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伟:我们的根一直留在老区

熊伟:我们的根一直留在老区
2021年08月27日 13:43 KAB全国推广办公室

“熊总,颠茄草苗啥时发啊?”初夏时分,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浒湾乡曹湾村羚锐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里,种植户们一见到羚锐制药董事长兼总经理熊伟,就连忙上前询问道。

颠茄草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中药材,每逢“发苗日”,附近村镇的种植户都会赶来种植基地参加“抢苗大战”。

65岁的村民邬泽梅曾是曹湾村的贫困户,种植颠茄草已经5年,过去她家种水稻,家中的7分地一年只能收入700多元,改种颠茄草后,一次可以卖到3000多元。

“以前,曹湾村的种植户都是‘粮农’,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等传统作物,如今乡亲们已经适应了‘药农’这个新角色。”熊伟说。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新县曾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但受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新县过去是国家级贫困县,直到1983年扶贫开发之前,新县民间一直有“三不过一”的说法,即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亿元、财政收入不到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00元。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县人,熊伟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命运。2011年3月,熊伟留学归国,放弃了上海的工作机会回到新县,加入父亲熊维政任董事长的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市场总监,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羚锐制药是新县的龙头企业,它的前身是国家科委大别山扶贫开发团扶持老区新县创办的一家科技扶贫企业,经过一系列重组改制,一步步从山区小厂发展为中医药产业集团。

“可我们的根一直留在老区新县,30年来,羚锐制药80%的主营业务都在新县。”熊伟说。

企业的扶贫基因也体现在员工招录上。创业之初,工人都是当地贫困户和烈军属子女,在发展过程里,企业依然坚持优先聘用新县籍困难家庭、军烈属家庭的子女,人均3500元月工资,让工人们实现了“一人进场、全家脱贫”。2020年,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基础上,羚锐制药还招聘了300余名新员工。

父亲对扶贫事业的重视,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熊伟,2014年6月,熊伟升任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如何以产业扶贫改变村民生活质量的问题上,羚锐制药也迈出了新的一步。

“大别山地区中药材种类多达2000多种,资源丰富,羚锐制药又是一家以中药为主业的制造型企业,因此,中医药种植就是我们助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熊伟说。

2014年,羚锐制药投资2000余万元,在曹湾村流转2100亩耕地建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种植颠茄草、芍药等中药材原料,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租金、薪金、种植收益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具体来说,种植示范基地采用了轮作模式,同一地块,可以实现颠茄草和晚稻的轮作,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生产两不误,每种植一亩颠茄草,村民们就可以获得近4000元的纯收入,一户贫困户只要种植2-3亩中药材就可以脱贫,若是自己承包土地的话,收益就更高了,此外,在种植基地务工,农户每天还可以有60元的收入。

中药材种植虽然收益可观,可在推广之初,还是在当地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新县传统以种植水稻为主,村民缺乏种植中药材的技术和经验,他们担心一旦种植失败,不仅赚不到钱,还会白白误了农时。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熊伟高薪聘请中药材种植专家,帮助农民培育颠茄草种苗,当年试种就获得了成功。

顾虑消除后,村民们种植中药材的热情高涨。“现在,每次见到我们,邬泽梅大娘都会开心地合不拢嘴,她常常说,改种药材后,真是工作有了劲头、生活有了盼头、日子有了奔头。”熊伟说。

2017年以来,为提升传统膏药的贴敷体验,羚锐制药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但为了助力老区脱贫攻坚,公司仍然保留了多条人工包装生产线。随着新县实现脱贫,熊伟带领羚锐推进了一系列新项目,新增了近千人的工作岗位,为新县巩固脱贫效果、持续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新的契机。

“下一步,羚锐会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以中医药产业为抓手,进而拓展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造福老区百姓。”熊伟说。

人物简介

熊伟,羚锐制药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副会长,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文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晨赫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璇

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 王素希

视频脚本:王烁程

视频剪辑:王骏扬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