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台风智能养殖 看“无人化”管理的深海粮仓

不惧台风智能养殖 看“无人化”管理的深海粮仓
2024年05月23日 07:29 厦门网

  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要想解决好吃饭问题,我们就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我国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其中深远海域占90%以上,发展深远海养殖是我国海洋食物生产的新增长点。

不惧台风 智能养殖

  在浙江宁波一家造船厂,浙江第一个深远海半潜式智能化养殖平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造中,这个平台长82米、宽32米,高度差不多相当于7层楼房,已基本完工,工人正在做最后的设备安装和调试。

  这个网箱的面积超过6个标准篮球场的大小,建成后要深入水下近20米,一次性可以养殖30万尾大黄鱼。

  这个深远海半潜式智能化养殖平台还加装了“智慧渔业”系统,未来养殖环节基本可以做到“无人化”管理。目前宁波传统大黄鱼养殖年产值在4亿元左右,随着深远海养殖规模的扩大,产值将实现翻倍增长。

  正在养殖的鮸鱼属于名贵经济鱼类,肉质鲜美,除鱼肉、鱼头可食用外,鱼鳔还可加工成鱼胶,最高售价每斤可超过万元。眼下,两个15000立方米的舱体一共养殖了8000多条鮸鱼,价值上千万元。

  传统塑料式养殖鱼排无法抵御海上较大级别的风浪,一旦有台风来袭就可能造成经济损失。“澎湖号”在工作时可以潜至水下12米深,通过阻力板提高稳定性,2米以下的海浪经过,“澎湖号”几乎感觉不到晃动,从2018年8月份投放至今,抵抗了所有的台风。

  在海洋牧场向深远海开拓的过程中,能源消耗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一大难题。“澎湖号”作为目前国际上首个将波浪能技术与海洋牧场相结合的养殖平台,在理论情况下最大发电量可达每天1400度左右。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叶寅:为我们养殖也提供了一些帮助,我们电够多了可以搭载更多大功率的设备。首先是渔业设备,另外我们还搭载了各种海洋观测设备。

  山东长岛南隍城岛东部海域,“经海七号”养殖平台一次养鱼量可达200万斤。

  在渤海莱州湾的一家养殖企业,经过陆海接力养殖的斑石鲷鱼也正在收获。这些鱼在陆地上的养殖工厂生长到一定尺寸后,再转移到“蓝钻一号”深远海大型管桩养殖围栏里,在这里生长6个月,到了冬季又被接回到养殖工厂,实现了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年产量能达到300多吨。

  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更先进、养殖技术更领先、产业链也更加完备。“经海七号”地处黄、渤海交界处,是全国最大的深远海养殖平台。在各种监测设备的加持下,每条鱼的大小、重量都可以追踪拍摄,以此判断哪条鱼达到了可供捕捞的标准。

  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关长涛:大型化养殖设施的出现是跟我们国家整个的设施装备制造水平、材料的水平以及工业化水平整体提升密切相关,契合我们国家海水养殖,逐渐由近海向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战略需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