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透社 | 万捷
在金融领域,银行作为经济运行的血脉枢纽,其稳健合规运营至关重要。江苏银行屡屡因虚增存款陷入违规泥沼,这一现象犹如一记记重磅警钟,为整个银行业敲响了警示之音。
江苏银行的违规行径触目惊心,且呈现出屡教不改之势。仅看近年间的罚单记录:2024 年 12 月 31 日,扬州分行因以贷款、贴现资金等转作存款或保证金,虚增存款,被罚款 75 万元,时任副行长一同被罚;回顾往昔,2019 年宿迁分行违规虚增存贷款规模、银团贷款承贷份额比例不合规等问题遭罚 85 万元;2020 年徐州分行更是因信贷资金挪用、贷前调查失职以及虚增存款三项违规,吞下 130 万元罚单。统计数据显示,仅 2020 年、2021 年,该行就被处罚 43 次,累计罚款金额近 2000 万,这一连串数字背后是对法规的漠视与内部管理的失控。
从业务本质剖析,虚增存款行为危害深远。银行本应是资金融通的可靠桥梁,依靠真实的储户储蓄、稳健的信贷业务来维持运营循环。然而,江苏银行部分分行却剑走偏锋,通过不正当手段人为抬高存款数字。这种做法首先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生态。在银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各银行凭借服务质量、利率优势、风控能力等争取客户存款,虚增存款的银行却不费 “真功夫”,轻松在存款规模数据上做文章,让踏实经营的同行处于不公平竞争地位,扰乱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再者,虚增存款对银行自身而言,如同埋下一颗颗定时炸弹。表面上看,虚增的存款数字让资产负债表一时显得 “丰满”,可能在业绩考核、市场排名等方面带来虚假繁荣。但实际上,这是建立在沙滩上的楼阁。一方面,虚增行为导致财务数据失真,银行真实的资金实力、流动性状况被掩盖,投资者依据虚假数据做出的投资决策必然偏离正轨,一旦真相暴露,银行股价、市值将遭受重创,投资者信心崩塌难以挽回;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火眼金睛不会放过此类违规,巨额罚款、负面声誉接踵而至,经营成本徒增,业务拓展受阻。
深入探究江苏银行内部管理,漏洞百出是违规滋生的温床。高管履职管理不到位频繁被监管点名,从分行副行长因贪污受贿罪获刑可见一斑,高层的道德风险失控,为基层违规操作提供了 “不良示范”。同时,内部监督制衡机制形同虚设,业务流程中的违规行为未能被及时察觉、纠正,使得虚增存款等问题屡禁不止,从总行到分行,合规文化缺失,员工未将法规红线视为不可逾越的底线。
江苏银行的遭遇为银行业带来诸多警示。其一,合规经营是银行的生命线,任何试图走捷径、打擦边球的行为终将付出惨痛代价。银行应将合规理念贯穿业务全流程,从产品设计、营销推广到资金运用,每一个环节都要经得起法规与监管的审视。其二,强化内部管理刻不容缓。建立独立且权威的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业务进行深度 “体检”;加强员工合规培训,提升全员合规意识,尤其是对高管的监督约束,确保权力在合规轨道上运行。其三,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在信息传播飞速的今天,银行一旦因违规受损声誉,市场信任流失速度极快,挽回难度极大,必须时刻守护品牌形象,以诚信经营赢得客户、投资者与监管的认可。
江苏银行的案例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银行业在追求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合规陷阱,唯有严守法规、强化内控、珍视声誉,银行业才能稳健前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金融活水。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