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印丨让士兵自己审档案

李建印丨让士兵自己审档案
2024年07月04日 17:59 威海晚报

在世界上,有多少人看过自己的档案,我不清楚。但在中国,肯定是寥寥无几。如果在军队,一定是寥若晨星。

我的档案里有什么,我不知道;但能不能让战士知道他们的档案里有什么,我想做到。

1992年11月底,一年一度的老兵复员进行到尾声,我正在办公室处理文件,军务股任股长报告,全团数百名复员对象档案全部整理完毕,准备按照惯例施封。这一步骤完成,标志着对这些战友的军队生涯评价基本结束,对他们入伍前后载入个人档案的记录不可再更改。

我告诉任股长,先不要着急封起来,我有点想法,得请示团里主官再定。考虑到几年来,不断有复员转业官兵写信、电话或者本人也有家人来部队沟通,大多数都与个人档案有关。有的是地址不准确,影响到档案邮寄,根本没有收到。有的是内容不全,影响战士们安置。有的影响到城镇与农村户口变更,有的涉及到个人安置地点选择,有的影响到个人职级确定,也有的干脆影响了个人安置落实,更有甚者则失掉了志愿兵或者退伍兵身份。有的是影响了个人,有的影响了家庭,有的影响了婚姻,有的影响了后代。小小档案连着千家万户,几页纸张影响了幸福与未来。

档案,个人历来不可触碰,但又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战争年代,党组织与军队活动形成的档案,当然是最高度的绝密或者机密。有的负责人离开这个世界前,也要把重要档案亲自保管,因为那是证明无数历史史实的一手资料,也可能是决定无数人升迁生死的命符。

热心地来,尽心地干,放心地走。这是我一贯对下级如何带兵的具体要求,就是征集对象入伍时热心,愿意为国防建设献身;来到部队,一定是尽心为单位建设出力流汗,自觉为军队建设作出贡献,尽到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服役期满之后,退役回家也是放心离开部队。一是对单位放心,自己所服役过的单位官兵战斗力顶呱呱,党和人民会放心,战时一定能够打胜仗。二是对个人的档案材料放心,资料齐全无丢失、无缺件、无差错,邮寄地址正确、邮政编码准确、各项填写内容规范,自己一生自豪与服役有关,安置就业与档案关系顺当。

我想了几条理由,也准备好了几套方案,分别向团长与政委作了汇报,得到他们同意。具体组织得与政治处、后勤处、装备处协调。按照以往规定,义务兵档案在连队管理,志愿兵(士官)档案管理在团保密室。通常士兵档案入伍前涉及体检、政审、入团、入党或者其他内容,入伍后得有政治类、培训类、保障类与医疗类内容。尤其是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度,士兵军衔由过去终身一张表到一年或者三至四年一张表,这得进入个人档案。而坦克兵部队战士都有一门甚至几门专业技术等级档案,有每年训练成绩档案,有的是学习坦克专业,有的是学习汽车专业,有的则是修理或者炮兵、通信、工兵、防化专业,特别是关于士兵奖惩与入党、入团方面的材料,真正算起来,每年复员战士档案材料大致也是成千上万,数量惊人。

如何办?我与另外三个部门领导通气,决定由军务部门牵头,由作训、通信、组织、宣传、战勤、运输、装甲、修理等股人员组成档案审查核对班子,逐连队、逐人进行审查。

审查的是复员对象档案,但应当检查的是我们机关与连队各级日常工作落实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为兵服务的具体体现。工作的关键是如何与本人见面,怎样确保战士本人清楚。

经过反复思考,我们采取机关、营连、士兵个人“三堂会审”,逐个连队带到团里党委会议室,按照指定区域坐定,由机关同志逐个人取出档案中每一页材料,采取逐张展示办法,请官兵个人与战友们张张看清楚,句句听明白,人人在监督。

官兵们听到这个消息,起先都是不大相信。进入会议室之后,军务股保密员打开档案,逐页或者是一本本取出来,既大声读出类别,又展示给大家与本人观察。由起先不大注意,到后来慢慢进入情况,直到大多数同志屏住呼吸,担心没有听清楚,没有看到自己材料,没有搞明白自己档案里到底装着什么内容。

李某某,档案中有政审表一张,体检表一份,入伍登记表一张,入团志愿书一份,部队身体复查登记表一张,新兵训练鉴定表一张,授予列兵军衔登记表一份,晋升上等兵军衔登记表一份,授予二级坦克射手登记表一份,一级射手登记表一份,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一份,入党申请书一份,入党志愿书一份,党员转正批准书一份,某年某月给予连嘉奖登记表一份,因为某项任务表现突出嘉奖登记表一份,某年荣立三等功奖励登记表一份,某年某月被评为学雷锋标兵登记表一份……

这位战友档案内容宣读完毕之后,开始征求本人有什么意见,主要是档案里缺少什么。请本人表示意见,也请连队与营里领导谈看法。存在遗漏制件的,现场查连党支部会议记录,查营党委会议记录,查团里各个部门承办文件,证明确实存在差错,现场补上缺件,各营连和机关部门也带着印章,马上就补,现场放入。如果没有,那就正式施封。这小小线绳一打结,不可能再更改;这窄窄白封条一贴上,不可能轻易撕去;这红红的印章一盖,标志着你红色军旅生涯有了最后结论。而档案邮寄地址也是由士兵个人再审查之后,在登记本上签字确认,机关按此地址邮寄。

一个连队结束之后,每名战士发白纸一张,可写上个人意见。既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对其他战友档案怀疑。这既是为自己负责,更是对单位负责、对战友负责。有一名战士提出,连队有人受过处分,但档案里没有处分卡片。后来查实,既通报批评连队主官工作作风不实,也批评连队文书整理档案不够认真。可以说,对搞不正之风是更为有力的监督。

这第一年,据不完全统计,为战士们补填各种登记表格数百张,有军事训练的,有政治教育的,也有后勤专业厨师证件,更有工兵机械操作手,还有通信兵专业证书,也还有防化尖子兵登记。

这个办法后来推广到我们师各个单位,由起先重视最后一次审查,转换到后来每次大项任务完成后,连队文书交接时,半年与年终总结以及士兵晋衔后,都要进行档案清理,不断地动态完善,使得战士的政治生命与训练比赛贡献在档案中同步延伸。多少年,在我老单位,再没有听到官兵有为自己档案材料不全上访与核查的,也再没有出现个别干部利用职权为自己关系人重新收拾档案的。真正是解决具体问题与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连在一起,巩固部队与提高战斗力统一到一起,在部队作贡献与复员时搞明白统一到一起。

人这一辈子,不管有过什么经历,总想在社会上留下自己那么一丁点印记,属于自己那一点点痕迹。口口相传是社会评价,个人宣传是自我标榜,亲属介绍难说公正,唯有文字记录装入档案的才有可能全面真实。

那一个小小的档案袋,质地不同,薄厚有别;里边的内容千差万别,奖惩皆有。从来没有一级组织,一个单位,不对档案高看一眼。上至各级领导、军队将帅,下到一名工人、一个战士,都为自己档案记载的荣光奋斗不止。

努力了,拼搏了,付出了,入档了,也就安心了。

  本文系作者授权刊发于《威海晚报》2024年7月3日A11版

李建印

  1957年出生于陕西澄城,曾赴俄罗斯留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少将军衔。

  曾任解放军某装甲师师长,原兰州军区副参谋长、装备部部长。长时间从事战备、训练、管理、装备工作,撰写大量研究文章,先后有70余篇战法、训法、管法等文章面世,参加过数本军事教材编写,4次立功,10多次受到各级奖励,被解放军原四总部表彰为首届“全军优秀指挥军官”。

监制:段晓明

统筹:王雪云

编辑:刘学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