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到底在布局什么?

阿里云到底在布局什么?
2021年06月04日 18:31 BT财经网

文丨庆秋

BT财经原创文章

头图来源丨阿里云官网

200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公司成立十周年的同一天,阿里云成立。

半年后,BAT三位大佬齐聚深圳五洲宾馆,针对初兴的云计算开启了一场“史诗级”对话:李彦宏称其为“新瓶装旧酒”;马化腾认为过于超前,“可能到了阿凡达时代才有可能”;在座唯一不懂技术的马云却“充满信心和希望”。

但这份希望并没有很快实现。2013年秋,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云栖大会前身)第一次在杭州郊区的云栖小镇举行,露天台子、塑料叠椅,场面简陋,阿里云的高管们还得亲自去机场接人,给嘉宾买水、买盒饭。

直到数年后,云计算这个在当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新技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爆发,因为提前布局,阿里云也跑在了国内市场的最前面。

今年5月28日,阿里云召开2021云峰会,一场主旨演讲、49场七大解决方案分论坛以及79场九大细分行业分论坛,场面宏大至极,早已不复当年的简陋,内容也从曲高和寡的技术讨论真正走进现实,拥抱了各行各业。

阿里云蝶变12年,从云计算的无人区迈向深水区,接下来将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是否会主导互联网的下一个十年?

诞生源于自身倒逼

与亚马逊AWS类似,阿里云的诞生更多是源自于内在动力。

随着各项业务的高速扩张,阿里巴巴在IT上的投入越来越大。据悉,一年下来,阿里付给IBM、Oracle、EMC及戴尔等厂商的硬件费和维护费高达几千万美元。尽管如此,这些老牌IT巨头却越来越难以应付阿里的业务增速,阿里服务器每天都在爆表边缘徘徊。

与此同时,经过亚马逊AWS、Rackspace等公司数年的市场教育,云计算的概念开始为更多人所知。彼时任阿里首席架构师的王坚告诉马云:“云计算是工业时代的电,会成为未来重要的基础设施。”

穷则思变,被内部需求倒逼的阿里选择了上马云计算。2009年春节后,阿里云“飞天”系统的第一行代码诞生了。

然而,阿里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尽管获得了最高层的大力支持,几乎调集了整个集团的技术精英,但从零开始自主研发一个新系统,谈何容易。

据甲子光年报道,当时刚刚孵化的阿里金融成了阿里云的第一个客户。但是阿里云几乎每天都出现各种bug,把一块钱算成两块钱,贷款一万块算成一百万。钱批出去了,这让阿里云团队疲于修改各种问题。

陷入低谷的阿里云团队在2013年迎来了最关键的时刻——飞天能否攻克“5K”难题(即实现一个集群内5000台计算机虚拟化连接),成则留,败则散。

成功了!

据悉,如今“飞天”系统的单集群就能调度10万台服务器,已成功支撑起双11电商节等极端业务场景。

图:坐落于云栖小镇的飞天5K纪念碑,刻有参与的工程师姓名(图源:网络)

至此,阿里云开始真正“飞天”,从最初单纯的内部需求驱动转向创造外部价值的技术商业双驱动。

彼时,移动互联网逐渐兴起,带来了新一轮的IT基础设施升级需求,阿里云幸运地乘风腾飞,互联网公司纷纷上云,中国云计算1.0时代也由此拉开序幕。

自此阿里云实现销售额连续12个季度增长100%以上,三年内就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全球前三的云计算企业,仅次于亚马逊与微软。

全球排位赛

当阿里云走出集团时,直面的是竞争激烈的生存之战。

2015年,亚马逊首次披露了云计算AWS业务的财报,当年Q3净销售额达20.85亿元,同比增长78%;运营利润5.21亿美元,同比增速高达432%。之后,AWS超过电商业务,成为亚马逊最大的营收增长版块。

人们这才惊呼,原来云计算能成为一门赚钱的生意。但需要注意的是,亚马逊花了近10年时间,才实现了AWS业务营收从零至100亿美元的跨越。

在盈利之前,云计算需要长期且巨额的投入。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凭借越来越低的边际成本,扭亏为盈。

据悉,2020年第四季度,亚马逊、微软、阿里云、谷歌四大云厂商的资本支出超25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而亚马逊的资本开支超过其余三家之和,约占总体的60%。

因此,尽管稳坐全球老大的位置,亚马逊AWS依然没有放松警惕。自2014年4月至2020年5月,亚马逊下调AWS价格高达82次,疯狂攫取市场份额,其CFO BrianOlsavsky甚至直言:“降价就是我们的核心策略。”

当行业大哥带头大打价格战,阿里云要想在市场站稳脚跟,除了跟进别无他法。2013年,亚马逊、微软和IBM同一天宣布进入中国市场,阿里云当天就推出了“阿里云1218”降价活动,最高降幅达50%。

不过,凭借着集团的强力输血以及抢占了国内市场的先发时机,阿里云在全球排位赛中名次不断上升。

据Gartner发布的2020年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数据,阿里云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为9.5%;第一、第二及第四名分别为亚马逊AWS(40.8%)、微软Azure(19.7%)、谷歌云(6.1%)。

但从营收能力来说,阿里云能否排在第三位还有待商榷。据2020年财报,谷歌云营收达130.59亿美元,阿里云则为81.36亿美元。

不过,谷歌云至今仍在亏损中,而阿里云已经实现单季度盈利。2020年Q4(2021财年Q3),阿里云调整后EBITA盈利2400万元,为12年来首次盈利;今年Q1,经调整EBITA利润为3.08亿元,连续两季度为正。

这说明阿里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血能力,长期的积累投入开始得到正反馈。要想实现稳定的规模化盈利,阿里云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抛开暂时难以撼动亚马逊地位的海外市场,就国内市场来看,排位赛还在激烈比拼中。

据IDC《全球及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0年)跟踪》报告,2020年Q4,阿里云占据40.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华为云和腾讯云的市场份额均为11%,两者并列第二。

在市场份额增速方面,阿里云同比减少2.1%,华为云同比增加2.9%。

据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透露,去年华为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68%,成为增速最快的业务。而阿里云的营收增速一直在呈下滑态势,今年一季度的营收增速已不足50%,仅为37.2%,创历史新低。

如此长期以往,阿里云还能稳住国内一把手的位置吗?

调整再调整

2015年,阿里云在拥有中国最大城市制造带的苏州建立了阿里云分公司,重点探索如何用云计算服务制造业。

“只要企业或政府有需求,都去尝试,不管是什么领域的单子、目前有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没有的话,就在内部拉团队按照需求做研发。”由此,阿里云敲开了传统企业的大门,成为最早为政企服务的云厂商。

对于阿里云而言,乃至对于中国云计算市场而言,这都是一场无人区的探险。

在1.0时代,云计算客户为互联网企业,它们深深理解信息数据的重要性,也有亟需解决用户快速增长难题的紧迫需求,上云并不难。相比之下,政企市场是一个更广袤的市场,但本身的业务模式往往非常复杂分散,在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程度上远远落后。

阿里云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一点一点地啃,深入产业内部,提供“贴身服务”,带其跃迁至数字化时代。这也意味着,阿里云的角色有了重大调整——从技术的布道者、工具的提供者,转变成为企业转型的服务者、行业升级的共建者。

2018年的云栖大会上,传统企业和政府成为了座上宾。同年,阿里云的重担交给了张建锋。张建锋也是一位元老级人物,2004年加入淘宝担任首席架构师,后任阿里中台事业群总裁、阿里CTO,现任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

在张建锋带领下,阿里云在政企产业深度结合上走得更远,两年时间内频繁发出重要战略调整的信号。

2019年——阿里云成立的第十年,阿里云智能事业群进行了一次重大架构调整,数字政府、新金融、新零售、中国区域四个业务部整合升级为四大事业部,其中,数字政府的重要性显著上提。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也开始对数字化改革给予密切关注。

2020年4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一份《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破天荒地将数据列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同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快上云步伐”。

阿里云敏锐地察觉到了政策风向,在2020年9月的云栖大会上正式宣布阿里云进入2.0时代,并于同月宣布钉钉升级为大钉钉事业部,与阿里云全面融合,称将整合集团所有相关力量,确保“云钉一体”战略全面落地。

张建锋在内部信中表示:“未来十年,最大的确定性就是数字化技术的普及,整个社会经济和生活必将全面数字化。而‘云钉一体’下连阿里云基础设施,上承客户的各种应用,必将改变云的使用方式、应用的开发方式,帮助更多企业和组织在零经验、零成本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云计算时代。”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38.6%,这一增速是GDP增速的3.2倍。与此同时,云计算在国内IT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达到了整体投资的55%,总量接近145亿美金,首次超过传统IT基础设施。

而新冠疫情更是坚定了传统产业对数字化转型的决心。此前,中建三局与阿里云深度合作,创下过武汉雷神山医院十二天建成的奇迹。

据悉,在政务市场,阿里云当前已服务了26个部委、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囊括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中国邮政、三大运营商等在内的多家大型企业。

“如果今年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做好服务。要建立一支中国最大、最好的数字化服务团队。”

阿里云再一次明确了自己的“基础设施服务商”身份,又于近期完成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细分18大行业,设立行业总经理,负责垂直领域的数字化创新;成立16个区域,任命16个分公司总经理,将更多服务团队下沉到行业和区域,在本地化运营基础上,建立本地化生态。

这是阿里云历史上第一次组建划片式的直营管理模式。经过此番调整,阿里云释放出了非常清晰的信号——全力服务政企市场,夯实2G2B市场壁垒。

下一个十年

云计算产业链分为三个部分:最底层的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中间层的PaaS(平台即服务)以及上层的SaaS(软件即服务)。

SaaS最能直观体现客户需求,其生态越繁荣,下层的PaaS、IaaS获得的“生长养分”就越多。此外,从IaaS到SaaS,越往上走,运营模式越轻,产品差异化越大,定价能力越强,毛利率越高。

相比美国,中国少有微软等大型SaaS服务商。据悉,2019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仅占全球的2%,十大SaaS公司市值之和不及美国的1/8。阿里云、华为云等国内云计算厂商业务都以IaaS为主,基本上都不涉及SaaS领域。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IaaS占比达六成以上。

但是,对于聚焦政企市场的阿里云而言,不能完全抛弃定制化应用层的服务。毕竟,中国企业的云化率尚处于低位,仅约为38%,与美国的85%和欧盟的70%差距巨大。为了加速全面上云,阿里云不得不承接不同行业产业的定制化项目,才能真正解决客户的痛点。

这种现状导致阿里云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必须在自身IaaS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生态平台,依赖第三方的支持,从而提供更丰富的服务。

2019年云峰会上,张建锋就明确表示“阿里云自己不做SaaS,让合作伙伴来做更好的SaaS”,并提出要拿20亿元扶持生态。今年云峰会上,这项资金额度扩大为50亿元,阿里云则宣称,要与合作方共建行业生态,“在阿里云上建行业云”,将“云生态”升级为“数字生态”,共享万亿级的政企数字化转型市场。

据阿里云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阿里云合作伙伴业务增长了113%,其中有数十家合作伙伴在阿里云上营收过亿元,营收超百万规模的伙伴数量较去年增加43%。与此同时,在30多个行业的核心业务场景中,阿里云联合500多家合作伙伴,共创了100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

如王坚所说,云计算是电。但面对有“电力”缺“电器”的市场,光“发电”没有用,“电器”才是让“电”真正发挥价值的所在。所以,“电力公司”是阿里云如今做的事情,正是在极力帮助和促进各种“电器”的生产。

这从侧面将奠定阿里云在互联网下一个十年地位的基础。

当云计算基础设施达到规模效应后,摆脱它将变得异常艰难。当年Netflix就曾尝试自建数据中心,最终还是重回了亚马逊AWS的怀抱,就是一例明证。

此外,阿里云还在进一步占据主动,在逐渐向中间的PaaS层移动。

在2020年峰会上,张建锋首次把“阿里云+钉钉”的组合类比为“Intel+Windows”,“数字经济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云+一个操作系统。”钉钉就是这个操作系统,可以按需快速开发SaaS应用产品,这也是“云钉一体”战略的核心意义。

据悉,钉钉上的SaaS生态正快速发展,目前与钉钉开放平台合作的生态企业已超过2000家,其中30%以上在加入钉钉生态后完成融资。截止到2021年3月31日,钉钉平台应用总数超过百万,三个月增长近一倍;其中低代码应用3个月时间增长了近38万。

如此一来,阿里云将构建起底层的IaaS、中间层的PaaS、上层的SaaS的完整生态,一旦真正完成,相当于掌握着一把成为未来最大云计算平台的钥匙,想象空间巨大。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如有疑问及任何意见反馈,可直接在评论区留言或发送邮件到 btimescaijing@163.com)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