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享受北京医疗资源 群众看病更安心

“家门口”享受北京医疗资源 群众看病更安心
2024年06月17日 22:13 南宁新闻网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骆秋妤 朱庆东 许超艳)近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患者陈生(化名)手持一面锦旗,感激地将它交到了医护人员的手中。这面锦旗不仅是对医护人员的肯定,更是对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协同创新成果的认可。

2024年5月27日,北京专家团队到四医院开展查房活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供图

北京专家亲临指导  群众“家门口”享受北京医疗资源

陈生曾因感染耐多药结核菌而陷入困境,在当地治疗效果不佳,一度被列入“疑难危重病例”。主治医生介绍,陈生肺部病灶较前明显增多,出现空洞,并且检查发现感染耐多药结核菌。这意味着,常规一线药物治疗效果差,甚至无效,因为多种药物耐药,能选择的治疗药物不多。今年1月,当地医院得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肺病诊疗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宁)(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设置了肺结节与肿瘤诊疗专家工作站、结核病诊疗专家工作站等,并成立初乃惠主任专家工作室后,建议陈生到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找北京专家诊治。

全国结核病领域知名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一科主任初乃惠表示,耐药结核病是结核病治疗中的一个难点。结核病分为敏感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两种。敏感结核病可以通过一线药物治疗在六个月内治愈,但耐药结核病对一线药物都产生耐药性,需要使用更昂贵的药物和更长的疗程。经反复研究病历后,专家团队为陈生制定了合适的耐药方案,治疗3个月后随诊,陈生肺部病灶明显吸收好转。

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结核病科接诊的患者中,像陈生这样因既往未规范治疗的患者不在少数。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谢周华介绍,自2024年初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建立协同创新中心以来,医院在专科能力、综合学科诊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北京专家的引入,不仅打破了时空壁垒,让广西患者能够在家门口接受到国内顶尖的医疗资源,还极大地推动了医院科研水平、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这种合作模式对我们医院的好处是全方位的,”谢周华说,“它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医疗服务质量,还帮助我们吸引了更多患者,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谈到与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合作时,初乃惠表示,自去年12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她定期到南宁进行专家门诊、查房和科研工作,同时双方还合作开展了多个科研项目,包括伤感人群合并结核病的研究、潜伏感染的研究以及肺结核菌病的研究等。

初乃惠(左一)与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专家一起讨论病例。记者 李琴摄

线上线下结合 打通“北京名医”绿色通道

在协同创新中心的推动下,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不仅在临床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还在科学研究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医院搭建了科学研究平台,与北京专家团队合作开展多项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批创新型研究型人才。

朱庆东主任作为医院结核病科二病区的负责人,深感协同创新中心对科研工作的推动作用。他表示,在北京专家的指导和启发下,医院医疗团队已经发表了多篇科研论文,并参与了多项前沿课题的研究。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不仅提升了医院的学术地位,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为精准、科学的诊疗方案。

2023年底,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牵头成立了广西区域性传染病重症救治联盟,整合协同创新中心资源,为联盟成员搭建了影像、心电、专科诊疗等远程服务的重要医疗资源共享平台。2024年5月24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结核病科、重症医学科携手北京专家团队,为广西区域性传染病重症救治联盟成员单位扶绥县人民医院1名危重症患者进行远程会诊,在患者的诊断治疗方面给予了指导性意见,有效地解决当地医院救治难题,避免危重患者转运上级医院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进一步推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需要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谢周华副院长介绍,中心正式成立后,医院全面整合现有资源,线上线下结合,为有需要的患者打通了“北京名医”的就诊绿色通道。

患者陈生送来锦旗。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供图

据统计,2024年1-5月份,结核病诊疗专家团队工作站开展线上交流、会诊共计21次;北京结核病科专家到院指导16次,包括门诊坐诊、科研指导、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学术授课等。

家门口有了“医”靠,群众看病更加安心。谢周华副院长介绍,家门口近享的国家级医疗服务有效缓解了广西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2024年医院第一季度结核科门诊量同比增长31.78%、结核病科出院人数同比增长30.49%。

编辑:庞丽娜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庞博

(作者:李琴 骆秋妤 朱庆东 许超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