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凤: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前瞻布局,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王好凤: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前瞻布局,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2024年12月09日 11:00 泛媒文化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自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相关理论和技术突飞猛进,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化,有望成为继蒸汽、电力、信息技术之后,再一次飞跃式提升生产力的技术变革力量。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将“人工智能”列为推进“互联网+”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任务;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重点突破人工智能技术。此后,《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陆续提出重点开发人工智能等技术。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7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人工智能”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下称:《通知》),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通知》指出,要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这意味着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将会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之中,或成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一项新指标。

当然,放眼全球,竞争不仅仅体现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本身,创新型人才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因而,加强人工智能基础阶段教育是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性的,且具有普惠性的重大决策。在上述《通知》中,明确了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的总体要求,强调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人工智能引领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技术、社会的关系,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坚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探究实践,强调学用结合,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无疑,这为培养和选拔未来的人工智能人才奠定了广泛而雄厚的基础。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将是分步骤、分阶段地有序推进,进一步完善相关课程中人工智能教育要求,小学低年级阶段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小学高年级阶段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并统筹推进中小学和大学人工智能教育一体化发展。此外,在实施人工智能教育时,要注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大力推进基于任务式、项目式、问题式学习的教学。自然,这将会较大程度上杜绝一哄而上的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无效活动。

《通知》同时列出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六大主要任务和举措,包括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开发普适化教学资源、建设泛在化教学环境、推动规模化教师供给和组织多样化交流活动。其中强调了普适化、普适性,这是这份《通知》令人欣慰的另外一点。比如,要求做好城乡统筹,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的支持力度,推动教师流动,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城乡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相关课程互联互通。又比如,要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设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栏目,广泛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还比如,均衡配置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资源,升级优化现有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加强校际间资源共享。

众所周知,教育资源公平性和普惠性问题已经呼吁多年,如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也是如此。2024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184所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绝大多数在东部地区,其中占据先天优势的上海又在9月新增6所。但应该相信,随着顶层设计和部门协同的加强,这些问题将会逐渐解决。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的建设理应按照实际条件成熟一家确定一家,这无疑是理性的和科学的务实决定。

中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与前沿科技紧密接触,开启创新思维的大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关键能力,其重要意义自不必说。但我国目前中小学合计约19万所,如此庞大的教育体系,在短短几年内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是一项巨大而繁重的任务,需要家校社各方共同努力。作为家庭,一定要认清人工智能发展的大势,切不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作为学校,要将人工智能教育教师培训纳入计划,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系统、科学且实用的课程体系;作为社会,相关领域一定要抓住发展机遇利用政策红利,在自身成长的同时要开发更多适合中小学生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

科技是双刃剑,人工智能也不例外。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的是人类在未来社会获取知识的方式将变得更加快捷,甚至一些知识的传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速成”。需要告诫孩子们的是,现阶段对知识的学习仍需要脚踏实地,可以把人工智能作为当下学习的工具和未来生活的引擎,但不可走向它的反面。人工智能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增项,与家国情怀的培养、创新精神的激发并行不悖。“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古语仍然适用于我们这个时代。

作者:王好凤,家庭教育专家,《家庭周报》副社长,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家校社共育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