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面板与光伏,李东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TCL面板与光伏,李东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023年07月16日 22:17 新经济学家智库

近一年来,TCL科技股价反复震荡。股份波动背后呈现出市场对TCL科技的矛盾心理,或许是源于对面板产业复苏的乐观预期,或许是对TCL能否把握面板涨价实现业绩反转仍心存疑虑。除此之外,近期TCL科技继续增持TCL中环的举动也颇受争议,有投资者担忧,如今的光伏产业,会不会步面板的后尘?

作者/千寻来源/YOUNG财经图源/综合自网络设计/姜雪斌

在小碎步上涨后,7月14日TCL科技股价大涨5.41%,收出了一根久违的大阳线,一扫前期阴霾。

TCL科技这一轮股价上涨,主要源于面板涨价因素驱动。今年“618”电商大促结束后,“彩电市场需求复苏”、“面板价格持续上涨”等消息频繁传出,资本市场闻风而动,多家面板厂商股价持续拉涨,TCL科技亦开启了反弹之势:从5月低点至今的一个半月时间,TCL科技上涨30%左右。

按理来说,这样的涨幅不算太低,但不少投资者仍怨声载道,原因一方面是,TCL科技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企业,部分大尺寸面板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但相比另一面板厂商彩虹股份最近半个月大涨接近50%的表现而言,TCL 科技股价弹性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有部分投资者表示即便反弹30%,但目前“仍在高位站岗”——几年前TCL科技凭借面板产业爆发,股价在短短两年多时间上涨超过4倍,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入场,但此后随着面板行业周期下行,TCL科技股价大幅下挫,从高点回落最大跌幅超过60%。

严格来说,面板行业的涨价不是从近期开始的,据统计机构分析,电视面板价格从去年10月开始筑底回升,今年3月开始加速上涨。但很明显,TCL科技的股价并未“提前反应”这一利好,近一年多来,TCL科技一直在4元左右的低价徘徊。

图1:2018年9月-2023年7月TCL科技股价走势,图源东方财富

股份波动背后呈现出市场对TCL科技的矛盾心理,或许是源于对面板产业复苏的乐观预期,又或许是对TCL能否把握面板涨价实现业绩反转仍心存疑虑。除此之外,近期TCL科技继续增持TCL中环的举动也颇受争议,有投资者担忧,如今的光伏产业,会不会步面板的“后尘”?

TCL科技成立于1981 年,以手机、家电制造业务起家,产业曾横跨智能终端、金融投资、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后来随着数次转型与收购,TCL科技逐渐聚焦半导体科技赛道。

公司目前的业务架构主要分为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及半导体材料、分销和其他业务四大板块。其中半导体显示以TCL华星光电为运营主体,半导体光伏则以上市公司TCL中环为代表。

图2:TCL科技业务架构 图源公司2022年年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制图:YOUNG财经

虽同属于半导体产业,但过去两年,TCL华星和TCL中环所遭受的境遇却截然不同。

成立于2009年的TCL华星是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之一,也是TCL科技重要的业绩增长引擎,尤其是2018年-2021年,凭借面板产业的风口及强大的产能布局,TCL华星营业收入从276.66亿大幅跃升至801.69亿,母公司TCL科技50%以上的营收都来源于此。

图3:TCL科技&TCL华星营收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制图:YOUNG财经

也正是在此期间,TCL科技股价扶摇直上,从2018年10月最低的1.64元/股上涨至2021年3月最高9.19元/股,涨幅高达460%,并成功迈入千亿市值俱乐部。

然而,受近两年全球经济下行影响,大尺寸面板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导致TCL华星经营业绩严重下挫,2022年其营收同比下滑29.83%至562.6亿元,全年亏损83.5亿元,这也是TCL华星自2011年投产以来的首次亏损。

反映到母公司层面,2022年TCL科技的半导体显示业务实现营收657.2亿,同比下滑25.5%,占总营收的比重从上一年的53.9%下降至39.5%。相比之下,新能源光伏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则从2021年的25.1%提升至2022年的40.2%,成为了TCL科技的第一收入来源。此消彼长的背后,依仗的是TCL中环的持续景气。

TCL中环发展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在光伏与半导体硅片领域均位列全球领先地位。2020年,基于TCL创始人李东生对“中环半导体的业务前景和发展潜力的客观判断”,TCL科技斥资125亿收购了中环集团,并间接持有中环股份(后改名“TCL中环”)25.3%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在当时,由于疫情影响整个半导体光伏硅片正处于低谷期,TCL科技对中环的收购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后来的故事验证了李东生的目光毒辣——随着2020年9月“双碳”目标提出,刺激了光伏行业的景气度,加之大股东入主后参与混改和赋能,TCL中环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2021年TCL中环营收同比增长115.7%至411.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70%至40.3亿元;2022年公司的业绩高增长态势进一步延续:当年实现营业收入670.1亿元,同比增长63%,归母净利润达到68.2亿元,同比增长69.2%,远超过去4年净利润总和。

图4 过去5年TCL中环营收及净利润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制图:YOUNG财经

这几年TCL中环借TCL科技之手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扩大产能投资,而TCL科技也依靠TCL中环入局新能源光伏领域,实现产业协同和内生增长,可谓互相成就。单从利润贡献角度看,这笔投资的回报还算可观,粗略估算,并表两年(2021年和2022年),TCL中环为TCL科技贡献的利润在29亿左右。

不过,这部分收益显然还不足以让TCL科技度过面板下行的危机。从财报上看,2022年TCL科技营收虽同比小幅增长1.7%至1666.3亿元,但净利润方面却同比下滑了97.4%至2.6亿元,扣非净利润则大幅下滑128.6%至-27亿元;

进入到2023年,公司业绩进一步恶化: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94.7亿元,同比下滑2.8%,净利润-5.5亿元,为连续第四个季度出现净亏损,扣非净利润达-7.3亿元。

伴随业绩滑坡,TCL科技股价自2021年3月以来便步入下行通道,至2022年4月已腰斩有余,此后一年多时间,公司股价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直至今年5月下旬,在面板涨价消息刺激下,TCL科技股价开始新一轮反弹,至7月14日已累计上涨30%左右。

这,是否意味着公司拐点已经到来?

回溯这一轮面板周期的波动,受地缘冲突、通货膨胀等多重影响,主要市场显示终端需求大幅下滑,面板价格从2021年8月开始下跌,并延续了15个月之久。随着部分厂商退出市场,存量厂商主动控制产能,加上终端电视需求逐步释放,面板价格于去年末开始探底企稳。

根据Omdia数据,自2022年10月以来,LCD TV面板价格已连续9个月维持环比上涨趋势。其中55、65寸电视面板6月均价均环比上涨了6%。

图5:近期LCD TV 面板价格环比上涨 图源广发证券

在新一轮面板涨价周期来临之际,TCL华星能否抓住机遇走出亏损泥潭,或将成为TCL科技重获资本市场认可的关键。

从市场竞争力来看,2022年TCL 华星的面板销售面积为 42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3%,电视面板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二,仅次于京东方。在大尺寸面板领域,公司的优势相对明显,比如其55和75寸TV面板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65寸TV面板全球第二,8K和120Hz高端TV面板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在产能布局方面,TCL华星拥有9条面板生产线:其中2条8.5代线,主要用于生产中尺寸电视屏幕,2条6代线主要用于生产小尺寸面板,2条11代线和收购的苏州三星8.5代线,则主要用于生产超大尺寸LCD电视屏幕,目前公司的大尺寸面板产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此外,以高附加值中尺寸显示面板为主要产品的广州t9项目已于今年4月正式量产下线,以高端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为主要产品的LTPS 6代扩产线正在建设中。可以说,TCL面板在各大技术路线基本已实现全面覆盖。

产能会直接关系到面板厂商的经济效益,而面板价格和产线折旧也是影响面板厂利润的两大重要因素。

国金证券在7月9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目前 TV 面板价格已经涨过面板厂商会计成本线以上并仍在持续,大陆厂商合作、控产能来提升价格的逻辑充分验证,根据产业链跟踪目前面板厂7月订单环比仍有提升,整体稼动率在八到八五成左右,预计后续Q3面板价格将持续稳定回升。

至于这一轮面板涨势到底能持续多久,无人敢下定论。从经济学角度看,价格,最终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由于TCL华星主打大尺寸TV面板,因此这里主要以分析电视终端为主。

在供给端,当前面板行业还处于控产阶段,至少从中期来看,不会出现供给不足的问题。

在需求端,短期来看,受618备货及海外销售需求刺激,今年二季度全球电视出货量有所回暖,据TrendForce预估,由于即将迎来第三季旺季备货高峰,Q3电视出货量有望季增13.5%至5292万台。但TrendForce同时表示,目前终端需求仍受高通胀压抑,电视品牌现下透过提前铺货降低整机生产本,故预估第四季全球电视出货量可能放缓。

图6:TCL华星产线折旧占销售收入比例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制图:YOUNG财经

长期来看,目前国内电视普及率高达99.66%,市场已经进入饱和状态,TrendForce此前预测,2023年全球电视机总出货量或在1.99亿台,较2022年继续下降。

值得说明的是,上一轮面板涨价周期,主要是源于疫情带来远程办公需求旺盛,及海外原材料端事故,叠加造成面板供需严重错配,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即便这一轮面板周期真正来临,强度大概率会弱于上一轮。换言之,昔日TCL科技显示业务在景气高点逼近30%的毛利率,也难以得到复制。

TCL科技面板产线的折旧期限为7年,据华西证券测算,过去5年,TCL华星面板产线折旧占销售收入比例在17%-20%之间,预计随着部分产线折旧到期,2023年折旧占销售收入比例将下降至16%以下。

YOUNG财经从近期市场流出的TCL科技内部会议纪要中得知,TCL华星的T1产线折旧已经到期,T2今年陆续到期,八代线基本快折旧完毕。不过需要指出的是,TCL华星的t9产线投产不久,尚处在产能爬坡期,此外还有6代扩产线正在建设,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较大的折旧开销。

7月2日晚,TCL中环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控股股东TCL科技通知,TCL科技于2023年6月29日至2023年6月30日通过证券交易所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545.56万股,增持完成后TCL科技及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股份比例达到30.00%。

这并非TCL科技对TCL中环的第一次加码,从2020年11月至今,TCL科技多次通过二级市场增持TCL中环的股权,累计增持比例接近5%,这足以窥见TCL科技渴望通过TCL中环分羹新能源光伏市场红利的野心。TCL科技表示,其增持的目的是“基于对新能源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产业的机遇判断和业务战略,以及对TCL中环竞争优势的信心”。

或许可以换一种接地气的说法,这些年TCL中环的“反哺”效应逐渐显现,此前的坚定投资已让TCL科技品尝到了甜头——除了为TCL科技提供业绩增量外,TCL中环近年来市值大幅增长为股东的投资带来了不少效益:当初TCL科技收购中环集团的交易价格为125亿元,间接获得TCL中环7.67亿股股份,截至2023年7月7日收盘,TCL中环市值为1225亿元,TCL科技所收购股份对应的市值约为233亿元,这笔股权投资让其资产增值约108亿(此后TCL科技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增持了公司44557.5万股股份,但这部分增持既有盈利也有亏损,因此忽略不计)。

图7:图源西南证券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当下光伏产业的现状并不算乐观。在经历了近几年终端需求爆发、产能快速扩张后,目前的光伏行业已经进入了“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阶段。

在原材料端,硅料价格自去年11开始进入下行通道,从去年高点30多万跌到今年6月份最低跌破6万,跌幅超过70%;硅片方面,几大厂商也于今年接连下调硅片价格。

7月9日,TCL中环公布最新单晶硅片价格,其中182尺寸150μm厚度P型硅片最新报价为3.8元/片,较上期下调25%,这已是今年3月以来TCL中环第6次下调硅片报价。

另一硅片龙头隆基绿能亦多次大幅下调价格,其于6月30日发布的P型M10 150μm厚度单晶硅片价格较一个月前下降幅度超过30%。

在资本市场,近一年来,不少光伏企业股价大幅下跌,如TCL中环近3个月来股价下调超20%,与去年7月高点相比则下跌近40%,而隆基绿能近一年最大跌幅高达60%。

图8:2021年6月-2023年7月TCL中环股价走势 图源东方财富

颇为诡异的是,在行业产能过剩的同时,头部企业却在不遗余力地扩充生产。如今年6月晶澳科技、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相继发布公告宣布,拟在西安、成都、鄂尔多斯等地建设年产10GW+的硅片、组件、电池等项目。

7月4日,TCL中环亦发布公告称,拟募资不超过人民币138亿,建设年产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智慧工厂项目、TCL中环25GW 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工业4.0智慧工厂项目,后者的投资预算高达103亿元。

TCL中环此番大手笔布局电池项目,意欲何为?

作为全球最大的硅片出货企业,TCL中环在大尺寸、薄片化和N型硅片方面已形成了独特的领先优势,但在电池环节的布局却略显薄弱。而新电池技术革新被业内公认为是未来光伏市场竞争的核心。

TOPCon是在2013年提出的一种N型硅片电池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是诸多光伏厂商近年来竞相角逐的新赛道,TCL中环选择布局无可厚非。不过相比起 TOPcon 电池,钙钛矿电池被视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其成本较低、转换效率更高,据今年6月媒体报道,隆基绿能已在商业级绒面CZ硅片上实现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33.5%的转换效率,刷新世界纪录。从这一点看,隆基绿能已经跑在TCL中环的前面。在内卷的光伏行业,中环的研发、布局跟不上,不排除会有掉队的风险。

不过在当下,包括TCL中环在内的诸多光伏玩家有着更为残酷的现实需要面对:那就是光伏全产业链均可能面临产能过剩的危机。

据今年6月InfoLink发布的《2030光风储能源转型白皮书》预测:2023年我国硅料产能将达到220万吨左右,对应约880GW,到2030年底年化产能将达到483万吨,对应2000 GW;组件方面预期到2030年底将达到或超过1400 GW的年产能;电池方面,2023年n型TOPCon预期产能将超过400GW,整个电池片的产能有望达到1200GW。

而据相关机构分析,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极大可能达到400GW ,将对应480-500GW的组件需求。扣除2022年库存的约80GW组件,2023年的实际组件需求将是400-420 GW,对应的硅料需求为100-105万吨。按光伏组件与电池片配比1:1算,2023年的电池片需求为400-420 GW。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的光伏产业与两年前的面板产业多少有些异曲同工之处。未来,TCL中环会不会步TCL华星的后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