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股价下跌超77%,贝达药业股东七年累计套现超40亿元

四年股价下跌超77%,贝达药业股东七年累计套现超40亿元
2024年06月24日 18:49 创业最前线

出品 | 创业最前线作者 | 段楠楠编辑 | 冯羽美编 | 李雨霏审核 | 颂文

在经历2020年高光时刻后,抗肿瘤药企贝达药业近几年再难找回往日荣光。即便2023年贝达药业归母净利润增长超1倍,但与2020年创下的超6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仍有较大差距。

此外,由于各大股东不断减持,加之近几年业绩不够理想,贝达药业股价一跌再跌,较巅峰期蒸发超77%。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多家媒体报道,被议为贝达药业发展“三驾马车”的创新药业务部分项目陷入停滞,公司研发部门迎来裁员。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贝达药业能否重回巅峰?

1、扣非净利润增长超7倍,但仍低于2016年

公开资料显示,贝达药业成立于2003年,由三位海归博士王印祥、张晓东、丁列明在浙江杭州创办,初创阶段公司还不足10人,不少仪器设备甚至是丁列明和创业伙伴从国外背回来的。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贝达药业第一款创新药凯美纳开启临床试验。由于研发药物需要大量资金,贝达药业只能依靠银行贷款维持日常研发运营。

2008年,贝达药业已经欠下银行3000万贷款,公司资金链开始捉襟见肘。此时,凯美纳进入研发关键时刻,如不能获得资金支持,该药物研发很有可能陷入停滞。

在此背景下,余杭区委、区政府雪中送炭支持了1500万元。有了政府支持,银行开始追加贷款,风投资金开始进入。

有了这笔资金,贝达药业药物研发得以继续。2011年,贝达药业重磅产品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凯美纳)上市,成为国内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创新药。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由于该款药物的稀缺性,让贝达药业在经营上大获成功,业绩持续增长的贝达药业2016年顺利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此后多年,凭借抗癌药物凯美纳带来的成功,贝达药业收入始终维持增长。数据显示,2016年,凯美纳销售收入首破10亿元,达到10.35亿元。2020年,贝达药业凯美纳收入进一步增长至18.1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1年凯美纳获批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凯美纳也是贝达药业唯一收入来源。

在凯美纳收入增长带动下,贝达药业整体收入也在增长。2016年,贝达药业收入为10.35亿元,2020年增长至18.70亿元。

虽然贝达药业收入在持续增长,但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却一直原地踏步。2016年,在公司收入只有10亿元出头时,贝达药业扣非后净利润便高达3.0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贝达药业在扣非后净利润增长768.85%的情况下,只有2.63亿元的盈利。

贝达药业扣非净利润下滑,与其核心产品凯美纳价格下滑有很大关系。2016年,贝达药业以降低凯美纳价格的方式,使该产品进入医保目录。

2016年,该药首次降价幅度便高达54%,但进入医保目录后,该产品销量大增,贝达药业达到以价换量的目的。

此后,由于降价效应边际递减,即首次以量补价的作用明显,后续逐步减弱。2022年,新版医保目录生效,125毫克的凯美纳由64.05元降至39.8元,降幅为37.87%。在此影响下,2022年贝达药业扣非后净利润下降91.25%。

2023年由于新产品贝美纳、贝安汀其他几款药销售放量,加之新版医保目录生效后凯美纳销量恢复增长,2023年贝达药业扣非后净利润达2.63亿元,同比增长768.85%。即便如此,贝达药业扣非后净利润依旧未回到2016年水平。

对于贝达药业而言,依靠大单品凯美纳打天下的时代早已经过去,公司要想持续提升盈利水平,务必要多出几个大单品,持续丰富自身产品线。

2、研发团队遭裁员,现象级产品再难复制

不过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对于贝达药业而言并不容易。

目前,贝达药业除凯美纳仍有4款产品在售,该4款药品均在2020年以后上市。从目前来看,该4款药品未能再创凯美纳曾经的辉煌。

为了扩大收入来源,官网显示,贝达药业仍有多款药在研发当中。有意思的是,在公司多款药品正在研发的情况下,贝达药业却在大规模裁员,尤其是研发人员。

2023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贝达药业共有1883人,较2022年的1906人略微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研发人员从2022年的647人下降至562人。

此前据多家媒体报道,2022年以后贝达药业新药研发中心很多早期研发的新药项目就因各种原因暂停或终止,再加上公司缩减研发人员数量,意味着贝达药业或将减少在创新药自研上的投入。

不过该种说法并未得到贝达药业证实,公司未来是否会缩减创新药自研投入还有待考证。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司近些年研发结果并不能让人满意。

自凯美纳后,贝达药业又陆续推出了贝美纳、贝安汀等4款药物,但与凯美纳相比,效果均不够理想。

此前,曾有多位受访者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公司创新药品效果不佳与其核心团队出走有关系。

2016年贝达药业上市后,核心创始人王印祥和张晓东相继离开贝达药业。此后几年,又有多位核心人才出走。

据悉,贝达药业核心产品凯美纳是第一代EGFR-TKI(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药物,但市场上同类药品已进展到第三代。2016年以后正是第三代EGFR-TKI激战正酣之时,核心人才的出走也是公司未能享受到第三代EGFR-TKI市场红利的重要原因。

目前第三代EGFR-TKI已被纳入医保,分别为阿斯利康的奥希替尼、豪森药业的阿美替尼、艾力斯的伏美替尼等,这也意味着,在这一领域的竞争贝达药业已经落入下风。

除凯美纳外,贝达药业已经许久未出现现象级产品。在扣非净利润停步不前时,公司又裁减研发人员,贝达药业未来走向何方,「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将持续保持关注。

3、股价大跌超77%,股东累计套现超40亿元

不管公司未来走向何方,过去几年,资本市场已经对贝达药业作出了选择。截至6月24日,贝达药业报收34元/股,较巅峰期下跌超77%。

贝达药业股价下跌,与其扣非净利润停滞不前以及投资者喜好有关,但也离不开股东们的巨额套现。

贝达药业的减持始于2017年8月,彼时公司股份解禁没多久,公司股东杭州贝昌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LAV Equity(Hong Kong)Co.,Limited、Beta Pharma In宣布了减持计划。

最终LAV Equity(Hong Kong)Co.,Limited以57元/股左右的价格减持了贝达药业1080万股,套现资金超6亿元,Beta Pharma In则以43.88元/股的价格套现超3亿元。

图 / 股东减持明细

2019年,Beta Pharma In再次以41.92元/股的均价,减持了767.69万股,套现资金超3.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持Beta Pharma In还超过预披露减持计划6900股。

此后多年,贝达药业大股东浙江济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实控人丁列明等股东连续多次减持贝达药业股份,合计减持3547.77万股,累计套现资金超29亿元。加之此前各大股东套现的减持,自上市以来贝达药业股东们累计套现资金超40亿元。

除此之外,公司实控人丁列明控制的企业,公司大股东宁波凯铭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还通过质押获取大额资金。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该企业累计质押贝达药业股权为5999万股,占其持股比例为74.93%。

在公司各大股东轮番减持影响下,加之公司盈利能力停滞不前以及市场喜好的变化,贝达药业股价最高从160.03元/股跌至6月24日的34元/股,股价累计跌超77%。

面对持续下跌的股价,贝达药业也没有任何回购计划。在投资者问答中,曾有投资者明确问询公司有无回购计划,贝达药业均未明确表示公司会回购。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由于市场非理性下跌,不少医药企业纷纷斥巨资回购。如药明康德前后回购了20亿元,恒瑞医药2024年也宣布6亿元至12亿元的股份回购计划,凯莱英、泰格医药、爱尔眼科等医药企业纷纷回购。

截至2024年3月31日,贝达药业货币资金为5.54亿元,虽不如其他大型医药企业那么富有,但也远未到财务紧张的地步。值得注意的是,在连续减持、质押套现后,贝达药业实控人丁列明也没有任何增持行为。

从财报上来看,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贝达药业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增长。但投资者并未因为公司业绩增长而对公司高看一眼,自2023年以来贝达药业股价依旧震荡下跌。

对于贝达药业而言,要想彻底在资本市场上翻身,经营上必须尽快摆脱对大单品凯美纳的依赖。资本市场上,公司实控人及公司或许只有拿出真金白银增持、回购,才能让投资者相信企业真有挽救当下困局的能力。

*注: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