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生态教育站 牧民的“充电站”——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老师,垃圾分类怎么区分,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垃圾是有害垃圾,有害垃圾我们如何处理?”
“老师,如何区分不健康食品与健康食品?”
“老师,我们采挖虫草是不是会对草山造成伤害?”
……
农牧民高素质教育培训课堂上,学员提出各种问题,扎西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员讲解,学员听后恍然大悟。
11月17日,走进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团结村拉觉悟生态教育站,这里被当地牧民群众称为“充电站”,“这里不仅能学到新知识,还能改变人的观念、认知,从而改变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2018年,大学毕业后的扎西加返回家乡,组织成立了拉觉悟生态教育站,谈起生态教育站成立的初衷,扎西加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这里,35岁以上的牧民基本没上过学,生态环保理念淡薄,不会吃、不会穿,更不用说鉴别食品安全。”
“以前,每年春节前,当地牧民要花费上万元购置年货,买的都是一些不健康食品,桌子上摆得满满当当,两人隔着桌子聊天,不站起来都看不到对方的脸。”从小在团结村长大的扎西加深有感触。
生态教育站成立后,扎西加首先从牧民的饮食习惯上组织课程,哪些食物能吃,哪些食物不能吃,哪些食物是不健康的食品……对周边牧民开展培训,并加入现场制作教学,让牧民群众清楚地看到不健康食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起初,群众还是相对抵触的,大家觉得饮食习惯没什么问题,这么多年过来了,还不是好好的。”扎西加说,开始没有多少人愿意来,很多是专门组织的基层党员培训班,通过初期的几期课程,教育站被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越来越多的群众走进拉觉悟生态教育站接受教育。
拉觉悟生态教育站学员住宿每天10元,吃饭可以选择食堂就餐或者自带,为牧民提供了更多选择,“起初,所能提供的学员宿舍并不多,但每期开班基本住满,群众索性在院里搭帐篷,自带食物,不花一分钱就能在这里学习。”
扎西加说,以前是求着来学习,牧民都不愿意,心想是不是又要去干活,现在每期开班前,各村微信群通知一声,大家积极主动报名,有的甚至学习过后还要再来。
家住团结村的久美生格就是其中之一,以前春节办年货,花费少则八九千元,多则过万元,置办的是一些饮料和小零食,每年上山挖虫草,包里背的都是可乐和方便面。接受自然教育后,久美生格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春节置办年货1000多元就搞定了,上山挖虫草时背的是奶茶和糌粑,每期课程,久美生格都要听一下。
“每天早上,久美生格将牦牛赶到山上后就跑来听课,一下课,就回去赶牦牛,啥事都不耽搁,还不花钱。”扎西加说。
拉觉悟生态教育站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开展自然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起初一个村延伸到全县乃至周边县城,自然教育也从“请进来”转变为“走出去”,越来越多的教师受邀赴临县开展生态教育课程讲学,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多元化,从原先的牧民拓展到中小学生和牧区青年,课程也从食品安全、生态保护延伸到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传统文化。
今天,拉觉悟生态教育站的“星星之火”,点燃了牧民群众爱护家园、守护环境的自觉,越来越多的牧民群众,走进“充电站”,成为守护三江源生态安全的基层力量。
(张多钧 王玉莹 才贡加)
(青海日报)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