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当心掏出癌!耳朵总痒,小心4种疾病悄悄找上门

掏耳当心掏出癌!耳朵总痒,小心4种疾病悄悄找上门
2024年06月16日 19:59 北青网

不少人喜欢用掏耳勺或者棉签掏耳朵,觉得这样做很舒服,如果能掏出一大块耳屎,更是让人有莫名的成就感。

但你知道吗?掏耳朵,也许是在伤害耳道,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严重后果。

1

掏耳不要轻易下手

你的耳朵可能比想象中更脆弱

1女子天天掏耳,竟掏出恶性肿瘤

武汉一位阿姨十分喜欢用指甲掏耳朵,期间患过一次耳道良性囊肿,之后一直没有复查。

谁知后来耳道再次不适,一检查,竟然患上了外耳道腺样囊性癌。

来源自网络

频繁掏耳,其实很伤耳道

相信不少人经历过越挖越痒、越痒越挖的恶性循环。

使用工具频繁挖耳虽然能带来短暂的舒适感,但容易破坏耳道屏障,引起真菌、细菌等感染,长此以往,会增加患癌风险。

耳朵到底要不要掏?

对大多数人来说,掏耳的必要性不大。

通过平常的咀嚼食物、说话、咳嗽等行为,耳屎可以由内而外慢慢地溜出耳道,不会使得耳道被堵。

而且耳屎还有着阻挡异物进入耳朵、抑制细菌生长、减弱强声波、防止水进入耳道深处的作用,是耳朵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如果非要掏耳,建议做好这4点

①掏耳朵前洗净双手,以免将细菌等带入耳朵;

②将医用消毒棉签浸透温开水后稍稍挤干,放进外耳道内,并且朝一个方向轻轻旋转,将耳屎带出;

③不要频繁挖耳,一般一周左右一次;灰尘较多情况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缩短间隔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④在外掏耳,务必保证用具消毒卫生,而在家用掏耳棒等工具时,也要做好专人专用、清洁到位,以免出现感染;

2

耳朵总痒,不掏不舒服?

可能暗示这4种疾病到来

1耳朵痒,也可能是耳朵“发霉”了

食物在特定条件下会发霉,同理,我们的耳道也可能出现“发霉”情况,也就是真菌感染导致的真菌性外耳道炎。

当外耳道屏障被破坏,如耳道被水浸湿或使用了不干净的挖耳器具等,都可能引发真菌感染。

真菌容易在耳道深处黑暗、温暖的环境中生长,有时甚至会长到鼓膜表面,黑曲霉和假丝酵母菌是常见的致病真菌。

治疗方法

首先需要充分清理耳道内的真菌,这一步通常在医院内由医生进行操作。

充分清洁后,进行局部药物治疗,包括使用酸化溶液和抗真菌药物等。

2耳朵奇痒无比,小心湿疹作怪

如果耳朵每天都痒,这种情况多见于外耳道湿疹,这是外耳道皮肤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皮炎。

症状表现为奇痒,患者常抓耳朵或用挖耳勺掏耳朵,导致皮肤过敏反应加重,出现黄色渗出物或黄痂附着在外耳道内。

治疗方法

可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如糠酸莫米松乳膏、氢化可的松软膏等。

部分患者病情比较重,还可口服抗过敏药物治疗,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

3耳朵又痒又痛,警惕疖肿发生

外耳道疖肿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其中外耳道皮肤黏膜破损、耳朵进水是较常见的诱发因素,除耳朵经常痒外,还可能伴有疼痛症状。

治疗方法

部分患者可以自愈,如无法自愈应寻求医生帮助,对疖肿部位进行消毒,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4咽喉有问题,也可能影响耳朵

咽喉炎会导致咽鼓管内的分泌物增加、堵塞,继而导致内耳压力上升,容易引起耳道瘙痒症状出现。

治疗方法

可考虑口服抗生素进行消炎,如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胶囊等,用药前需遵医嘱,避开过敏药物。

同时还可在耳朵滴入环丙沙星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起到局部抗炎、消肿、止痒的作用。

5睡觉时耳朵痒,当心卧室“不速之客”

除了以上因疾病导致的耳朵痒,耳朵里有螨虫也可能是耳朵痒的诱因。

如果每次都是在睡觉时出现耳朵瘙痒,就需考虑到卧室床上枕头及被褥中可能存在螨虫。

治疗方法

如确诊耳道内有螨虫,应就医治疗,外耳道局部使用抗螨虫软膏。

为减少被螨虫“骚扰”的概率,还可用以下方法减少家中的螨虫:

利用高温

每周使用60℃的高温清洗床具1-2次,或者使用电熨斗,利用高温可瞬间杀死螨虫。

通风降湿

螨虫喜欢在湿热环境下繁殖,所以需注意房间通风,60%以下的空气湿度,就可使螨虫和霉菌难以生存。

3

你常做的这3件事

可能让耳朵“很受伤”

1经常棉签掏耳,可能把耳屎越推越深

有些人可能认为,比起挖耳勺,棉签会相对安全些,但其实并非如此。

棉签体积较大,如果用棉签深入耳道,很容易将耳屎推入深处,时间久了反而在深处堆积,更难清理和排出。

因此使用棉签时,最好不要过于深入耳道,或降低使用棉签的频率。

2采耳虽舒服,却有卫生隐患

虽然采耳能带来放松和舒适感,但如果采耳店的器械消毒不达标、过度清理耳道或操作不当,都可能导致耳道感染。

3总戴耳塞,当心耳道“堵车”

长时间使用耳塞、入耳式耳机或助听器等,也可能影响耳屎的正常排出,从而增加耳道堵塞和继发耳道感染的风险。

非必要情况下,最好减少使用耳塞或入耳式耳机的时间,而对必须戴耳塞或助听器的人群,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