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清明节网上祭扫报告出炉:吉林省排位第一 中年人用户最多

首份清明节网上祭扫报告出炉:吉林省排位第一 中年人用户最多
2022年04月12日 13:19 驱动中国官方

草长莺飞踏青季,清明小长假你都去了哪里?

三山四湖五岳,

即便无暇游历祖国大好河山,附近的公园也是极好的去处。

然鹅...

阴魂不散的新冠疫情却剥夺了不少人走出家门的权益。

不仅三天窝在家中,

白白浪费了今年清明出门赏春的机会,

更甚的是,

连清明扫墓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

不得不说,天下真的苦新冠久矣!

就说清明祭扫这事,

网上祭扫可谓给不少民众帮了大忙。

这网上祭祀开始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近两年在新冠疫情的蔓延背景下,反倒就这么火了。

到底有多火?怎么个火法?

就拿网络祭祀平台思念堂新发布的清明节线上祭扫数据来说吧。

4月1号到5号五天的时间,用户数量同比往年同期增长495%,

足以见得除了民众或主动或被动选择更为便捷的线上祭扫之外,

部分网络祭祀一线平台的用户增量成效更为斐然。

其实吧,

网上祭扫尽管看起来有些虚幻,

但是考虑到祭扫行为本身源于在世者的心灵宣泄和对逝者的思念,

所以托付之处自然也就不限于墓碑前。

正所谓,

有心,在哪都可纪念

无意,咋做都是形式。

况且,

国家大力倡导绿色祭扫不仅仅是疫情之下的考量,

在防治污染、预防火患等方面,

网上祭扫无疑都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当然,

祭奠这么严肃的事情,

在思念堂的报告数据中却给人格外新鲜的感觉,

毕竟,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份关于传统祭祀活动融入互联网基因的平台数据!

不妨先猜猜看,

哪个省份网上祭祀用户最多?

思念堂的报告显示,

今年清明节,吉林、上海、香港三省市地区用户数量排行三甲,

东部沿海两大经济强省广东与山东也进入前五,

这种局势的原因其实也很明显:

还是疫情的锅。

受制于疫情足不出户,

思念堂显然完成了大家对已故亲友思念寄托的使命。

而不太相同的是,

网上灵堂的分享状况中,

山东、重庆的用户则更为积极,

凸显出了地域民俗中家庭观念的差异化,

而北京、浙江、福建因为流动人口保有量较大,

成为在千里之外的异乡游子们,向亲人们送出共同祭奠邀约的希冀。

值得强调的是,

传统民俗和封建迷信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切不可混淆!

事实上,

从全国用户的热度分布上也能窥见一斑。

网上祭祀用户的集中地明显关乎三个要素,

分别是常驻人口大省、流动人口大省以及疫情集中爆发地。

这份热力图也像极了人文地理的流动分布图,

呈现出,

华北、黄淮、江汉、华南、西南向北上广深及东部沿海地区聚集,

西北向陕西靠拢,东北三省整体平均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

有着清明祭扫习俗的不仅仅是国内民众,

同样还有身居海外的华人、华侨。

远在异国他乡的他们,

网上祭扫无疑是最便捷的祭奠方式了。

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注册用户占据境外用户总量超27.6%。

尽管亚洲用户较为分散而平均,

但依然是最大的境外用户来源地,

包括韩、日、澳以及东南亚国家,总量已然超过38%。

同时,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和地区是众多国内留学生的前往地,

他们也纷纷通过思念堂向沉眠于故土的逝者寄以深深的思奠。

显然,

地域的隔阂是民众进行网上祭扫的主因之一,

然而参与网上祭扫的民众年龄却并非呈现单一化。

我们观念中认为网络与年轻人两个名词高度重叠,

年轻人似乎也更为容易接受网络祭奠,

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思念堂的统计数据显示,

选择网上祭祀最多的用户群体是来自41-60岁的中年群体,

是那些曾出生于60-80年代的人们,

也是老歌中所歌唱的“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他们经历过计划经济,也见证了改革开放,

他们经历过红旗招展,也见证了中华复兴。

尽管他们已知天命,

但历史变革的洗礼却赠予了他们超强的韧性和学习适应能力,

所以,

以41.85%占比成为参与网上祭祀的最大群体实属情理之中。

而对现有事物接纳能力最强的40岁以下的少、青年用户合并占49.65%,

其中青壮年群体约为38.13%,

显然正是我们所认为的最能接纳并响应绿色祭扫的用户。

60岁以上老年人尽管传统意识更强烈,

则因为操作不便等诸多因素,只占到7.72%,

家人代劳则是他们更多的选择。

关于线上祭扫的形式,

大多数平台都是模拟了传统和实际祭扫方式,

祭奠的物品也是如此。

除了香纸、鲜花等祭扫常备物品外,

线上平台还提供了更多新奇玩意,

五花八门的虚拟祭祀物品也满足了大家供奉的意念需求。

在思念堂的清明祭扫报告中,

蜡烛、供香、鲜花分别登上供奉品的前三,

而纸钱则很意外的屈居第五,

其实也蛮有道理,

线上祭扫的先进形式更多的是为表达哀思,

而纸钱总给人一种稍微偏封建化的印象,

不被多数人采用也颇为应景。

而时间节点上,

全国人民的网上祭祀习惯较为同步,

从4月1日起至清明节当天,

用户祭祀到往的数量呈线性上升趋势,

尽管很多地域有提前祭扫的习惯。

但大多数民众还是会选择清明节当天来祭拜,

所以,4月5日上午9-10时,

网上祭扫访问量也达到了顶峰。

总体来看,

线上祭祀活动在今年清明期间呈现暴发态势并非意外,

在疫情、异地以及政策倡导和监管等多方因素加持下,

线上祭祀颇有可能会成为大众的新理念和习惯,

从而在未来恢复常态化后也自然而然的成为常态化的祭祀行为。

当然线上和线下两种祭祀方式也并非对立关系,

我们在走访调查时也发现,

不少民众在墓前祭扫之余,

也会通过网上祭祀平台来表达哀思倾诉,

这也使得线上祭祀开始有向网络记录和社交化倾斜的苗头。

所谓满足需求的未必是初衷,

线上祭祀平台必然也会在满足民众的同时找到更好、更多的服务模式,

进而在政策和市场等多方面环境中迎来向好趋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