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无障碍 生活更有爱——南宁无障碍环境建设观察

设施无障碍 生活更有爱——南宁无障碍环境建设观察
2024年05月23日 10:47 南宁新闻网

“如今身边的无障碍设施更多了:地铁站有无障碍直梯、残疾人专用通道,路面原有的阶梯改成了坡道……很暖心。”残障人士朱伟民切实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群体的关心关爱和城市温度,让他勇敢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信心更足了。

对于残疾人群体来说,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关系到他们每个人的实事之一。连日来,记者对南宁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南宁市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以科技赋能残疾人生活、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助力他们更好融入社会、共享美好生活的举措。

民族大道边上的公共厕所设置无障碍坡道,有爱“无碍”。记者 黄维业 摄

 暖心贴心 出行更有温度

“亲身体验了民生广场的无障碍设施,我们很满意。”5月18日,参加南宁市“为天使筑梦”公益慢步走活动的残障儿童向阳(化名)告诉记者。当天,由我市中小学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组成的“筑梦天使”与残障青少年儿童携手并肩,在广场旁的无障碍通道上共赴8公里“马拉松之旅”,笑声与欢呼声交织成美妙的旋律。

“以前,很多公共厕所都是走台阶进门的,对我来说很不方便。”家住新阳路的残障人士劳先生靠轮椅出行,以前每次出门,他都要事先打听好无障碍卫生间的位置。如今,城区的公厕大都是带斜坡的,并设有残疾人专用蹲位、扶手、低位洗手池等,有紧急情况还可以一键报警。劳先生说:“现在一个人出行更轻松了,我参与社会活动的信心也增强了。”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不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银行、医院等公共场所建设了出入口坡道,设置了专用的低位服务台,一些场所还规划了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无障碍卫生间等;全市公交、地铁、机场、长途客运站以及出租车等均安装了方便残障人士出行的智能装置,并设置志愿者服务站帮扶残障人士。目前,南宁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政府办公建筑、综合(专科)医院、大中型商场、影剧院、体育场馆、室外公共厕所等公共建筑都按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全市铺设盲道2402公里,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极大便利。

除了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进一步完善,南宁还积极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这个民心工程。方便的扶手、平缓的坡道、舒适的灶台……无障碍生活设施陆续进入残疾人家庭,极大方便了残疾人群体的生活起居。截至目前,南宁市共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670户。

随着无障碍设施的普及,残疾人生活、出行越来越便利,不少残疾人因此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实现了就业、创业、上学梦。

地铁1号线站内的盲道方便残障人士出行。记者 黄维业 摄

科技赋能 提升生活品质

借助“一键呼叫”急救设备,残障人士在发生意外状况时可以及时呼救;斑马线内嵌的盲道配备智能系统,让盲人过马路更安心……在南宁,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正在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

残障人士陆峰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神器”——一个方形盒子,盒子上有呼救按钮,如遇身体不舒服或摔倒等情况,按下这个键,就能确保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

“这是南宁市残疾人‘一键呼叫急救无障碍’试点项目免费为残障人士提供的‘一键呼叫’急救设备。项目通过建立特殊群体呼叫救助平台、打通120报警接口等措施,让医疗等急救响应更及时。”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键呼叫急救无障碍”试点项目不仅是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热切期盼,更是南宁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要求的生动实践。目前项目正在稳步开展,已为600位残疾人配置了“一键呼叫”急救设备,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园湖南路与鲤湾路北二里交叉路口,一条内嵌盲道的斑马线让人倍感温暖。园湖南路是南宁市区的主干道,路上的盲人按摩院有百余名盲人师傅,他们主要居住在马路对面的葛塘巷,过街存在一定困难。南宁市在这条斑马线上启用了广西首条“智能盲道”,盲道增设了特殊材质,同步配套智能助盲指引系统。当佩戴了芯片手环的视障人士过街时,智能助盲指引系统就会被激活,这让盲人过马路更安全。

公交车配置斜板,方便残障人士上下车。记者 黄维业 摄

“量体裁衣” 全方位关爱残疾人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社会融合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去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门性法律,它为新时代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无障碍受益人群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无障碍立法一小步,社会文明一大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展现了国家文明和人权保障的巨大进步,推动社会各方面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共同发力,为广大残疾人带来更多保障、更大福祉,也为促进南宁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宁将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的有利契机,积极组织残疾人和有关部门专家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体验督导活动,针对体验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向有关方面积极反馈优化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见建议,切实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日报 记者 冯梓剑 通讯员 莫蕙鸿)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李斯维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冯梓剑 莫蕙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