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崩盘”,有人倒贴运营,有人铤而走险

核酸检测“崩盘”,有人倒贴运营,有人铤而走险
2022年06月28日 16:00 药智网

核酸检测“崩盘”,有人倒贴运营,有人铤而走险

来源:药智网/弎

近日,针对核酸检测泛滥的诸多问题,政府终于发声强调,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

一时间,笼罩在“核酸阴影”下的人民群众,纷纷站出来为自己的喉咙祝贺。

但与此同时,这众望所归、翘首以盼的“正义”,在老李看来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降价无异于是小型检测机构的灭顶之灾

2020年初,作为一家当地规模不大的肿瘤基因检测机构的负责人,在疫情爆发之初,其并没有想要涉足核酸检测业务,之后也是迫于原产业营业压力(封闭期间,肿瘤基因检测业务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业务),才不得不将肿瘤基因检测业务全部转为核酸检测。

但是自从满心欢喜做起核酸检测业务以来,本以为是机缘巧合下享受到了阶段红利,最初的核酸业务开展也的确是顺风顺水,虽然工作强度较大,但收入也是相当可观。

但随着核酸检测单价的不断降低,从一开始的120元一次降到如今的混检5元/人以下,幅度已达到惊人的95.8%,老李的日子也越发艰难了起来。如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等头部企业虽说在2021年报中分别透露其核酸检测人均收入从90元降至18.4元、80元降至13.2元,但其毕竟属于疫情前期享受到红利的企业,同时由于其产能、规模与成本压缩能力的影响,降价对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但对于小型检测机构的他们来讲,降价无异于灭顶之灾。

如今,据老李言语间透露,其周围不少同行已经出现了倒贴运营的情况,毕竟小型检测机构产能、规模摆在那里,其核酸检测的单位成本比之大型企业要高出几倍,据说核酸单采低于18元在小型检测机构里,就基本意味着“倒贴钱检测”,这也是为何有机构愿意铤而走险走上核酸检测的不法之路的原因之一。

如今,常态化核酸检测被取消,医保基金结算费用又转向当地财政,两者很可能将成为压垮整个核酸行业产业链的最后稻草。

费用转向当地财政,应收账款能否压垮“核酸检测”

首先,据有关报道显示,全国有超过1.3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核酸检测业务,4000余家核酸检测机构分布于全国各地,常态化核酸检测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小型机构降低检测成本最基本的方法。

但如今,一方面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停止切断了小型检测机构的业务来源,无法再如之前以量来压低成本;另一方面,费用结算转向当地财政,也就意味着就算成交的业务,回款周期也面临大幅增长的情况。如此一来,无论是上市药企还是小型机构,应收账款都还将继续成倍增长。

同时,没了医保基金支撑,核酸检测如此大规模的财政支出,对于地方财政而言定然也是独木难支,一旦将费用全数结清,定然会打乱政府诸多原有规划。因此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必定会用上惯用的“拖字诀”。

结合之前几年建筑行业的回款速度,很难想象核酸检测行业现有的应收账款,未来会是个什么结局,至少现在几乎所有核酸检测企业都是应收债款高筑,并且随着时间推进,应收账款的不断累积,整个核酸检测产业链都可能会出现一串“烂账”

看似红红火火,但钱却未必好拿,这就是核酸检测的现在。

试想,如此情况,还有多少企业能继续坚持下去?预计很快就会出现企业陆续回归原产业的情况,整体出清效果也将逐渐明晰,且下半年,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的日子或将更难。

有人苦难求生,就一定有人铤而走险

纵观历史,不同的人在面对相同情况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思考。这固然折射出不少人性闪光点,但其暴露出的阴暗面也非常值得揣摩,这就是人类复杂性的表现。

如今,在核酸检测降价这件与民息息相关的事情,上述复杂性就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有人选择倒贴运营,有人选择毅然转行,那么也必定有人选择铤而走险。

上月,北京与大规模突发疫情战斗的焦灼之际,人人翘首以盼,却有3家核酸检测机构接连被查。

5月21日,北京朴石医学实验室因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6人被拘。

5月27日,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被通报在核酸检测过程中存在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17人被拘。

5月28日,北京警方对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立案侦查,严重违反了新冠病毒检验操作规范,8人被采取强制措施。

另外,恰如此时,几乎全国各地都在上演着相似的案例,有人愤慨,更有人直呼其为“恶魔在人间”。

更讽刺的是,之前一个多月未清零的困局,却在这些“恶魔”被揪出后,很快实现了社会面清零,着实令人感慨“疫情不熄,背后到底有多少利益链影响。”

另外,这还仅仅是3000亿市场暴露出的冰山一角,正如那句话“当你看到一只蟑螂时,意味着看不见的地方已经挤不下了”,如果核酸造假是这只蟑螂,那么核酸检测背后的黑暗到底还有多少我们没看见的?

总结

总之,核酸检测降价于国于民都是好事一件,对于企业而言,头部企业由于享受到了前期红利,且规模效应下本身产品成本控制有优势,导致降价对其的影响要明显小于个体核酸检测机构。但也是由于其庞大的规模,在核酸产品结算转向当地财政后,应收账款相较小型检测机构而言,反而问题更加严峻。

看似红火的核酸检测行业,实则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中了。但在百姓的呼声下,政府的要求下,各项政策仍会不断下发,目的很明显:“适者生存、强者生存,滥竽充数者终究无路可走。”

而风雨之后的“能者”也将带领核酸检测行业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