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年将挖潜新建2.5万个车位

北京明年将挖潜新建2.5万个车位
2024年12月30日 07:17 北青网

原标题:采用新增建设、错时共享、规范管理等手段进一步缓解居住停车矛盾

北京明年将挖潜新建2.5万个车位

天坛北门停车场已经成为 附近居民和周边单位的“刚需”

石景山区龙徽产业园停车楼可提供近300停车位

朝阳区和院停车场彻底解决园区乱停乱放难题

以静制动是探索超大城市停车治理的有效路径。今年,北京交通部门利用边角空地、闲置场所新建一批停车设施,着力缓解居住区停车难。结合街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充分挖潜居住区内部及外部闲置空间,中心城区累计挖潜新建停车位2.8万余个。

据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明年车位挖潜工作仍将继续,计划采用新增建设、错时共享、规范管理、智慧服务等手段,增加供给居住停车位,其中,挖潜新建停车位2.5万个,新增有偿错时共享停车位1万个,进一步缓解居住停车矛盾。

现场探访

胡同边“立起来”的停车场

今年2.8万个车位是如何挖出来的?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连日探访了解到,各区结合自身现实多措并举挖潜停车空间,一些试点项目已经相继落地。

今年7月,东城区天坛北门立体停车场正式投入运营。尽管投入时间不足半年,但这座停车场却已经成为附近居民和周边单位的“刚需”。

该停车设施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并有一处平面的停车区域。站在三层停车区,只见东晓市街胡同两侧都有机动车停放,车辆进出较为困难。“我们建设这处停车场主要是为了解决周边居民的停车难题。东晓市社区内胡同道路未规划车位,居民车辆均停在胡同路侧,预计车位缺口250余个。金鱼池小区车位缺口100余个。加上天坛公园北门的车位缺口,总车位缺口在400个以上。”东城区城管委停车管理科科长郭风林介绍,在东城区政府联席会议上,属地的天坛街道提出千叶大厦南侧有一处原用于储存应急物资及工程设备用地,未得到充分利用,可改建为停车设施。

如何充分利用这处宝贵空间?如果建设为平面停车场只能提供四五十个车位,想要充分利用只能“向上”挖潜。经过“极限”设计,这座立体停车楼容纳了228个停车位,同时安装了26台充电桩、共40把充电枪供新能源车主使用。

郭风林告诉北青报记者,居民对停车场的建设运营情况极为关注。早在建设初期,居民就经常打听停车场何时能够投入运营。建成以来,通过社区宣传、优惠服务等方式引导居民便捷停车,目前已经有68位车主办理了包月居住停车。

产业园区停车场实现“一场两用”

位于朝阳区的和院文创园聚集了多家影视公司,且有多家餐馆和咖啡馆在此经营。此前因为没有停车场,车辆乱停乱放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园区环境。“园区于2021年3月22日开园,入驻企业53家,开园时停车位仅有36个,处于严重匮乏的情况。

同时,园区北侧为老旧小区,居民夜间停车极为困难。”和院文创园经理文庆林表示,为解决停车场问题,园区管理方向朝阳区交通委申请,将平面停车场改为立体停车楼,不仅满足园区停车需求,还为辖区内的老旧小区居民提供包月车位。

走进停车楼,每一层均布局清晰。“停车场变为立体后,可提供122个车位,车位使用率非常高,每天上午11点左右就基本停满了。此外,停车场还能为出租车及周边居民新能源车辆提供充电便利,每月充电量在5000次左右。”文庆林说。

在海淀区,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建起了立体停车楼。产业园位于玉泉路2号,由具有百年历史的北京龙徽葡萄酒厂旧厂房改造而成,引入了展示体验、消费娱乐、文艺活动等文化消费项目。在夏秋季节时,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园区人气聚集,但也带来了停车难题。

“原先此处是一个平面停车场,最多可停放几十辆机动车,停车位供不应求,周边车辆常常无序停靠在路边,不仅在高峰期造成交通拥堵,也使园区形象受到影响,也影响到园区经营。”海国投集团下属智享出行公司总经理何欢介绍,平改立后,停车场由一层变为四层,可提供292个停车位。沿着停车楼楼梯到达四层,园区一览无余,实现了人车分离。“一般来说,大家都愿意将车停在一层,但熟悉的人会特意将车开上四楼,冬日午后阳光将车晒得暖暖的。”停车场工作人员介绍,到了傍晚时分,在四层平台上,还能拍到最美落日,这份阳光让四层停车位使用率大幅提升。

据悉,停车楼自今年4月建成以来,不仅为文创园提供便利,同时也为服务于周边的玉海园五里、兰德华庭等7个社区居民提供了150个错时共享车位,目前已签约了29辆,工作日晚7点到次日早7点半,包括限行日,居民都可将车停在园区里。

基层实践

多区多措并举扩充停车空间

在采访中,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城六区均有停车场“平改立”项目落地实施,在有限的空间内“向上”挖出更多空间。除了将现有停车场“平改立”是各区共同选择外,利用边角空地、拆违腾退用地等新建停车场也是多区积极采用的措施。

各区也结合自身情况,推出了多项个性化措施。如东城区位于首都核心区,平房胡同、老旧小区面积大,支路胡同空间狭窄,居住停车需求与停车资源分布长期不平衡。为此,东城区坚持“小型化、端口化、连锁化”方式推进立体停车设施建设,缓解居住区停车难题。

东城区城管委停车管理科科长郭风林表示,坚持“小型化”,是为了严格控制规模,基本保持在当地现状刚需停车的数量规模,不突破扩大,同时严控设施外观、颜色和高度,降低对街区风貌的影响;坚持“端口化”,是为了方便进出,并引导胡同内停车外迁,集中停放;坚持“连锁化”,是为了形成规模效益,将多处小型停车设施运营整合,吸引社会投资停车场建设。

海淀区则依托《海淀区鼓励社会力量增加停车设施供给资金奖励办法(试行)》,由属地街镇吹哨,相关委办局报到,召开联席会方式,指导各街镇积极通过边角空地、拆违腾退用地等闲置场所,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适度设置临时停车设施,推进停车位立体化改造工作,持续整合资源挖潜停车位。

深入挖潜空间资源中,海淀区城市管理委一直在努力探索各类试点项目。海淀区城市管理委静态交通科科长范大勇介绍,例如,在去年开展的《代征城市道路用地设置临时停车设施试点指导意见》《海淀区背街小巷停车治理试点指导意见》等政策研究下,今年顺利完成新兴年代北侧停车场、百胜村停车场的试点建设,大大缓解了新兴年代小区及三虎桥南路片区的居民停车难问题。

朝阳区则采用新建停车场、现有停车场平改立以及推荐机关事业单位错时共享停车位等措施深入挖潜停车资源。朝阳区城管委交通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李铭轩介绍,朝阳区利用疏解腾退空间、老旧厂房闲置空间、桥下空间等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本年度新增停车位4718个。其中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如关东店北街22号楼东侧停车场、盛福悦停车场;利用老旧厂房闲置空间改造,如和院文创园停车场、老故事503文创园等。

三项措施破解本市居住停车难题

近年来,破解本市居住停车难题一直是交通部门持续推进的重要民生大事。“一边是持续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一边是老旧小区车位户均低配比,大家可以明显感受到老旧小区停车难。”北京市交通委静态交通管理处三级主任科员尹志鑫介绍,近年来,北京市以“小区配建车位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道路车位为补充”的思路,以加快停车设施建设、盘活路外停车资源、巩固道路停车改革成果、推进智慧停车为主线,采用挖潜一批、共享一批、规范一批等措施,破解本市居住停车难题。

在挖潜建设方面,各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街区更新等工作,因地制宜集约利用小区内土地和周边零散、闲置用地,建设平面或立体停车设施,近年已累计增加了10余万个停车位,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

在错时共享方面,2019年,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关于推进本市停车设施有偿错时共享的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个人参与的方式推进公共建筑停车设施,在具备安全、管理条件的情况下实行有偿错时共享。“因土地资源不可能无限地满足停车需求,所以把既有的停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就显得格外重要。”尹志鑫表示,错时共享停车服务让居民多一种停车选择的同时,又提高了停车场利用率,可谓一举双赢。目前,全市已累计提供有偿错时共享停车场900余个、停车位6万余个。

在规范管理方面,2019年开始推进道路停车改革,在保障非机动车路权基础上,共在1400余条道路上规范设置11.8万个停车位,全部纳入电子收费管理。各区结合实际累计为道路周边符合条件的11.2万居民车辆办理了居住认证,在规范停车秩序的同时,进一步缓解居住停车矛盾。

尹志鑫介绍,明年将继续挖潜停车空间,预计挖潜新建停车位2.5万个,新增有偿错时共享停车位1万个,缓解居住停车矛盾。

精准服务

错时共享车位可通过小程序预约匹配

好不容易挖来的车位如何让驾车人“看得见、摸得着”,在停车前做到心中有数,无须到处徘徊?北青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北京市智慧停车建设推进工作方案》,从摸清底数、构建云脑、设施改造、汇集数据、共享开放等五方面明确任务目标,同时,已会同规划、住建等部门,组织区、街道形成全市停车资源“一张图、一个库”,将街区地块与停车设施一一对应,实现停车资源底数清、情况明,为推进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据介绍,北京市交通委指导北京静态交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开发“北京静态交通共享停车”微信小程序,于7月1日上线运行,提供城六区全部错时共享停车位信息查询服务,部分停车场可提供在线办理共享业务,市民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按次或包月、是否充电等购买服务。同时,居民还可在线填报停车需求,说明希望停车场的距离、价格、停放时段等需求,通过企业平台挖掘商业合作、精准对接周边停车资源。截至目前,小程序累计注册20601人,收到3656条共享停车需求、匹配成功3154条。

摄影/本报记者付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