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拿下华为国际化“首胜”,任正非致电李嘉诚:香港业务得仰仗您

为拿下华为国际化“首胜”,任正非致电李嘉诚:香港业务得仰仗您
2021年04月24日 22:40 60秒商业解读

上世纪90年代,爱立信、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公司是当时全球电信市场的霸主,而那个时候的华为连与他们同台竞技的机会都没有。

随着国内交换机市场的逐步饱和,华为亟需一个向全球电信运营商证明自己的机会。香港是天然的跳板,而香港实力最强劲的电信公司当属李嘉诚家族旗下的和记电讯。

1996年,任正非主动致电李嘉诚,两人跨越20年的合作就此展开。

一、任正非与李嘉诚的“初相识”

1987年,任正非刚深圳建立华为的时候,整个公司还不到10个人,起初华为也并没有自己的产品。公司最开始的业务是做香港一个网络交换机品牌鸿年的代理,主要就是赚取差价,企业也逐渐有了一些利润。

但是任正非意识到,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拥有独立的自主产权,华为是没有前途的,更无法迎接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于是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华为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在上世纪90年代,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中国商界并不受重视,商人更看重的是如何快速获取利益,像任正非这样有远见和国际化视野的企业家是很少见的。

1995年前后,华为研发出了C&C08万门程控交换机,因性能更强大、价格更便宜,很快国内的交换机市场几乎被华为垄断,1995年华为的销售额已经突破15亿元。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任正非发现国内的交换机市场已经饱和,必须要走向海外市场,而香港是最好的跳板。

与此同时,在与深圳隔江相望的香港,“华人首富”李嘉诚也想要在香港的电信市场施展拳脚,1995年,香港电信运营管理部门决定解禁香港电信市场,李嘉诚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李嘉诚很快成立了和记电讯有限公司,也顺利拿到了电信运营牌照。

不过拿到牌照是不够的,李嘉诚需要在3个月内将香港的移动电话、传呼和固化整合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商业网。阿尔卡特和西门子等设备供应商也看准了李嘉诚的窘境,开出的价码也让李嘉诚难以接受,就这样,想要开拓香港市场的任正非,和需要电信设备供应商的李嘉诚,相遇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二、“李先生,我是小任啊”

1996年,经人引荐,任正非主动致电要拜会李嘉诚:“李先生,我是小任!我们想要开发香港电信业务,得仰仗您!”

1996年,李嘉诚68岁,任正非52岁,任正非确实只是个“小老弟”。

其实在任正非致电之前,李嘉诚就已经对拥有自主产权技术的华为很感兴趣,李嘉诚也希望借助华为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电信闭环。在得知任正非想要开发香港业务之后,李嘉诚推掉了与西门子的合作。

李嘉诚对任正非很直接:那就来吧,我们刚好要布局商业网络。但李嘉诚也担心华为来到香港会出现水土不服,因此告诉任正非要把华为的精兵强将都派过来。

从香港开始,走向国际化,这件事关乎于华为未来的发展,任正非不敢怠慢,任正非找来华为总工程师郑宝用来负责整体项目,同时还派出了自己“干儿子”李一男前往香港。

虽然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但是在来到香港之后,李嘉诚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内地使用完全没有问题的华为交换机,可是来到香港之后却总是各种“掉链子”。

华为人在这个时候展现了团队的狼性,几十个工程师住在机房,没日没夜地检修。华为人的努力被李嘉诚看在眼里,证明了自己支持华为是没错的,同时李嘉诚也让和记电讯的员工全力支持华为团队的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华为团队负责的通信设备成功通过了香港当地电信部门的验收,而李嘉诚也帮助任正非拿到了香港电信设备的经营权。就这样李嘉诚成功进入了电信行业,华为也迈出了打开海外市场的第一步,同时李嘉诚和任正非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三、华为进军英国的背后推手:李嘉诚

在成功进军香港之后,华为一步一步地打开了海外市场。

2005年4月,华为拿到了英国电信集团的“金钥匙”,2005年2月,华为与德国QSC集团成为战略合作伙伴。2013年,华为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如今,华为已成为年收入近万亿的跨国电信巨头。

但由于5G技术的全球领先,华为招惹到了不少麻烦。在这个时候,又是李嘉诚悄悄伸出了援手。

1999年10月,李嘉诚在“垄断”香港电信市场之后,又收购了英国的电信巨头Orange电讯公司,并持续增加自己在电信领域的投入,渐渐地,李嘉诚在欧洲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电信帝国。

在华为海外遇阻之际,李嘉诚取消了与加拿大价值389亿元的合作项目,之后又暗中示意自己旗下的Orange与华为进行合作。

之后李嘉诚再次通过自己在英国电信市场的影响力,帮助华为的5G技术成功进入英国市场。拿下英国的5G订单对于华为的海外战略可谓具有标志性意义,可以说李嘉诚又一次帮了任正非的大忙。

四、结语

李嘉诚与任正非的通力合作让我们坚信,在国际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散是满天星”的中国企业,也能做到“聚是一团火”,互帮、互助、抱团取暖,将成为中国企业对抗其他跨国巨头的“新常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