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光明论坛】金融活水激发民营企业新动能
【光明论坛】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全国工商联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号召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是新时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紧密相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国家决策部署、回应市场关切的具体表现。近年来,在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下,民营企业的融资满意度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我国民营企业量多体小,信用意识不强、担保资产不足、信息不对称等现象依然存在,有必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强化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国家与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与政策。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专门规定了投融资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与便利化水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要求“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在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各地也积极探索金融服务的新举措、新路径,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近日内蒙古也印发了《关于实施宽信用政策 推动金融支持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要求当地有关部门创新服务模式、强化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扩大民营企业贷款规模。
推动金融市场化发展是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民营企业融资的促进作用,上海证券交易所通过优化知名成熟发行人制度,为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提供更高效的审核服务。另外,北京股权交易中心通过优化民营企业入板审核、挂牌上市等流程,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推动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款慢等原因,部分民营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较大,完善融资标准、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成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有效手段。实践中,浙商银行打破传统授信模式对抵押物的依赖,通过构建“浙银善标”体系,制定正向标准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的评价规则,分类设计融资审批流程,帮助民营企业更快获得资金支持,大幅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
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众多、行业分布广泛,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诉求也各不相同,为此有必要探索个性化的金融支持措施,匹配民营企业多样化的融资实际。实践中,中国农业银行通过开展企业走访活动,收集了解民营企业的差异化融资需求,并针对性完善贷款产品,显著提升了融资效率。
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护航民营企业出海发展,有必要加强外汇便利化服务供给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对此,中国银行针对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中遇到的痛点堵点,推出“跨境结算+跨境融资+跨境融智”的服务方案,有效涵盖全球结算、跨境融资和风险管理等领域,帮助出海民营企业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中国农业银行加大债券承销和投资力度,支持民企发行债券融资,通过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帮民营企业抓住全球市场机遇。
随着金融政策的不断深化和金融服务的日益完善,民营企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只有切实了解民营企业的金融需求,在政策指引下引导金融要素向民营企业聚集,通过持续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融资评价标准、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等方式,及时有效地满足民营企业的切身诉求,才能更好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注入更多活力。
(作者:李慈强,系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