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一天,天地间阳气渐退,阴寒渐生,是阴阳强弱转换的关键节气。人若稍有不慎,就很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因此秋分养生格外重要,应该顺应时节变化做出调整,但具体怎么做?
1
秋分养生重在“收”
收阳气,敛肺气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分之后,寒凉渐重,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人也应该顺时“收敛”。
1调整起居,收阳气
《黄帝内经》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秋分时阳气收敛,夜晚早入睡可以让阳气更充分地在体内存留,避免熬夜伤阳气;而早起则能使肺气得以宣发,防止收敛太过。
一般,晚上9~10点左右睡觉,早上6~7点左右起床是比较合适的。
2减辛增酸,收敛肺气
秋季应肺,所以饮食上也要注意收敛肺气。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意思是说:酸能够收敛肺气,而辛味的食物则会发散泻肺。
所以秋分时节,要少吃辛味食物,比如:葱姜蒜、辣椒等;适当多吃酸味食物,比如:西红柿、柑橘、葡萄、石榴等。
2
秋分养生重在“润”
避免凉燥伤身
秋季气候干燥,燥邪为主要外邪,因此润燥也是秋季养生的重点。
但燥邪有温燥和凉燥之分,且是以秋分作为“分界点”的:
温燥:秋分之前,受暑热余气影响,温燥现象较为普遍,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咽干咽痛、咳嗽痰黄、舌尖红、舌苔薄黄、心烦等;
凉燥:秋分之后,秋风渐起,气温逐渐下降,凉燥逐渐增多,常表现为头痛恶寒、鼻干咽干、咳嗽痰少色白、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等。
对于秋分后的凉燥,可以饮用紫苏杏仁茶来预防或缓解。
【紫苏杏仁茶】
【做法】取6克杏仁,去皮或打粉后放入水中,煮制5~10分钟,再加入10克紫苏叶浸泡10分钟左右,最后加入红糖(不超过5克)调味即可。
【方解】杏仁温苦,有止咳降气、润肠通便之效。将其和紫苏搭配,对于预防及辅助缓解凉燥很有好处,非常适合凉燥初起的人群饮用。
3
秋分养生重在“补”
以平补为宜
“秋季进补,来年打虎”,秋分过后气温下降,秋意日益明显,进补也将被很多人提上日程。
但进补并非人人适合,像本身就有肥胖、“三高”等问题的人,盲目进补反而加重身体负担。健康人群及虚性体质则可以适当进补。
要注意的是,进补≠多吃高营养、高热量等肥甘厚腻的食物,秋季进补以平补为宜,即选择性质平和、“滋而不腻”的食物进补,如:鸡蛋、大豆、红薯、山药、银耳等。
给大家分享一款不错的平补美食——醪糟鸡蛋。
【醪糟鸡蛋】
【做法】将醪糟下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小火炖煮开锅后打入一枚鸡蛋,将鸡蛋煮熟即可。
【好处】醪糟能够健脾开胃、滋补气血;鸡蛋滋阴润燥、养血宁神。两者搭配,有养阴补虚的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秋燥引起的口干、咽干等情况。
【提示】具体的食材用量可根据食用人数来定,每人每次喝一小碗即可。
(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官微)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