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稿 (2) | 2024 中国金融观察: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大国金融模式

年终特稿 (2) | 2024 中国金融观察: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大国金融模式
2024年12月12日 18:27 金融网官方微博

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观察员 大河

2024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 “五篇大文章” 作出的重要部署犹如灯塔,指引着金融发展的方向。这 “五篇大文章” 涵盖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各自有着独特的使命与发展路径,共同构建起大国金融模式,助力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科技金融:为科技自立自强注入金融动力

科技创新在现代中国建设中占据核心地位,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的关键。金融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需与科技、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从数据来看,截至 2024 年 10 月底,人民币贷款增加 16.52 万亿元,这一庞大的资金流动背后,必然有部分资金正在朝着支持科技发展的方向倾斜。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发力科技金融服务,牵头制定《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设立专门支持科技创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例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正在稳妥推进,这有助于在局部地区形成有利于科技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截至2024年3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27.3%、20.4%、17.9%,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达到46.5%,较2017年末提升2倍;科创票据累计发行达5600亿元。

不同科创主体和活动、科技型企业成长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金融需求差异显著。因此,统筹运用股权、债权、保险等手段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至关重要。未来,聚焦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以及科技要素密集地区,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和配套机制,丰富金融支持工具将成为重点。这将有助于建成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高度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使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更加紧密,为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发展的金融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备受重视,绿色金融成为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2024 年 4 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绿色金融在政策引领下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从融资规模来看,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创设、碳中和债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创新产品的推出,推动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融资较快增长。这些金融工具的创新不仅为绿色产业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也为金融机构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例如,在一些大型绿色能源项目的建设中,绿色债券的发行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包括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截至2024年3月末,绿色贷款余额33.8万亿元,同比增长35.1%,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增速;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超过3.6万亿元,余额超过1.9万亿元,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人民银行将统筹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支持,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将成为重要任务,这有助于规范市场行为,提高绿色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稳步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质效和可持续性,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在全球绿色金融领域的影响力提升,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美丽中国。

普惠金融:服务民生的金融基石

普惠金融体现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是让社会不同群体平等享受基础金融服务的关键路径。小微企业、“三农” 和民生领域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

从数据角度分析,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多项政策取得显著成效。例如,在民营小微领域,金融支持民营经济 “25 条举措” 的出台,以及支农支小再贷款的有效运用,使得相关贷款实现 “量增、面扩、价降”。在乡村振兴方面,《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的印发,为 “三农” 领域注入了金融活力。同时,在民生领域,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助学贷款政策的调整优化,提升了普惠领域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截至2024年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助学贷款分别同比增长20.3%、13.5%、22.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6000万户,已覆盖三分之一的经营主体;2024年3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36%,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统筹兼顾增量扩面和商业可持续性,优化普惠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构建激励相容的长效机制,将有助于普惠金融更加深入地服务于社会的各个角落,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养老金融: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布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人民银行多措并举加大对养老领域和银发经济的支持力度。

从政策推动来看,《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养老金融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的全面扩围,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养老理财和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等措施,都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尝试。

从实际成果来看,银行网点和线上服务的亲老适老化改造,提升了老年人的金融服务体验。在支付方面,针对老年人支付习惯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这些措施体现了金融服务在养老领域的人性化关怀。

下一步,完善养老金融相关政策、业务、产品体系成为关键。推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合理运用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工具,提升养老金融供求适配性,将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保障亿万百姓的养老福祉。

数字金融:把握时代机遇的金融转型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人民银行加强数字金融顶层制度设计,实施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了数字金融的发展。

从实际成果看,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的深化实施,保障了数字金融创新在合规的框架内进行。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扎实推进,为未来的金融支付体系变革奠定了基础。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开展,体现了数字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广泛应用。

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双轮驱动作用。系统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技术在其他 “四篇大文章” 中的赋能运用,将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整体效率。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将使中国金融在数字经济时代更具竞争力,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并巩固拓展数字经济优势。

2024 年,金融领域通过全力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中国人民银行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正逐步构建起适应大国发展需求的金融模式。这种模式以高质量金融服务为导向,在科技金融推动创新、绿色金融助力环保、普惠金融服务民生、养老金融应对老龄化、数字金融把握时代机遇等方面全面发力,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金融支撑,向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