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小欢:关于“经济学原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兰小欢:关于“经济学原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3年05月13日 21:06 经济学家圈

我在“经济学原理”这门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始终围绕着两个原则:一是希望我教授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是有用的,二是希望学生来上我的课后,能比他们看书自学收获得更多,希望现场教学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增加值。我从这些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思考:

打开“中国化”视角

“经济学原理”教授的理论内容属于主流经济学,是比较西方化的,如果希望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更多用处的话,需要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我会在课上多探讨一些学生关注的经济问题,比如房价问题等。经济学原理最终是要解释社会现象的,所以我会大家关注的社会现象为导向,去组织对于经济学概念以及理论的讲解。学生学了这些内容虽然不能用来买房,但能更深入地理解房价为什么高,更好地剖析社会上诸如此类的热点现象。这是我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因此我的经济学课程其实每年都在变,因为每年的社会热点在变化,经济数据也在更新,我每年上课前都会重新修改PPT,整理后放在E-learning系统里提供给所有学生。

“经济学原理”这门基础课程需要为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和未来的其他课程对接,因此这门课的“中国化”可能是有限的,我会尽量用中国的现象讲主流经济学的概念,PPT上使用英文表述,方便学生之后阅读国外文献。我讲授的另一门面向高年级的课程则基本以介绍中国的情况为主。很多美国人编写的经济学教科书主要关注美国的情况,虽然经济有相通的地方,但我在课堂上会更注重讲解中国经济中的重要问题,在课后作业、考试中,也会以中国商业宏观经济的时事新闻为材料让学生做剖析。很多毕业后进入券商、银行做中国经济分析工作的学生反馈说,他们工作之后有时遇到问题还会翻阅当年上课的笔记,于是我后来也将课程的讲义编写成书,供大家参考。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我在讲解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的时候,会尽量设法跟听课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很多大一新生入学时可能对经济还没有概念,没有赚钱养家的经历,没有体会过真正的取舍和不得已,因此我需要基于学生们有限的人生经验来讲解。比如讲经济学主观效用时,我会讲消费主要是把钱用在购买体验,而不是购买物品上,因为体验可以在一生中不断回味、不断消费。讲行为经济学时,也会结合学生日常的决策问题,包括怎么做新年计划等,把这些基本概念跟他们的生活相联系。另外,我举例子时一般不会给学生讲他出生以前的事,开个玩笑说,对于年纪轻的同学而言,80年代跟三国是没有区别的,我会注重采用一些同学们亲身体验过、更有感触的例子。

讲述经济学家的故事

我在这门课上也会讲一些经济学家本人的故事。刚开始教书时,我认为讲经济学家并不重要,学生掌握理论即可,知道几个已经去世的外国人的名字并无意义,而且我希望避免在学生心中树立所谓的权威形象。但是上了三、四年课之后,我觉得这个想法有点问题,因为任何学问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学生学习不仅是学理论,他也要学怎么做人。有时年轻人是需要“偶像”的,希望课本上的这些人是有血有肉的,能激励他去追求一些东西。我当年读本科时,一开始经济学课程学得并不出色,但搜罗了很多经济学家的个人八卦、奇闻轶事,在之后的求学历程中,当我遇到难以逾越的失败、挫折之时,反而是这些人的故事在激励着我。

所以现在课上讲到比较重要的概念、理论的时候,我会介绍一下相关的经济学家和他们个人的故事,一个学期的课程中总共能介绍六、七位,时间跨越十九世纪到今天,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些人之中找到自己的“英雄”。

以上是我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所思所感,在之后的课程建设中,我也希望能找到更多高效方式开展师生互动,通过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这门优质课程更进一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