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amai退出中国市场:中美科技战下的网络安全与技术主权博弈
新经济学家智库特约研究员
晶恒
2025年初,美国内容分发网络(CDN)巨头 Akamai 宣布将于2026年6月30日全面退出中国市场。此消息引发了全球对中美科技博弈的再度关注,也让人们再一次直面网络安全、技术合规与全球供应链波动等重大挑战。本文基于对国内外数据安全相关法规的综合分析,同时查阅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ENISA)等多家美欧研究机构资料,尝试揭示Akamai此番退出背后的深层动因,并探讨其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中所折射出的网络安全与技术主权问题。文章从Akamai退出事件背后的大国科技竞争、网络安全与合规压力、全球产业链变局、可能的未来走势等四大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提出应对建议,以期为相关各方决策者和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Akamai退出:大国科技博弈下的艰难抉择
Akamai在全球内容分发网络(CDN)领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市场地位,其服务覆盖金融、医疗、公共服务、娱乐等多领域。Akamai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在内容交付、性能优化和网络安全方面等多层面需求。随着该公司宣布将在2026年6月30日退出中国市场,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在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的又一重大信号。一方面,美国政府对高科技企业“长臂管辖”的趋势日益明显,《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等法规不断强化对跨国企业的监管和合规要求。另一方面,中国也加快了对数据主权与信息安全的立法步伐。近年来,《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都推动着中国在网络安全治理上更深入、更全面的改革。在这双重监管高压下,Akamai经营所面临的法律与成本风险急剧攀升——既要顾及美国国内政策约束,又要全面适应中国本土的合规要求。
从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报道来看,Akamai的退出举动并非临时决定,而是经过了长期评估和审慎考量。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ENISA)在去年的一项报告中指出,跨国企业在核心网络基础设施领域往往会遭遇不同国家的安全与数据保护标准冲突,这会导致多重合规成本和升级投资,甚至有结构性的退出部分市场的风险。对于Akamai而言,其CDN服务所需的核心加速算法和安全防护技术,尤其是在边缘计算与高密度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方面,很可能已触及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红线。既要遵循美国对外技术管控的规定,又要兼顾中国不断升级的网络安全合规环境,留给Akamai的选择空间变得极其有限。
在这场大国科技博弈中,Akamai的退出只是冰山一角。无论是民主共和两党谁上台执政,美国方面都在逐步加码对中国科技封锁,只有形式不同,脚步从未放松。这不仅带来政策层面的限制,也直接影响技术合作的深度。而中国则在自主可控领域大力推进关键技术攻关,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对于Akamai这样的跨国企业而言,两边的监管与竞争格局使其越来越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继续深耕中国市场需要付出巨大且不确定的合规与技术输出审查成本,而退出则意味着放弃丰厚的现有利润和庞大的增长空间,而且再进入中国市场可能成本更加高昂甚至无门可入。然而,在权衡利弊之后的Akamai最终还是选择了“断臂”。这是否会成为中美科技竞争格局下的跨国企业的主流选择样板,目前还有待观察。
网络安全:金融等敏感领域的严苛监管挑战
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命题。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对于网络安全的定义和标准在国际范围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ENISA)则是作为为欧盟成员国提供网络安全政策技术支持和专业建议的专业机构,两家机构都分别在多次报告中强调了金融、能源、公共服务等关键领域在网络基础设施受到破坏后的严重后果。近年来,随着网络威胁不断演进,多国政府纷纷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立法和执法层面进行强化,对海外企业提出更严格的合规要求。尤其在跨境云服务和内容分发领域,外资企业一旦进入金融、公众舆情、政府服务等高度敏感场景,就必须接受更加频繁且细致的审计。这意味着,无论是技术架构还是服务模式,都要时刻适应动态变化的监管环境。
全球性云计算与CDN服务提供商在本土化运营时一般会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合资或紧密合作关系,但这并不足以化解敏感领域数据跨境合规难题。综合《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以及《欧洲时报》(European Times)等媒体的调查可以看到,Akamai在中国市场已与本土合作伙伴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协同。不过,对于金融、公共服务等核心敏感领域的客户而言,除了要满足常规的系统稳定性与网络安全要求,还需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规定执行更为复杂的资料审查与节点访问管理。中国方面,敏感数据跨境传输和内容审核涉及多条法律与行政法规,需要企业提供存储合规证明与常态化风险评估;美国方面,出口管制法案也可能随时对海外运营的技术服务进行审查。一旦触及敏感业务范畴,企业被要求进行更多合规审计的同时,也会面临较高的行政或法律风险。因此,对于涉足核心网络服务的Akamai来说,持续留在这样一个产业与政治、网络安全的交叉区,势必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
值得留意的是,欧洲地区虽然在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方面也有严格要求,如《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个人信息跨境转移的明确限制,但相较于中美之间的激烈对抗,欧美在安全技术与数字主权方面尚保有一定的对话机制。Akamai在欧洲市场依然可以平衡欧盟和美国的法规要求,而在亚太地区则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不难看出,网络安全与合规压力正在深刻重塑跨国企业的全球布局策略,也让中国的CDN与云服务市场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全球供应链变局:从复杂多极化到新型合作模式
Akamai的退出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全球供应链的深度重构。随着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更严苛的封锁,中国企业不得不加快关键技术的研发进程,试图摆脱对海外供应商的过度依赖。这种“去美国化”或“自主可控”趋势,并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过程,需要从基础芯片到软件算法的全链条积累,也意味着新的市场格局在不断形成。同样,从美国及其他西方企业视角来看,如何降低对中国市场的倚重、如何稳住供应链灵活度,也成为高层管理者必须深度思考的问题。
欧洲在这场博弈中扮演着相对微妙的角色。一方面,欧洲高度重视数字主权,早在2020年就开始大力推动“欧洲云”(Gaia-X)等项目,试图在去中心化云计算、边缘计算、5G/6G等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欧洲企业非常清楚中国在制造供应链、消费市场等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并不愿完全跟随美国的封锁策略。在此情境下,欧洲公司对Akamai退出的观察态度较为谨慎,一些欧洲网络服务商依然在评估是否能接手部分市场空缺。多个德国和法国媒体也指出,这可能为欧洲公司带来与中国企业更进一步合作的机会,例如联合研发更加契合欧亚数据保护规范的CDN与云服务解决方案。
在全球供应链日趋多极化的形势下,跨国企业对于在华业务策略往往会更趋向“分散化”与“本土化”并行。商业分析机构Gartner曾强调,未来五年内跨国企业在关键市场的供应链布局将体现“双中心”或“多中心”思路,以应对贸易冲突或突发政治事件带来的冲击。Akamai与中国本土的云服务商(如腾讯云、网宿科技)合作,便是这一趋势的实际演绎:即使选择退出自营CDN业务,也要最大程度保留中国用户的服务体验,同时维系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在动态调整中尽量减少收益与声誉损失。
未来走势与中国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Akamai退出中国市场,不仅意味着跨国企业正重新评估在华业务的风险与价值,也凸显出中美科技战可能走向更为激烈的新阶段。美国财政部对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出口管制,以及FBI对华为、云计算等领域的安全指控,都显示出美国将对与“中国高科技”相关的产业链保持高压态势。中国则加快了新兴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应用,尤其在量子计算、AI芯片、5G/6G通信等方面实施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两国间的博弈很可能持续:美国或继续在某些领域限制技术输出,中国则加强对核心企业和技术赛道的扶持,实现关键环节替代和升级。
对中国而言,Akamai的退出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云计算与CDN服务行业的自主化和国际化之间,仍然存在诸多制度与技术短板。中国企业若想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更具竞争力与安全性的网络加速服务,需要在算法优化、边缘节点布设、跨国合规与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进。从这一角度来看,国内CDN与云服务提供商面临新一轮机遇:在承接Akamai现有客户的同时,可以借此机会提升自研能力,把跨境合规和数据安全置于战略高度,实现“弯道超车”。
然而,这种机遇也伴随着挑战。一是国际市场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安全审视并未放松,一旦在海外部署出现任何安全漏洞或数据泄露事件,都可能引发更严厉的监管甚至市场封锁。二是国内法律法规的日趋严格同样要求企业建立合规性更高的系统、更加健全的安全防护体系。这就意味着要考虑投入的增加与效率的取舍,需要企业从长期发展视角来权衡。三是在中美科技战如此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下,类似Akamai退出这样的事件随时可能重演,持续的不确定性将成为所有跨国业务所面临的常态。
应对建议:保障网络安全与业务连续性
面对Akamai退出带来的挑战,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个人信息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杨溟表示,中国企业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以确保业务持续发展并维护自身网络安全:
1. 制定全面的迁移计划。企业应制定覆盖全流程的迁移计划,包括明确的时间表、资源分配、风险评估以及应急预案。迁移过程中,应优先完成对关键业务的测试和验证,确保核心服务的稳定性。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采用多地备份策略,确保在迁移过程中即使发生意外也能快速恢复业务。
2. 引入多云战略以降低单点依赖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实施多云战略,降低对单一服务商的依赖。多云策略不仅能提升业务的稳定性,还能根据不同业务需求选择最优的云服务商。例如,将核心业务部署在国内服务商的云平台上,同时利用国际服务商的云平台处理海外业务。多云架构还可以通过负载均衡和灾备切换,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抗风险能力。此外,建议企业签订严格的服务等级协议(SLA),明确服务商在性能、可用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具体承诺。
3. 投资新兴技术以提升竞争力。企业应加大对AI、边缘计算和零信任架构等新兴技术的投入,以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市场适应性。例如,边缘计算可以帮助企业更高效地处理本地数据,减少对中心节点的依赖并提升网络性能,而零信任架构则能显著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降低潜在的攻击风险。此外,企业还可以引入自动化运维工具(AIOps),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快速发现和解决系统问题,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4. 优化IT架构与网络安全体系。企业需对现有IT架构进行全面优化,以提升灵活性与稳定性并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与技术趋势。如将系统进行模块化拆分,提高可扩展性和维护效率;定期执行系统审计、压力测试以及漏洞扫描,以保持系统的最佳性能并及时消除潜在隐患;通过网络隔离与分段技术降低攻击面并控制安全事件的传播范围;同时部署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等安全监控与响应工具,实时监测网络运行状况并对风险或异常行为采取快速处置,从而有效强化整体的网络安全体系并保障业务连续性。
5. 寻求行业联盟与外部支持。企业在应对复杂的技术和合规挑战时,可以加入行业联盟或寻求外部支持。例如,参与由行业协会或政府主导的网络安全合作项目,共享最佳实践和最新威胁情报。同时,建议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协助评估迁移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潜在风险,以降低因经验不足导致的失误。此外,进行全面的网络安全评估和优化时也可以借助专业的第三方安防公司或咨询机构,确保企业在迁移过程中不会留下安全隐患。
从Akamai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这一事件可以看出,中美科技博弈的演进已不再局限于芯片、半导体等单一领域,而正在延伸至云计算、网络安全、内容分发与信息基础设施等关键环节。在全球经济与政治格局不断动荡的当下,企业必须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平衡安全、合规与效率的多重诉求。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既要抓住本土化机会,积极吸收被跨国公司“遗留”下来的市场资源,也需从长远眼光出发,提升自身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唯有如此,方能在未来可能更加激烈、不确定性更高的博弈中立于相对稳固的地位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