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西安公安交警发布了
西安市绿色出行指标体系
绿色出行指数2023年度报告
绿色出行指数的建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陕西省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2023年度,在进一步优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开展新一年度的评估,从设施供给、服务水平、政策管理等各方面对西安市绿色出行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分析年度变化情况及薄弱环节,为近期交通行动计划制定提供方向,辅助宏观战略政策的制定,推动全市绿色出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连续三年发布西安绿色出行指数报告和绿色出行评价指标体系,为全国提供了西安经验。
《报告》显示,2023年西安市绿色出行指数为83.8(百分制),同比增长了0.6分。分维度来看,智慧低碳发展处于优秀水平(高于90分),出行方式结构/空间组织集约度/公共交通出行这三个维度处于较好水平(高于80分),而步行出行及自行车出行两个维度仍存在提升空间。
2023年西安市中心城区
平均通勤时间38.3分钟
公交车实现能源全面清洁化
常规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
轨道客运强度全国排名第3
智能信号控制比例处于较高水平
......
平均通勤时间38.3分钟
随着西安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用地向三环外扩展,呈现出以二环以内、高新区、浐灞生态区等为核心的放射状通勤联系特征,虽然人均通勤距离相对2022年增长了0.4km,但通勤效率基本稳定,主要得益于可靠性较高的轨道交通建设及道路交通秩序的持续优化。
就通勤时间而言,与同等规模城市相比,西安市民的平均通勤时间处于相对较好的水平。
常规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
2023年,西安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300米覆盖率为69.6%,未来西安将继续提升300米覆盖率水平。2022年,西安市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设置率为25.8%,公交专用道里程402.4公里,较2022年增加3.5km,主要沿二环路、长乐路、未央路、朱宏路、西部大道等重要路段布设。
按照“保障公交优先,兼顾资源利用”原则,西安公安交警部门对莲湖路、兴庆西路等10条交通流量较大,且专用道存在可挖掘时空资源的路段,调整管控时间,将“全时段公交专用”调整为“高峰期公交专用”,以提升道路资源利用率。
轨道客运强度全国排名第3
2023年,西安轨道新增运营里程32.6公里,形成9条线路311公里的网络化运营新格局。轨道站点增至191个,中心城区站点800米人口与岗位覆盖率从2022年的42.3%提升至47.2%。
轨道日均客运量354.6万人次,客运强度为1.24万人次/日公里,较2022年的0.83万人次/日公里明显上升。
公交车实现能源全面清洁化
《报告》显示,西安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达97.2%,相比2022年提升2.5%。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全国第2,公交车实现能源全面清洁化,新能源汽车销售比例逐年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成为城市交通领域首个实现能源全面清洁化的行业。西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占比100%
截至2022年底,西安市新能源汽车拥有量达41.98万辆,新能源汽车比例达9.0%,相对于2022年的6.0%实现大幅提升。
2023年,西安市生产新能源汽车98.38万辆,同比增长25.9%,占全国产量的10.4%,位居全国前列。这一数据表明西安市在新能源汽车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智能信号控制比例处于较高水平
《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西安市工作日高峰期干路网平均速度约为20.0km/h,与2022年(19.8km/h)有所提升,高峰整体拥堵水平为中度拥堵。
2023年,西安市联网协调信号控制路口比例约为93.6%,较2022年(90.4%)小幅增长。《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测评指标体系》中,该指标目标为80%,西安市已经达到该目标,整体硬件水平较高,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将在减缓城市拥堵及由此造成的尾气排放中逐渐发挥作用。
相关建议
《西安市绿色出行指数报告》从出行方式结构、空间组织集约度、公共交通出行及智慧低碳发展等维度做了研究,西安未来的绿色交通该如何发展?
启动多方式绿色出行融合发展研究,明确绿色出行发展战略及各方式功能定位。启动或修编绿色出行相关专项规划,完善公交优化和轨道交通规划。开展西安市轨道交通与用地一体发展专项规划,推动轨道交通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衔接;抓住近期重要的客流恢复窗口期,开展枢纽一体化优化工作、公交线网专项规划及近期调整研究;完善停车场规划、优化停车配建、提高项目车位利用、引导P+R出行。完善西安绿色出行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推动形成地方标准,制定西安市绿色出行近期行动方案及项目库。
完善新区及外围组团配套设施,丰富业态,提高土地利用混合度和职住均衡度,尽可能在保证西安城市发展、用地扩张的同时,减少中长距离交通出行需求,确保现状38分钟的通勤时间不出现大幅增加,近期控制在40分钟以内,逐步推进送学、就医等交通需求平衡度。城六区城市更新地区通过政策引导,如税收减免、土地出让条件等,鼓励多功能混合开发,尤其是在交通枢纽周边地区。尝试采用垂直混合开发模式,将商业、办公、居住、休闲等功能集成在同一建筑或区域内,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北站、西安东站、引镇站(西安南站)、城北客运站、纺织城客运站与城市绿色出行方式的接驳和管理,进一步推进综合客运枢纽的一体化规划和建设,
促进“公空联运”“公铁联运”等方式的实现,加强“无高铁线路服务的公路客运枢纽公交快线衔接。同步夜间航班客流与地铁14号线发车组织。增设铁路枢纽与地铁换乘站、商圈、景区的运营快线。
开展常规公交客流特征分析,了解乘客出行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明确优化的具体目标,例如缩短出行时间、提高线路覆盖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在调整线路走向方面,根据客流需求和出行规律,优化线路走向,缩短绕行距离,减少重复线路,确保公交线路覆盖主要出行需求区域。
优化站点设施,合理规划公交站点的位置,增加或减少站点密度,确保乘客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目的地,同时避免站点过于密集造成的频繁停靠。引入中运量公交:在客流量大、需求集中的走廊上,开设快速公交线路,减少停靠站点,提高行车速度和效率。
提高站点上下客效率,优化站点设计与布局,合理设置站点位置,在客流量较大的区域,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设置公交港湾,同时满足多条线路的上下客服务。提高乘车支付效率,客流较大站点尝试站台提前支付模式。提升公交专用道监测、监管,加大对电动自行车、摩托车、蓝牌车行驶公交专用道行为处罚力度,保障公交运行效率提升在15km/小时以上。
全面清理违法占道行为,政府各部门牵头,加强人行道上各类设施管理,严重影响行人通行的设施要立即予以撤除,闲置和废弃的设施要予以归并和拆除,不符合节约道路空间要求的设施要逐步规范。推行“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多井合一”,集约设置人行道上各类杆体、箱体、地下管线等,逐步将人行道上各类设施有序布置在绿化带、设施带中。可重点整治团结南路、凤城五路、科技四路等道路沿线违规占用情况。开展人行道优化提升,对占道经营,违建收费岗亭、地锁等非法构筑物进行综合治理。近期将人行道占用率下降至15%以内。
开展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相关研究,统筹城市停车资源、路网完善、出行政策管理等制定城市机动车管控战略。近期,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促进城市道路交通有序运转,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继续实施工作日机动车尾号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可试推行非西安市籍中小客车在管控区域内“开四停四”等管理措施。同时,政企协同助力公交票价改革工作研究,建立交警、地铁、城投三方应急指挥机制,加强面向无人驾驶汽车的政策法规,设施建设,应急预案工作研究。
打造宜居、宜行的智慧城市,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和目标,而绿色出行是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报告》的发布,涵盖了目前适应西安城市发展的多种绿色出行的工作方向,深度展示了西安绿色交通出行近些年来的成果。未来,西安公安交警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主动与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持续宣传绿色出行理念、引导绿色低碳出行风潮、动员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更多的智慧元素融入到实际工作中,让西安的智慧交通有更高质量的发展!
来源:西安交警订阅号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