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周刊丨拭目待“以”

世界周刊丨拭目待“以”
2024年06月17日 12:59 北青网

本周,持续了8个多月的新一轮巴以冲突终于有望迎来转机。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表决通过了第2735号决议,呼吁在加沙地带实现“立即、全面和彻底”停火。

这是自此轮巴以冲突升级以来,安理会首次通过要求加沙地带立即停火的决议。对此,哈马斯回应积极,以色列的态度则显得十分混乱。而在英国广播公司看来,以色列国内政治动荡给停火带来变数。

当地时间16日早上,以军方发布通告称,为了使更多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入加沙,从15日起在加沙南部一条公路所在区域每日“战术休战”11个小时,而这并非国际社会所期盼的“停火”。

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终于在几乎一致同意下通过了一份呼吁加沙停火的决议。

韩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黄浚局:投票结果如下,14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决议草案作为第2735号决议获得通过。

这是去年10月7日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安理会首次通过关于加沙停火方案的决议草案。

饱受战火之苦的巴勒斯坦人终于看到了一丝和平的希望。

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观察员 曼苏尔:巴勒斯坦领导层对这一努力表示欢迎,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根据决议内容,加沙停火将分三阶段:

  • 第一阶段:实施“立即全面彻底停火”,以军从加沙地带所有人口聚集区撤出;哈马斯释放妇女、老人和伤员等部分被扣押人员,并归还部分遇害人员的遗体;以色列释放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
  • 第二阶段:哈马斯将释放剩余被扣押人员。作为交换条件,以军将全部撤出加沙地带。
  • 第三阶段:将开启加沙地带的大规模重建计划等。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傅聪:从制止更多杀戮,缓解人道灾难的迫切需求出发,中方对决议草案投了赞成票。

决议通过后,参会的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公使衔参赞兼政治协调员纳夫塔利表示,以色列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将所有的人质带回家,并摧毁哈马斯的军事和统治能力。只要目标没有实现,战争就不会结束。

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公使衔参赞兼政治协调员 纳夫塔利:以色列不会参与毫无意义和无休止的谈判,这种谈判只会被哈马斯利用来拖延时间。

第二天,哈马斯高级官员祖赫里则很快回应称:“哈马斯接受安理会的决议,准备就细节问题进行谈判 。”

而此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正带着拜登政府画下的“大饼”,第8次奔走于中东多国。

美国国务卿 布林肯:今天,我宣布,在美国自2021年以来,提供的超过18亿美元的发展、经济和人道主义援助之外,再向巴勒斯坦人提供4.04亿美元的新援助。

布林肯说,哈马斯欢迎安理会决议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迹象,同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向他“明确保证”,如果哈马斯同意谈判桌上的内容,他将接受这一协议。

就在外界认为和平的曙光终于闪现之时, 6月11日晚,以色列一名高级官员公开表示,哈马斯对提议进行了“重大修改”,“是一种负面回应”。

总台记者 赵兵:根据以色列当地媒体披露,哈马斯提出的最主要的一项修改意见,就是要求以色列事先保证永久停火。

此时,刚从约旦抵达以色列的布林肯也跟着改了口。 

美国国务卿 布林肯:(能否实现停火)取决于,哈马斯是否接受并推进这项决议。

布林肯还进一步指出,哈马斯对停火方案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

美国国务卿 布林肯:哈马斯对停火决议,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有些可行,有些不可行。

然而,哈马斯一名高级领导人很快就向路透社透露称,哈马斯对美国提出的停火方案进行的修改“并不大”。哈马斯高级官员哈姆丹指责美以双方同流合污。就这样,巴以“停火”再次陷入了“罗生门”。

安理会第2735号决议有关停火三阶段的方案,最初是美国总统拜登在5月31日提出的。

布林肯强调,第一阶段只是临时停火,长期停火需要哈以双方第二阶段通过谈判才能落实。

巴勒斯坦裔美国政治分析人士 奥马尔·巴达尔:拜登提出的方案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临时停火,第二阶段是永久停火。而在中间阶段,拜登没有明确说明,需要达成哪些内容才能达成永久停火。

在外界看来,这种模糊性势必打击哈马斯对落实停火的信心。

总台记者 赵兵:当地媒体披露,鉴于以色列始终坚持彻底消灭哈马斯,否则不会停止战争的言论。哈马斯难以相信以色列停火谈判的诚意,其担心以色列在执行完第一阶段,达成其人员获释的目标之后,就会找借口恢复对加沙的战争。

分析人士认为,内塔尼亚胡政府之所以对第2735号决议态度模糊,是因为以色列内部要求尽快解救人质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其继续战争的质疑也越来越明显。

在内塔尼亚胡看来,目前这个三阶段停火方案,或许能够用来让哈马斯释放人质。

6月13日,耶路撒冷。一些以色列学生举行游行,抗议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战争政策。

以色列抗议学生:我们在这里想说的是,从一开始就很清楚,这场战争和人质的返回是相互矛盾的。政府和它的战争,正在屠杀巴勒斯坦人和我们的人质。内塔尼亚胡和他的政府,不想让人质回来。

对以色列而言,这场战争一开始就陷入了“解救人质”和“消灭哈马斯”这两个目标相互矛盾的困境之中。

而在战火延宕8个月之后,以色列仍没有彻底摧毁哈马斯的军事能力,更没能把所有的人质带回家。

扎希罗的叔叔亚伯拉罕·蒙德如今79岁,作为以色列人质,已经被哈马斯扣押了好几个月。

对扎希罗来说,“停火”协议的达成,让他看到一丝希望的同时,也陷入了另一次绝望。

以色列人质家属 扎希罗:我希望这次不会像上次或之前那样令人失望,我们已经经历了六七次从希望到绝望的循环。

以色列政府自然也明白人质回家对于维系国内民心的重要,于是,他们为了解救人质,竟然不择手段。

6月10日,特拉维夫的一块大屏幕上显示着诺亚·阿尔加马尼回家的图像。

她作为人质在加沙被扣押245天后被救出。

然而,她和另外三名人质的营救,是在一场屠杀之下完成的。

加沙中部的努赛赖特难民营,这里住满了巴勒斯坦平民。

以色列情报官员事先确定了两座相距约180米的建筑,他们认为有人质关押在里面。于是,6月8日,以军便在此进行了一场谋划已久且充满风险的营救行动。

加沙记者 萨塔里:人们看到了一辆专门为巴勒斯坦流离失所者运送行李的卡车,后来证明是(以军)特种部队,伪装成流离失所者。

接近公寓后,两队突击队员同时冲进了人质所在的房屋并与哈马斯守卫发生交火。

加沙记者 萨塔里:他们把一个梯子架在墙上,然后爬进了大楼。在爬进大楼之前,有无人机在向该地区的民众开火,他们(以军士兵)向民众开枪。然后还有一些F-16战机瞄准了敏感地区。当时是上午11点,这是个非常特殊的时刻,人们都去市场。

以军方事后表示,为了给突击队员足够的时间和掩护,以空军攻击了附近市场等数十个目标。

许多巴勒斯坦人是听到炸弹爆炸声才知道发生了战斗。

努赛赖特难民营中的巴勒斯坦难民:飞机是随意轰炸的,他们用炮弹袭击房屋,街上到处都是人的尸体。我失去了家人,14人被杀。他和他的母亲是唯一幸存下来的,其余的都不见了,大约有14个。有超过14人被埋在废墟下,街上到处都是尸体。

据加沙相关部门消息,以方为救4名人质,导致至少27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另有700多人受伤。

巴勒斯坦裔美国政治分析人士 奥马尔·巴达尔:那次行动是一场大屠杀,我们看到数百具尸体,包括儿童的尸体。我们在医院看到父母哭泣,儿童伤亡的可怕场景。发生了如此规模的死伤,(以色列)却在庆祝行动带来某种成功。这几乎相当于堂而皇之地说,以色列人的生命比巴勒斯坦人的生命更宝贵。

更让外界怀疑的是,袭击努赛赖特难民营发生在安理会通过停火决议前两天,时机十分微妙。

而更为微妙的是,就在安理会决议通过前一天,以色列主要反对党国家团结党领导人甘茨宣布退出以战时内阁。

以色列国家团结党领导人 甘茨:不幸的是,内塔尼亚胡阻止我们取得真正的胜利,而这正是付出痛苦和持续代价的理由,这就是我们今天离开战时内阁的原因。

甘茨曾任国防部长,在以政坛属于中左翼阵营,与内塔尼亚胡本是政治对手。

去年10月后,他与内塔尼亚胡及国防部长加兰特成为战时内阁拥有表决权的3名核心成员。

美联社记者 乔·费德曼:甘茨的退出并没有对内塔尼亚胡构成迫在眉睫的威胁,他仍然控制着议会的多数席位。但这确实使他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中间派声音的支持。

有分析指出,甘茨代表的中左翼力量缺席战争决策,可能导致以政府对加沙冲突态度更加强硬,执行安理会停火决议的可能性也因此下降。

6月13日,以军分别从陆地、海上和空中对拉法以西的马瓦西发动袭击。

而此前,这个地区被曾以方指定为“人道主义区”。

英国广播公司认为,没有甘茨的政治缓冲,内塔尼亚胡更容易受到强硬派部长本-格维尔和斯莫特里赫影响。这两名极右翼政党领导人曾威胁称,如果执行停火方案,将推翻联合政府。

美联社记者 乔·费德曼:最大的问题是这些事态的发展,突击队的突袭和甘茨的辞职,这将如何影响正在进行的停火谈判。但是甘茨的离开几乎肯定会把内塔尼亚胡推向更右的方向,他现在依赖于联盟中的极右翼政党,这些政客反对停火努力,希望以色列继续打击哈马斯。

主持人: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中东问题专家齐塞尔看来,甘茨等人退出后,内塔尼亚胡会完全依赖右翼和极右翼势力,这将使加沙停火更加困难。而更让外界担忧的是,就在加沙停火面临重重障碍时,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冲突也在升级。

6月12日, 以色列北部遭到超过200枚来自黎巴嫩的火箭弹袭击,覆盖多个以军军事基地。

同时,萨法德市和塔贝里亚市接壤的上加里勒地区的许多定居点都拉响了警报。

这是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来,以北部遭受的最大规模火箭弹袭击。

当天,黎巴嫩真主党议员承认,此次行动是对11日晚以军对黎南部空袭的回应。

黎巴嫩真主党集团议员 哈桑:无论敌人如何努力地进行破坏、杀戮和犯罪的侵略行为,这种抵抗无疑将得到加倍力量的回应。

真主党的愤怒不无缘由。

就在6月11日晚的空袭中,真主党高级指挥官萨米·阿卜杜拉和另外三名军官丧生。萨米·阿卜杜拉,又叫阿布·塔勒布,是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来真主党中死亡的“最重量级人物”。

黎巴嫩真主党执行委员会主席 哈希姆·萨菲丁:阿布·塔勒布牺牲后,我们的回应是在强度、质量、和数量上,加强我们的行动。

黎以冲突,正在螺旋上升。

6月13日,真主党公布了过去250天对以色列发动袭击的相关数据:

自2023年10月8日黎以临时边界“蓝线”爆发冲突到当天,黎真主党已对以色列进行了2125次军事行动,平均每天袭击达9次。

就在以色列对加沙的战事吸引了全球目光的时候,作为另一条战线的以黎边境却很少受到关注。

事实上,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真主党不时向以北部发动袭击,以军则通过空袭和炮击黎南部目标进行报复,双方在黎以边境的冲突持续至今,两国边境大量居民也已经撤离。

而从今年5月底以来,双方冲突开始朝着危险的方向愈演愈烈。

6月5日,当以军在加沙南部与哈马斯激烈交火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却出现在以北部地区。

以色列总理 内塔尼亚胡:昨天这里的土地着火了,我很高兴你们把火扑灭了。但黎巴嫩的土地也着火了,谁要是以为他可以伤害我们,我们会袖手旁观,那他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准备在北方采取强有力的行动。

两天前的6月3日,黎巴嫩真主党向以色列北部地区发射了火箭弹,引发了大面积山火。

4日,真主党首次动用自杀式无人机对以色列进行蜂群攻击。

作为回应,以军战机对黎巴嫩南部的艾塔阿尔沙布定居点进行了轰炸。

在局势升级之际,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双双撂出狠话。

以国防军北方司令部司令戈尔丁称,已完成对真主党发动大规模攻势的部署。

真主党二把手谢赫纳伊姆卡西姆则表示,已经准备好打一场全面战争,给以色列毁灭性打击。

6月5日,一个观察组织发布报告称,以军对黎南部5个村镇的居民楼使用了白磷燃烧弹。

黎巴嫩国家通讯社也证实,黎南部马尔卡巴镇等多地6月4日遭到以军白磷弹袭击。

观察组织研究员  拉姆齐·凯斯:我们的武器专家和数字调查小组,审查了100多张照片或视频,发现其中47张照片或视频中,使用了白磷弹药。

白磷是一种有毒物质,但它在战场上的杀伤力主要来自热量。

观察组织研究员拉姆齐·凯斯:这种化学物质可以通过火炮、炮弹、炸弹和火箭弹扩散。(白磷)具有燃烧效应,可能会导致死亡或终身痛苦。它会使房屋、农业区和其他民用设施着火,它会持续燃烧,直到氧气被切断或白磷耗尽。当它与人体接触时,它会灼烧至骨头并导致终身痛苦。

目前,国际法并未将白磷弹列入禁用范围,但其使用受到严格监管。

而在分析人士看来,在战争中使用白磷不仅意味着局势出现新的、危险的升级,更意味着加沙冲突会牵涉进更多的复杂因素。

国际危机组织联合国分析师 玛雅·昂加尔:就我们目前所看到的糟糕情况而言,如果你看到以色列和黎巴嫩边境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例如,该地区有很多(战争)触发点,可能导致这场冲突变得比现在更糟。

实际上,在巴以问题的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中,黎以冲突和真主党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因素。

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的冲突由来已久。

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第二天,包括黎巴嫩在内的多个阿拉伯国家联手向以色列宣战。

结果阿方遭到惨败,100万巴勒斯坦人出逃,其中约40万人涌入黎巴嫩。

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6天之内占领了黎巴嫩四分之一的领土。

1982年新闻报道:以色列坦克进入黎巴嫩南部,以色列说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一劳永逸地根除所有巴勒斯坦基地。

同年,为了抵抗以色列的侵占,什叶派组织黎巴嫩真主党成立。

卡内基中东研究中心副主任 阿里:黎巴嫩真主党,将自己视为一个抵抗组织,抵抗美国和以色列的(中东)政策。

上世纪80年代,以色列军队一直与真主党武装在黎以边境进行小规模的冲突。

2006年双方曾爆发了一次激烈冲突。当时以色列军队直逼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战火燃烧了34天,造成上千名黎巴嫩人死亡,超过900000人流离失所。

不过回顾历次以色列与真主党之间的冲突,以军并未能占到多少便宜。

2006年黎以冲突以军最终也未能达成作战目标,以撤出黎巴嫩并结束海上封锁收场。

相比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战力更强且装备更加现代化

2022年,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将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描述为“中东乃至世界上最强大的非国家军事体”。

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后,黎以紧张局势再次升级。

黎巴嫩真主党副秘书长 纳伊姆·卡西姆:如果以色列升级军事行动,我们也会升级行动予以回应。

而在安理会通过呼吁加沙停火的决议案后,外界对以色列面临的“新的选择”表示担忧。

有分析认为,以色列或许会考虑加沙停火后,腾出手来收拾更棘手的对手——真主党。

而《华盛顿邮报》甚至认为:在以色列和黎巴嫩边境,一场战争正在缓慢展开。

6月13日,伊拉克外长侯赛因会见到访的伊朗代理外长巴盖里时,同样表达了这种担忧。

伊拉克外长 侯赛因:我们还讨论了我们收到的危险迹象,即黎巴嫩南部可能受到攻击,战争可能扩大到黎巴嫩境内。真主保佑,如果黎巴嫩受到袭击,那么这将对整个地区产生影响。

中东问题专家认为,以色列和真主党如能达成陆地边界协议,冲突可能会得到缓解。

不过,以色列要求真主党完全撤出利塔尼河区域,这对于真主党而言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双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不高。

而在此前,埃及媒体透露,英国等通过外交渠道向黎巴嫩发出警告:此前有情报显示,以色列计划在6月中旬对黎巴嫩真主党发动全面攻势。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以色列选择动用激烈手段对付真主党,最大的倚仗仍然是美国。

巴勒斯坦裔美国政治分析人士 奥马尔·巴达尔:拜登一直(对以)提供无条件的外交支持和军事支持,这让极端主义在以色列政府内部滋生,这就是他们的政策变得越来越极端化的原因。

不过,战争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选择。对以色列而言,真主党不是一个弱的对手。

在以往冲突中,真主党曾多次击落以军战机,以军对黎巴嫩不能像在加沙那样肆意轰炸。

2021年,真主党领导纳斯鲁拉曾表示该组织拥有10万名战士,西方情报机构虽认为这一数字可能有所夸大,但其规模远远超过哈马斯,以军地面进攻面临的抵抗可想而知。

同时,联合国在黎南地区驻有4000人的临时部队,这对以色列和真主党也是一个制约因素。

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 法尔汉·哈克:就像我说的,蓝线(以黎临时边界)两边的,局势都要冷静下来,这样事情才不会失控。

而在另一方面,如果美国对以色列毫无底线的支持政策不改变,中东恐怕也永无宁日。

巴勒斯坦裔美国政治分析人士 奥马尔·巴达尔: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这种模式,每当事情到了紧要关头,拜登政府就不愿对以色列施加任何有意义的压力,这种做法不会带来任何积极的结果。

主持人:阿拉伯新闻网认为,“以色列同黎巴嫩真主党的战争也是真实的,而且有可能变得与加沙战争一样血腥和恐怖。”

一边是调解努力一再失败,一边则是紧张局势逐步升级。

国际危机组织高级分析师宗泽因认为,其根源在于美国对以色列施压不够,因为“没有美国的援助和支持,以色列无法发动战争。”

的确,对美国而言,如果想同时扮演“纵火犯”和“消防员”两个角色,中东的“火”恐怕永远难以扑灭。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