁以后怎么办?”
促使《财经》做出这次走访的事件更加残酷:2023年2月15日凌晨4点左右,浙江宁波快递分拣中心,一位60岁的孙师傅倒在了面前的包裹堆上,尽管几分钟后,工友便发现异常将其送医,最终他还是因心脏骤停而不幸离世。但由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且未缴纳工伤保险,孙师傅甚至无法被认定为工伤死亡并获得对应赔偿。
类似的心酸细节,遍布在行业各处。
发达的物流快递,构成了现代人生活便利的基石。但基石之下的庞大人群,却是不被托举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这个追求极致效率的行业里,一度失灵了。因为快递公司大多推行网点加盟制,也就是说,作为网点员工的快递员,只是快递公司的外包,不享受公司的五险一金福利。
这不合理,却成为行业通行的准则。
京东物流成为例外,它在发展业务的同时,也在为员工构建托举。比如,它很早就为全部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后来又增加了商业保险调整至六险一金。而这些福利,落在第一批退休物流人身上时,便会变得直观。
每月固定到账的退休金,让习惯劳作的物流人,得到了重启人生的机会。
60岁的快递员王斌生活在武汉,在京东物流工作十几年。退休后,他首月领到了5646元的退休金。

他已经做好了规划:先锻炼好身体,从4月开始,和朋友们从武汉出发,一路自驾到西藏,预计7月返回,再买辆摩托车,继续骑行去旅游。两年前,他已经考过了摩托车驾照,摩托车品牌现在也选定了,豪爵,原因是质量好,网点多,不会轻易被撂路上。
这样的自由,是多数打工人的梦想。
02
寻找五险一金
在小红书的搜索框输入“五险一金”,你会得到超过23万篇笔记。
热度背后,是求而难得。即使到了2024年,很多人也还在渴求一份能正常发放五险一金的工作。——这是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正规的最基础标准。但很遗憾,在一线之外的很多城市,这样的工作并不好找。
在山东生活30多年,李燕没有听说过这个词。一直到2008年,当时,她在北京东单商城的一家化妆品店铺当销售。那是她来北京的第一份工作,品牌不大,公司也没给员工们上五险一金,但店铺位置不错,与欧莱雅、自然堂和雅诗兰黛几个大牌是邻居。在那里,她听到了几位跨国公司的员工,正在相互交流五险一金的用途。
“五险一金是什么啊?”
“交了这个,将来不工作也有钱拿。”
凑上去一聊,李燕才知道这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在成为化妆品销售前,李燕曾在德州的一家纺织厂做了四年,但从来没想过,自己可以不工作还能领到钱。不只是李燕,她的同事们几乎也都是如此。

他们中的很多人,用勤奋工作改变了自己与家人的生活,但并未百分之百地享受到工作的福利。他们对于劳动保障制度的认知,大多停留在基于过往经历形成的信息茧房里。工资,就是他们唯一的期盼。
对于五险一金的重要性,很多人并不知晓。——即使知道,他们也无力去争取。
2011年,38岁的李燕在一则京东物流的招工信息上,终于见到了她在东单商场化妆品柜台心动过的那个关键词:五险一金。且足额缴纳。
李燕抓住了这次机遇。
她此前几年的“北漂”生活,写满了颠沛流离。这让她越发理解公司福利的重要性。在北京工作的早期,她几乎攒不下什么钱。薪水被分成两半,一半用来支付自己在北京的生活开支,另一半打回老家,供儿子生活和读书。
离开化妆品公司后,她先是在一家酒店做客房管理,但对方只给交五险没有一金,后来再找工作,许多公司干脆连前边的五险都免去了。
入职京东物流后,李燕发现,很多同事都是被五险一金等福利吸引过来的。
王益比李燕晚入职三年。他是乌鲁木齐人,在进入京东前,曾经在国企工作多年,后来在国企改制的大潮中失业,进入第三方物流公司做司机,每天3点30起床上班,没有五险一金,工资发放时间也不固定。

这是时代飘落在个体身上的灰。与王益遭遇相似的故事样本,在电影《钢的琴》、电视剧《人世间》中都能找到。区别只在于,这些从安稳国企被抛出去的人,因为运气、能力和家庭的差异,会拥有不一样的后半生。
但,艰难依然是多数普通人的剧本主题。
进入三方物流公司之前,王益曾去不少公司面试,但没有找到一家愿意为员工购买五险一金的公司,身边人劝他,这在乌鲁木齐是常态。作为老一辈的“大厂人”,王益的五险一金从1999年就开始缴纳了,不想断掉,他只好选择自己缴纳,按照当地最低标准,每月三百多块。
剧本的改变,发生在2014年。
这一年,京东物流深入西北,王益入职,不仅收获了心心念念的五险一金,因为是实缴,它还会伴随工资一起上涨——最初,他的五险一金每月的缴纳总额为1000多元,到后来,逐渐上涨到了3000多元。
与之同时发生的是,京东物流拥有了更加密集的毛细血管网络,在王益入职的当年,乌鲁木齐只有十几个站点,到他退休时候,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京东的红色招牌。其中,不少站点的同事,都是他当年带出来的徒弟。
2024年年初,王益成为第一个在新疆退休的一线员工。退休后,路过京东的站点,他也时常会进去和老兄弟们聊聊天。其中,最常被提起的话题是:退休金要到手了。

几乎差不多的时间节点,在几千公里之外的武汉,退休的快递员王斌一次性提取了近20万元的公积金。有钱有闲有保障,退休生活的开端,由此变得美妙。
03
一种进步
2023年年中,退休前夕,李燕干了件拆东墙补西墙的大事:她将公积金里的钱提出来,用来补上了医疗保险的空缺——根据规定,医疗保险账户需要缴纳20年才可以正常使用,由于李燕之前的两份工作都没能缴纳五险一金,因此刚好出现了五年的空缺。
像是在寒冷的冬天,裹上了一件羽绒马甲,把最重要的前心和后背护了起来。
解决完医疗保险,李燕松了口气。让她更觉安慰的是,几万块的空缺并非小数目,没有动用自己的现金流就补上了,这很大程度抵消了“大出血”的难受。
一家企业吸引员工的点有很多:不菲的薪水,相对清闲的工作,又或者是单纯的离家近。但留住员工,并持续激发工作积极性,是更复杂的课题。短视频平台上就时常有情绪崩溃的快递员感慨:自己离职的原因并非昼夜不停的辛苦,而是在工作中缺乏尊重和保障。
在物流快递行业,京东显然是例外。
京东很早就有“三毛五”理论。即,如果京东赚到1块钱,京东只拿走其中的七毛,三毛留给合作伙伴。七毛又会分做两半,其中三毛五用作员工福利和激励,三毛五用作企业未来发展。

良好的工资与福利保障体系,能最有效地为员工提供安全感与工作动力。但金钱从来都不是幸福感的全部。
60岁的陈海彦预计今年12月办理退休,从2009年入职算起,他在京东物流工作的时间超过了15年。进入京东前,他是黑龙江一家国企的下岗员工,连电脑的开机键在哪里都不知道。
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公司安排了师傅教他和新入职的同事们学电脑,从打字到制图,一次记不住就多教几次,大家凑在一起研究,氛围感十足。那时流行的社交媒体还是QQ,就有同事帮每个人都注册好账号,平常大家一边聊天,一边练习打字。
陈海彦很珍惜这份工作。因为福利足够好,身边找过来打听工作机会的人也越来越多,他总是很谨慎,会观察对方是否稳重踏实,能在公司干得长,甚至会和对方延展到物流行业的看法,对方须得先过了自己这一关,他才肯帮忙介绍。
守护,成为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双向奔赴。更健康的生态便由此形成。
04
样本
京东正在成为一种行业研究样本。
3月7日,经济学家任泽平在微博上感叹:刚了解到约490万的快递员中,大多数没有五险一金等福利保障。他结合新规举例,要求小哥送货需要电话联系客户,而就是这个简单的电话费,除了京东物流等企业,其他很多快递企业基本上是没有的。
从新规出台后,部分快递员的离职可以管中窥豹,隐藏在后边无数快递小哥会面临养老难、看病难、落户难、子女教育难等生存问题,时刻紧压着快递员的神经。
任泽平进而拆解了国家邮管局电视电话会议中对此做出的探讨:各大快递企业需要在3年内逐步完成与快递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提供相应的福利保障。
有力的保障会让一线员工稳定了下来,进而愿意在一座原本陌生的城市安家,并以此为原点,慢慢拓展自己新的社交圈。
陈海彦时常会念叨起自己是第一批参与河北固安分拣中心的员工。为此,他从北京暂时搬到了河北固安居住两年,直到当地的分拣中心稳定后,才又回到北京。这两年期间,公司除了为支援的员工提供搬家和宿舍支持外,只要一个电话,便有京东自己的车停在门口,等待需要返京的员工。
一个细节对比是:在进入京东前,陈海彦曾在一家大型物业公司做保安,后因需要调拨到外地而离职,原因是没想到会在北京生活这么久,当年觉得打工两三年,就要离开了。
但,后来的工作,最终让他长久地停留在了原本陌生的城市。
以重体力劳动为主,物流行业时常以繁重、肮脏和粗旷的面貌出现。但李燕所在的团队,清一色的都是女性,她们负责安全检查和物流追踪,需要细心和耐心。
一个让李燕念念不忘的细节是,除了六险一金外,物流的所有员工都享有防暑防寒补贴、随年限上涨的司龄补贴,以及融洽的同事关系。

在北京,她教会了南方的同事做东北枣糕,也时常被河南同事喊去家里吃炖排骨,会去京东商城买自己喜欢的茉莉花香味的香水。
在办理退休后,李燕短暂回到山东看望了家人,又很快回到了北京。2023年12月,已经退休两个月的李燕被前领导喊去参加同事聚餐,三十多人挤在一起吃了顿烤全羊。当天北京降温,窗外天寒地冻不时有冷风呼啸刮过,窗内大家挤在一起慢慢等着羊被温暖的炭火烤熟。
“你们始终让我感觉,我还是你们的一员,不曾离开。十年的时光,有欢笑有泪水,有付出也有收获。”第二天上午9点58分,李燕在自己的朋友圈写下这段话,配图是前一晚的聚餐。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