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23年景观设计,他把上海市区的变电站改成魏晋风骨的仙意庭院

做了23年景观设计,他把上海市区的变电站改成魏晋风骨的仙意庭院
2024年06月11日 09:01 安邸AD

温和时光说温莳。在上海中成智谷创意园外的变电站下方藏匿着一处隔世庭园。非苏式风格,非日式审美。这里有“致虚极,守静笃”的生活状态,却无说教般的费解高深,只有鲜活的植物,洒脱的魏晋风骨,以及相遇的缘分。

位于上海市区中成智谷创意园的“温莳”空间透露着中国道家的传统哲思,让到访之人感受到“物我两忘”的意境。图中Triple Play树脂边桌为Gaetano Pesce作品,银色铝镁合金现代化石雕塑为薛兆新作品,均出自20c gallery;金色铜质矮凳 《凳子有意》和金色铜质高凳 《化身博士》为The Haas Brothers作品,出自Gallery All;红色陶瓷带盖大水杯为冉祥飞的作品《一样一生》和开局户外灯,出自吱音,盆景出自温莳。图片摄影 朱海

初入“温莳”空间,绿植葱茏的景象宛如隔世。走到庭院的中心,能感受到道家学说中“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境界,任凭时光变得缓慢而广阔,耳清目明。院内植物在水塘的镜像中上天入地,颇有自己的态度,看不到过多人为干预的痕迹。它们自由生长,有野气却不至蛮横。在暖阳的映照下,腾生起自然的温润。

陈滨(Aben Chen),析乘温莳设计创始人,从业23年致力于开创东方文华风格庭院,仁恒景观初建者,旭辉首任景观总监。曾先后任职于香港贝尔高林、新加坡cicada、英国Hyder、香港ACLA、新加坡AEP等境外知名景观设计公司,参与并主持诸多富有影响力的项目。他不喜循规蹈矩,自称四方设计师,身份从甲方、乙方,到丙方、丁方。身有文气、行有野气。文气以上得厅堂楼阁,野气以下市集农场。

“温莳”空间的外墙入口没有明显的门牌,朴实的门面常令寻找的访客错过。

庭院的主人陈滨喜树、喜石、喜苔藓,喜诗文哲理,喜四方游走,庭院中每一块石,每一棵树,每一株植物都由他游历中国各处仔细寻来。他形容道,“石如鲸,浮波望松。黑鲸逍游,青松倔立,是它们之间的对话,也是与自己的对话。” 从事设计行业二十余年,陈滨见证各种风格的流行与沉寂,最吸引他的始终还是宋代文人之间的中式美学——既珍视日常朴素的乐趣,也追求逍遥洒脱的仙意。温莳呈现了陈滨心中工作室最理想的状态,也呈现了他多年关于执着与通达、道遥和坚守、果毅和松弛的思索。

在繁华的上海,土墙木板合围出似乎不属于城市的庭院。院中一花一草,一石一树均由陈滨悉心挑选反复搭配,共耗时一年多建成。

从门厅入院时,只觉得古朴安逸。木门和墙中漏窗的设计却在悄然引导访客窥见内部别有洞天的世界。

陈滨主持设计过诸多类型的景观项目,虽常赢得掌声,却总难触及真正的理想。如今,他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决定不再为外界的赞誉而设计,而是追随热爱。庭院中的茶室原是一间简陋的钥匙商铺,紧邻园区变电站,经改造后拥有三间气质迥异的房间。平日无客,工作室的三位成员各自占据一间,每间房都与他们的个性和生活习惯无比契合。

图中为陈滨的工作室和主要会客厅,可以直面水流,看见院中各种生机动态,也是整个茶室中能量最为热闹的一间。

陈滨喜欢独自在屋内思考。曾经在高大的写字楼内工作时,他就常常闭关,但他形容那是“关小黑屋”般的经历:房间里暗无天日,工作完从房间出来仍是黑夜。如今,他工作的房间正对流动不息水塘,拥有完整的景观,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天的时辰之变。起初,窗外的美景总让陈滨忍不住凝视,难以静思,但久而久之,自然逐渐引导他洞察自我、洗净铅华,达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平衡,找回最初的宁静。

温莳就像一面镜子,镜中可以看见自己,也可以看见日后经过,留下的千百种形象。《失能之梦》玻璃钢彩色花样雕塑灯为费亦宁作品,出自20c Gallery;彩色玻璃烛台和彩色蜡烛,均出自HAY。

图片摄影 朱海

图中橙色亚克力边几(非卖品)由陈燕飞设计,和茶具套组均出自璞素。图片摄影 朱海

在温莳,满眼的绿意能轻易地将思绪带走。陈滨说,“这时候,就要有一朵鲜明的山茶花,有了重点,就能锁住现实感。”陈滨很喜欢山茶花和茶梅,他说这是两种经常被混淆的花,山茶花色泽更淡,雍容典雅,茶梅则更耐冷,即使在上海冰天冻地的天气里,只要有一丝回温的暖阳就可恣意怒放。他感慨道,“从南农大毕业后一直在做景观设计,植物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建材’,直到这几年,尤其是在温莳的院子里才会一次次被它们鲜活、有个性的生命惊艳。”

夏初的山茶花在一片浓郁青绿色中,格外醒目、提振心情。

“不合适的植物和石头放在一起是会吵架的,吵得人头疼,必须给它们搭配得合心意,才能舒服地生长。”在布置庭院挑选植物石头时,陈滨一直将它们当成人来对待,会悉心对话,询问它们的意愿。他的敏锐,来源于幼时的记忆。在福建山区的家乡,巷口的土墙爬满绿苔,木杆上盘绕着藤蔓,这些景象以及在大山中奔走的岁月总令他难忘。他喜欢植物,更喜欢植物在与人相处共生后流露的和谐之意。“我更喜欢在村落不远处寻找,荒郊野岭的石头和树摸起来常有一种煞气,是要来夺魂的。”陈滨谈起造园趣事,就像眼前源源不断的水流,听者沉浸其中,一盏茶的时光远远不够。

茶室客厅没有用力的诠释,顶部的纸板灯形似宗教器皿般静默。随手采摘下的植物置于简朴的器皿,就是最好的装饰。

更有趣的是院子建成之后,总有与预想中的宁静不符的热闹到来。从打理水塘时,石头间突然蹦出的一只小青蛙开始,便有越来越多的小动物不请自来,流浪猫狗、小鸟,甚至是不属于城市的白鹭,都会奇迹般地找来这处风水宝地。“谁都不曾想到,最令人的头疼的是可爱的小鸟,即使尝试与它们做朋友,做窝撒上食物,也阻止不了它们去翻腾苔藓。”

从茶室一角望向窗外,始终见证鲜活的生机。

这场嬉闹最终以设计师们的妥协结束,与庭院相处,成为一场定心养神的修行和生活仪式。习惯接受了小动物们的“光顾”后,每位工作室成员早晨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像僧人般清扫落叶、捡拾枯枝、重整苔藓,随后才到茶室入座,砌一壶茶,敲钵醒神,开始崭新的一天。或许因为遵循了自然的规律,院中各种有关相遇的“缘分”聚气而生,开始不断流转。

庭院能容纳各种颜色和风格,一次次相遇中总会留下意想不到惊喜。绿色陶瓷高脚杯为秋山亮太作品,蓝紫色异形陶瓷盘为大川和宏作品,均出自介末;日本老式木凳为私人收藏,出自20c Gallery;洞石、棉麻及金属飞檐灯,出自吱音;阿波罗可充电小台灯,出自HAY;图腾10黄绿色可调光落地灯为Michael Young作品,出自Gallery All。图片摄影 朱海

黄色泡沫碗为秋山亮太作品,出自介末;橙色聚丙烯开局户外灯,出自吱音;鸵鸟蛋摆件OBJET DE CURIOSITE和陶土人像花瓶,均出自未墨。图片摄影  朱海

陈滨喜欢交朋友,也喜欢摄影。他认为摄影不同于照镜子,而是“人生百态各取随喜”。每个人来到温莳,对院中事物的观看方式和镜头下的画面鲜少有重合之处,包括陈滨自己,几乎每天都在拍摄院子,却一直被新的细节惊喜。这与他特地在院中“不着文字”有关,没有了特定的指向,绿植以自然生长的方式,默默诉说着“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道理,入目之物皆为灵感,令访客各有所悟。“就像一杯白水,任凭投入各种思绪的茶叶,便有了不同滋味。”陈滨感慨道。

相较于现代材料,陈滨认为木板、油纸伞都是能承载岁月静润,引起诗意联想的物件。

因此,他也格外喜欢不同风格的朋友到访,不仅仅因为他们镜头下总呈现出对温莳独到的观察和解读,更因为那份景致随人变换的奥妙。他曾记录,“院子里来了一位身穿马面裙的客人,紧接着两只鸟随性而至。”就像事先商定好一样。苏轼与黄庭坚的诗酒唱和,陆游与辛弃疾的剑胆琴心被传颂至今。越有诗意的院子,人们越会期待在其中定格下有趣的故事,产生难忘的机缘。

木板墙的漏窗为门外和刚进门的访客分别增添了不同的观看视角。

最里间茶屋虽没有宽阔的风景,却从不同高度的窗户设计中体现出居住者内敛的观察之趣。

博尔赫斯的《永恒》中说“宇宙是记忆的多彩的镜子。”院子在记录,人更在记录,作为生长的见证者,需要的是陪伴式的观察。如今每天在温莳,有野猫从容进出,也有路人俯下身、踮起脚从门缝往院子看。观察是陈滨目前最大的乐趣之一,或许总有些没有被镜头记录到的瞬间,被鱼儿遗忘于水塘中,落入泥土,但定会在院子中随植物不断生长。或许这便是陈滨所定义的“以诗入园,以哲入园,以生活造园。”

大片摄影 | 朱海 

空间摄影 | 张伟豪

造型 | 朱隽Judy Zhu

撰文 | 王敏雯

编辑 | 朱隽Judy Zhu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