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起步,他如何研发100亿大品种,4年上市2家公司?

中专生起步,他如何研发100亿大品种,4年上市2家公司?
2022年06月14日 11:17 药智网

中专生起步,他如何研发100亿大品种,4年上市2家公司?

来源:药智网/茴香

如果让你回到2017年,拥有一家市值超百亿的上市公司,并年薪百万,你愿意放弃一切,从头开始吗?

或许大多数人的回复,都是否定的。

而今天故事的主人翁王印祥,却能斩钉截铁说出肯定答案。

当所有人都认为,王印祥是“疯子”和“傻子”时,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他,毅然离职了。

他为什么要放弃一切,从0开始?

中专生“追梦”

与同时期的医药学霸逆袭故事不一样,王印祥的学历算不上厉害,只有中专文凭。

1980年,高中毕业的王印祥,填报了极为冷门的卫生专业,顺利被录取。

毕业后,王印祥被分配到河北邯郸地区卫生防疫站。

稳定的工作,在外人看来,王印祥可谓小日子不错。

但与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不到20岁的王印祥却拥有一颗热血的心。

他越来越觉得,防疫站的工作很单调,想要真正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所建树,还很远。

于是,王印祥萌生了考研的想法。

在24岁那年,王印祥如愿考上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研究生,专业是毒理学。

再次进入学校学习的王印祥,整天与实验室的动物在一起。

彼时,分子生物学刚刚在中国兴起,“基因”“克隆”等字眼层出不穷,同学们都对此兴趣浓厚,王印祥也不例外。

随后,王印祥将研究方向转为分子生物学,并努力考取博士深造。

1993年,王印祥考入美国阿肯色大学医学院,开始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

从中专生起步后,王印祥一路过关斩将,留学美国,后进入顶级学术殿堂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后。

改变命运,也许只需要一场相见。

在一次留学生派对上,王印祥认识了马里兰大学的医用化学博士张晓东,二人都对靶向药物开发深感兴趣,决定联手合作研发。

后来,丁列明的加入,让这个新药项目研发更加坚挺。

2002年,贝达药业成立了,三人正式开始了靶向药物的发现之旅。

靶向药“探险”

回国后,王印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租下3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团队开始了对靶向药的探索。

首先面对的,就是人才问题。

据王印祥回忆,2005年左右,当时团队只有13人,还有大专和中专生。

都是才毕业的“学生娃”,做实验、做分析,王印祥都必须亲自手把手教。

另一个就是实验室设备问题。

当时,整个北京都找不到氢加压环境的反应釜,王印祥只好带人到河北廊坊,自己设计了一个水泥搭建氢加压的釜,进行反应试验,最终才合成出药品。

好不容易拿到了临床试验批文,王印祥却被协和医院拒之门外。

王印祥傻眼了。

但他没有放弃,他找到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主任单渊东教授,试图说服对方。

没想到,原定20分钟的时间,一聊就成了一个半小时。

2006年,凯美纳正式进入临床。

正当一切顺利进行时,三期临床的对照样本又成了争议的焦点。

当时,罗氏和阿斯利康都是用安慰剂做对照,而王印祥却觉得这样不足以看出药品的疗效。

最终,他选取了同类药物易瑞沙做对比试验。

2010年,一波三折的凯美纳终于传来喜讯: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同类进口药。

2011年,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获得CFDA批准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

2016年,凭借凯美纳一鸣惊人的贝达药业,在深交所敲响上市钟声。

截至2021年上半年,凯美纳累计销售收入超过100亿。

就在大家认为,王印祥已然成为人生赢家时,他却做了令人震惊的决定。

瞄准“创新”再出发

2017年,贝达药业突然发布人事变动公告,创始人之一、总裁兼首席科学家的王印祥辞职了。

王印祥说,在第一次创业之前,自己对市场并不了解,只关心研发新药和技术转化,做的是me too药物。

而随着创新药生态环境的改善,国内医药行业进入创新药的黄金时期。

王印祥顺势成立了加科思药业,开始了自己的二次创业。

而这次,他选择了难成药靶点的创新药自主研发,瞄准全球市场。

据王印祥介绍,加科思成立之初就制定了对外授权战略,通过专利对外授权,给全球大型医药公司,与之分享全球市场份额。

在管线布局方面,王印祥密切关注与肿瘤密切相关的五大通路:包括RAS通路、MYC通路、RB通路、I/O通路、肿瘤代谢通路等。

很快,王印祥便实现了他在战略布局方面的成果:

2020年,加科思与艾伯维达成超过8.55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在全球范围共同开发及商业化SHP2资产。

同年底,加科思登陆港交所,王印祥创造了4年2个上市公司的神话。

但打破神话的,唯有神话。

王印祥的医药故事还在继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