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有科
人生的本质是无常,最终是虚无,最难的是抉择,最苦的是爱恨。《人间草木》的草根故事,给了我们人生抉择和家国天下的思考,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一
陆家、韩家、周家、孙家的历史纠葛,缩影了中国农耕文明的现状,尽管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客观上思考了中华传统文明“家天下”的文化脉络,在当今思想巨变、各种思潮冲击、价值观、历史观发生剧烈冲撞的时代,具有现实的意义。作品白描式讲述的家族纠纷、分离组合,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尤为难能可贵的是通过纪实性的表述,描述了传统农业社会架构下的生存现状,真实、自然。
陆、韩两家的恩恩怨怨,基于祖辈,似乎不可调和,根本上是物质极度匮乏背景下的利益纠葛,根源是人性的自然选择。最终陆家通过子规的发迹而胜出,韩家作恶多端得到惩罚,延续着“三言两拍”的故事,但这个故事还要延续下去。文以载道,旨归立人。人不教化,类于禽兽,儒释道殊途同归。祸福无门,唯人自招,韩家的结局就是实证。有一句话叫“选择大于努力”,这是大数据分析的结果。选择是找方向,努力是拼行动,如果你选择错了,所有的努力都会化为泡影,甚至错上加错。人是如此,家国一理。
二
智极成圣,情极成佛。作者对三位女主人公以近乎宠溺的笔调触摸她们的秀发,感受她们的细腻,吸吮她们的泪水,品味她们的心思,用她们的话表达了自己深藏内心的感情。在子规和俞茹烟分手后第一次见面,有一段深情独白:“一生,真的愿意用一生,从决定爱她的那一刻,她就是心中的红莲,就是黑暗中的烛光”。暗示了最后的结局:“谁能证明点滴的错不是前世的孽,缘分已尽,终究是劳燕分飞。”充满诗意的语言,沉吟出世间的无奈,人间的心酸。
这种感情在俞茹烟领着顾鸿影爬山的片段达到高潮。她们走的这段路泥泞不堪,高低不平,她们走得狼狈不堪,几次险些滑到,顾鸿影走断了鞋跟,后来才知道这是子规原来每天上学的路。想起十多年前的历历在目的往事,已经成人的俞茹烟泣不成声,误解使她自责懊悔。是啊,纯洁的爱容不得半点灰尘,青葱的甜蜜带着苦涩,苦涩的回忆掺着期许,晶莹的泪珠里有一起走过的斑驳身影。
作家对主人公的偏爱会左右整部作品的走向。“子规声里雨如烟”,作者把两个主人公的名字嵌在同一句诗句里,满脑子都是一个“她”,作品涉及到俞茹烟的时候都是不惜笔墨,而且给她安排了一个最好的结局。子规和孙茜的故事是青梅竹马的继续,相互之间更多的是亲情表达,用词布局十分小心,好多情节都是戛然而止。对孙茜的结局一笔带过,也许是对俞茹烟的过分投入,或者是作者不愿意触及内心深处最敏感的角落吧。子规独自凝望花海发呆,到墓碑前久久矗立,留下了不愿触及的心思。“人间草木,相互成全”,孙茜的这句话,揭示出复杂的生活关系,不管是家族亲情,还是男女爱情,还是社会交情,都值得反复玩味,也是全书的中心思想。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作者对顾鸿影的塑造更多的是社会层面的思考和表述。通过顾鸿影引出了副县长、秦氏一族以及国企等人物和事件,通过租房开店揭露出当今社会的黑暗面,犀利而深刻,揭露了社会层面的诸多乱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通过苏东坡的词,挖掘出了“幽人”的真面目,来无踪去无影,却又真真切切地存在,也表达了作者“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无助,顾鸿影最终不知去向,也是作者对现实的凄慌和迷茫。
三
股市上有一句话:“不要和股票谈恋爱”。子规多次放弃公职,最终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饭庄生意,实现了收益最大化,就像青螺镇的年轻人不愿意种地,而是去外面打工,就是一种利益驱动下的最优解。
作者对主人公子规有一种特殊的宠爱和庇护,其实是作者和主人公在“谈恋爱”,塑造了一个文能写作,武能打架,商能富家的过度完美的形象。但毕竟反映了中国四十年的发展脉络。秦县长教育女儿的那段“阶层论”尤为深刻。子规居高临下帮忙扶贫的系列事件其实是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的帮扶。思考社会,悟解人生是作家的天职,跳出自身,俯瞰世界是作家的职责所在,也应当是这部作品的亮点所在。
青山常绿草木盛李淑英
《人间草木》的书名,像是本散文集。翻开看才知,这是一本紧扣时代脉搏,有故事、有情怀、有生活的现代写实小说。
书中有故事,却不仅仅是写一个山村穷小子从走出大山到京华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书中有爱情纠葛,也不只是写一个男人与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作者以主人公陆子规的个人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他的生活轨迹,展现的是以改革开放四十年山乡巨变为背景的时代画卷。
不难看出,主人公陆子规的身上有作者的影子,或者说,作者把自己的心路历程、情感经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全部倾注在了主人公的身上,并通过他的视觉与经历,去碰触社会问题,去抒写自己的情怀。
书中的主人公陆子规,从小就聪明、懂事,善恶分明,不畏强权,敢于与横行乡里、欺凌弱小的恶霸势力斗智斗勇。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被父母寄予厚望,却无奈造化弄人,中考时因贪吃了几块西瓜闹肚子,影响发挥,与近在咫尺的中专失之交臂。他只能背负着父母的失望和误会(早恋),在一所三流高中再战三年,期间又因为误会,初恋女友俞茹烟愤而离去。虽然最终没有考取理想的本科大学,考上本地区的大专院校,也算可以给勤苦的父母以安慰和交待了。
三年大专校园生活,与初恋女友同校学习,看到的却是她冷漠的不肯原谅的背影。这时,另一位更优秀家世更优渥的“官二代”顾鸿影出现在身边。顾鸿影的陪伴让他的大学生活不那么单调和枯燥,也为他毕业后多了一条可选择的“康庄大道”。顾鸿影毕业后直接去了省城的机关单位,如果不是她有个当副县长的爹又怎么可能?陆子规却最终选择回乡就业,宁可下班后回家帮父母干农活。哪怕在不公的竞争中败落,辞职远走京城,也不肯去接“官二代”顾鸿影主动伸过来的橄榄枝。当在京城屡屡受挫的陆子规终于被顾鸿影的痴情与执着打动,准备接受她时,她却被父母,或者说是门第、阶层的鸿沟永远地挡在了对岸。如果说纯粹而美好的初恋经不住世俗误会的风吹雨打,那么,门第观念与阶层落差则是无情地挡在年轻之间无法逾越的沟壑。
可以说,陆子规是作者自己,更是一代人的缩影。读者可以通过主人公陆子规,去感受最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改革开放前,人们在温饱与穷苦中挣扎,生活重压下父亲那一代人的现实和无奈;读书给人带来的希望,青春期爱情的美好与纯真,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贫瘠导致人们扭曲的刻薄,这些都来自作者真实的生活经验,令读者感同身受。随着主人公走向社会,所走每一步都步履维艰,曲折坎坷,但也让他快速成长、成熟。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实这就是现实,就是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真实生活。
书中所写时间跨度如此之大,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已经从乡村到城市,从物质到精神,社会的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笔触所到之处,涉及到的社会环境、社会问题,表述真实客观,这是一个成熟作家很优秀的品质。当然,文学作品允许夸张,但任何的脸谱化和概念化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到不如像作者这样,笔触始终是温婉的,不疾不历,沉稳平实,散文化的语言读来如穆清风。诗化的语言很优美,带着感情在抒写。文中所涉及到的重要社会问题,如扶贫、环保、涉黑及腐败问题,作者在文中都做了相应铺垫,这是作者对时间跨度较大、世事变迁的一种宏观把握。这种能力令人欣喜。
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没有缺憾的。也没有谁可以脱离社会,脱离时代而独善其身。当主人公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步步奋斗并走向成功时,与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三个女人,也正沿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前行。俞如烟艰难地跋涉在扶贫的路上,孙茜孤身一人远走京城,为他在京城创业打下了基础;已经身居高位的顾鸿影,则可以给与每个人以关怀和帮助。孙茜因身体原因返乡创业,美好前景尚未实现,便不幸早逝。留下了遗憾,更是给主人公、给作者、读者留下了未竟的事业和充分的想象空间。
众生皆草木,唯有时代是青山。至此,忽然发作者题在封腰上的这句话,正好可以做全书的诠释。唯愿青山常绿,草木旺盛。
草木本心乡思无尽邹燕
读项宏长篇小说《人间草木》,心中泛出南宋诗人张栻的诗句:“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人间草木》以安徽省青螺镇龙口生产队为背景,力述半个世纪以来农村变革历程和主人公所见所闻、所思所行,全书以陆子规的成长经历为骨架,幼年艰难求学,进城务工苦难历尽,富有之后反哺故乡的过程,呈现了一代人对生活的无限爱意,对故乡的乡思无尽。
脱贫后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这是大家都在努力思考和探索的大课题。陆子规和孙茜合作在北京共创的徽味小轩餐饮集团成功后,他们从北京回到故乡青螺镇,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用“农村土地置换”和“公司+农户”的方式带领村民种植中药材,再回购销售,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全书改变了这些年帮扶工作中的“单向”注水方式,形成了长效循环产商 “互利多赢”的共生模式。读过的脱贫攻坚文学作品鲜有如何持续美好、振兴发展的深入思考。项宏此书另辟蹊径,从企业家的角度来写帮扶,从发展农村和企业拓展的角度来讲帮扶,《人间草木》不再只是记录农村改革历程的书,可视为一本谋划乡村振兴蓝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教科书。
过去思考得更多是群众在想什么,党和政府怎么做,干部怎么帮。《人间草木》告诉我们,是否该看看企业家要什么?想想市场要什么?基层干部为振兴乡村致力什么?
媒介、桥梁,还是继续执行做基石!《人间草木》以其为民爱民富民的胸怀,一定程度上开拓了我的心胸与思维。
《人间草木》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乡村振兴的新思考,作为文学作品,还赖于人物塑造的成功。除了主人公陆子规的艰难人生轨迹,陆至浩、孙九爷、陈三爷等人性之美善,陈小文、李瓜子作为不同的人物形象也十分丰满,更有为了群众脱贫选择一路苦行、不计得失的基层干部俞茹烟、官二代顾鸿影,她们有情义有侠义、有担当有责任。可以说,《人间草木》除了事业还有爱情,里面的女子是尘世爱情的温暖所在。
作家是时代的代言人,用笔写真实的生活,更要写对时代的思考。项宏借书力陈对腐败的厌恶,对反腐的赞赏,对为了钱权不惜牺牲家园、牺牲大自然的行为充满鄙夷和愤恨。在他的笔下,我读到了生态破坏和文明失落的忧伤,对人性贪欲的反思。
掩卷,揣度,陆子规即项宏尔?忽想起唐人张九龄的诗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草木本心,乡思不尽啊。
你恰似那朵忍冬花罗立琼
初夏的夜风轻叩悬挂在窗前的风铃,在风铃细细碎碎的声音里,孙茜从长篇小说《人间草木》中走了出来……
“子规哥哥,子规哥哥”一声声略带耍赖皮的呼喊,那是六岁的孙茜在缠着小说中的男主角陆子规捉萤火虫。
地处房前屋后的孙家和陆家,两个两小无猜的年纪,两岁的年龄差距,一声“子规哥哥”便锁住了孙茜的全部心思,牵住了孙茜的一生。
孙茜是胆小的,面对地边新垒的坟头,大白天连地里的贝母都不敢去扯。
孙茜是俏皮的,晓得那有着几分骄傲的俞茹烟是喜欢陆子规的,所以,她当着俞茹烟的面含甜带娇地一声又声的喊着“子规哥哥”。
十五岁的陆子规遭到了人生第一次滑铁卢,直冲重点高中的成绩竟连普通高中差点擦肩而过,当所有人都在否定他的时候,唯孙茜挥着小拳头说“从头再来,这世上再没人相信你,我都相信你”。
是的,无论何时何地,你陆子规在我孙茜的心里就是个超级盖世大英雄,就是个至尊王者。
所以,她要让她的盖世英雄“不许人间见白头”,一句“子规哥哥,你别着急,我有法子治好你的白发”,便让她一直行走在研制白发配方的路上。
史有季布一诺千金,今有孙茜一语千金。
作者总是在不经意地设置着孙茜的性格,在我们以为孙茜就是集精怪,胆小,俏皮于一身的孙茜时,一个坚韧的孙茜出现了。
为救重病的母亲,十五岁的孙茜硬是用板车拖着母亲,踩着坑洼不平的山路,步行二十公里,来到青螺镇医院。
伤痕累累的双手和血肉模糊的腿,惊得陆子规倒抽凉气。
一个看似娇娇柔柔的小女子,却一声不吭地托举起了她那多病的母亲,那个风雨飘摇的家。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一种花,忍冬花。忍冬花是一种长在山林田野,为了奔赴属于它的春天,忍受残酷的寒冬,茎蔓倔强扎根生长的花。
更让我们出乎意料的是,一场世人有心而为的捉奸闹剧,让我们看到了孙茜的另一面——侠女范。
当捉奸声四起时,不能连累她的子规哥哥,所以,她敢抱伤跳窗而逃;不能误了她的子规哥哥前程,所以,她敢闯班主任办公室以自己放弃学业为代价换来陆子规顺利迎接高考,迎来一个农村孩子唯一一次改变命运与光宗耀祖的机会。
孙茜就这样无声地诠释了:爱他,就无条件的给予;爱他,就无条件的相信他。
尽管小说从头至尾,孙茜未流露半分对陆子规的爱恋之情,自始至终,他们以兄妹关系到孙茜病重离世,但,每个读者却都感受到了孙茜心底里那股如火山涌动、似惊涛翻转的情感。
多年后的北京城里,以一篇《不叫人间见白发》为媒介,陆子规和孙茜在孙茜一手经营的徽味小轩重逢。
一声“子规哥哥”以及一句“我听子规哥哥的”让人不觉动容。
从此,孙茜安心种植、研究她的中药材,徽味小轩的扩大发展与她这原创人无关。
有人评说是陆子规的聪明、侠义和知恩报恩的品格让徽味小轩在北京城里占下半壁江山,我却以为是孙茜的给予和默守,是孙茜的即使全世界人都不相信你,我依然相信你是那个初心如故的邻家小哥哥的支撑,才有了陆子规在京城权贵间的长袖善舞,才有了陆子规拥有了反哺家乡的魅力。
爱,更是一种成全。
孙茜用她短暂的一生,成全了一个农村孩子光宗耀祖的使命,成全了一个男人驾驭世界的梦想。
有人说“医者不自医,渡人难渡己。”像忍冬花一样活着的孙茜,终是无法自医,当一切按她的设想成真的时候,那从娘胎里带来的哮喘病夺去了她正怒放的生命。
当忍冬花的花瓣全部裂开时,也就是忍冬花即将凋谢的时刻。
忍冬花又名金银花,是所有花中最忠贞的花,它的花朵是一蒂二花,且两条花蕊也是形影不离的,看起来就好像是鸳鸯一样,因此它又寓意着成双成对。
合上《人间草木》时,已临近拂晓,夜风已悄然消逝,我的心,依旧在文字间、在孙茜的一颦一笑间缱绻难舍……
《人间草木》,一座纸春天寄北
《人间草木》是项宏的新书。他的第一本书是散文集《天涯之外》,倒更像是小说的书名。无论它们都有玩偶个人的印记:因远且广而有种怅然之美。
《人间草木》首先是一个爱情故事,同时也是一个乡村少年的成长故事,更是改革开放后跨度40多年皖西山村巨大变化的故事。书中的描写足能让人停下而注意它的细节之真,而沿着主人公成长轨迹扩散而出的种种世情和人生百态更引人入胜。
小说主人公陆子规这条主线上作者安排了三个与他有着密切关系的三名女孩:俞茹烟,顾鸿影,孙茜。毫无疑问,这些人物的名字都被赋予了某种寓意。子规鸟,通常的寓意是有离别,哀伤,思念,思归,劝农,知时等,也代表着最宁静美好的乡村,看完整本书,你会发现陆子规的半生与这些词语语境都是高度契合的。
俞茹烟(雨如烟),子规声里雨如烟。少年陆子规在他的良辰里遇见了少女俞茹烟,豆蔻年华里的情愫,如花影般难以确定,也如花影般动人而美好,它是真正无关每个人社会属性标签的玉质般的情感:你是女孩,我是男孩,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本质上这才是每个人生命里最纯粹的爱情,但这些发生在最好年华里的美好往事,犹如花开花谢,影摇影摆,终将永远在彼此心中,温暖如棉,不失不忘。小说里陆子规所做的事,所行的路,其实都在围绕着这个如纸春天般的往事。我见众生如草木,唯见你如青山。俞茹烟,毫无疑问是整本小说里最耀眼的那道光。
顾鸿影(惟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有恨无人省)。因为俞茹烟的先存在,顾鸿影终将无法在陆子规的心里驻扎,对于顾鸿影来说,陆子规更像是她清晨回笼觉里连绵不绝的梦境,零落,破碎,沉陷,不可确定,欲罢不能,终于醒来仍然两手空空,三年大学陪伴,最终还是在误会下负气嫁了人。
孙茜,茜者草木,她如草木一样,从少女到死去,几乎一生都在陆子规身边,但也如草木一样,抬头可见,眼前人却只当是寻常,不被注目。陆子规对于孙茜来说,像是她盛夏中午的一树绿荫,在没完没了的蝉声里,为了那点清凉,甘愿亦步亦趋。他还是她秋日黄昏有人刚离去仍在摇晃的秋千架,是她春日里刚洗完挂在风中的衣服滴下的一滩水痕,一切仿佛刚发生,近在咫尺,触手可及,而事实上早已经人去景空,云在天,水在河流,风在人间,只是属于她的那个人没有前来。她用一生来陪伴陆子规,如烛燃尽,如花开败,却永不言悔。
这是整本小说里最让人意难平的女子,完美到仿佛是小说里无所不可用的工具人,剧情需要误会,她就出现,剧情需要她消失,她就远走他乡,剧情需要她创业,她就成了老板娘,剧情又需要误会了,她又不知死活地出现了。然后根据需要,她又返乡,又创业,又“恰如其分”地死去。合上书很久,我都无法理解作者为什么虚构了这样一个会让主人公减分的人物。我想,这个人物大概是作者心底里的自己以及身边真正母性般作陪的眼前人,这小说本就是关于一个功成名就的男人衣锦还乡的一个梦,所以,孙茜只是离开了梦境,重返现实。书中孙茜重返皖西乡村她的家乡,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作客他乡的作者一个乡愁心结。
陆子规以善良勇敢正直为本,临事睿智且从容,从乡村到城市,从少年到中年,从一无所有到有了一片属于他的天地。最后还能在时间的这一头与俞茹烟久别重逢,应当说这是一本圆满而完美的小说,也是一个镜花水月般的梦境,当然是值得一看的好梦。一如合上书,封皮上两个牵手的剪影沿着没有尽头的坦途越走越远,越走越静,那是包括作者自己也到不了的远方,我也愿意相信路的尽头会有一座永不移动的纸春天,那里春花如旧,景色依然。
合上书,关上时间,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正如小说中写到的那句话:坐在桃花坞边,看落英缤纷,船来船去。
小说当然不止是爱情,它有更丰富更宽广的主题,但每个人观注点不同,看到的故事也将不同,这是作者自己也没办法掌控的事。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