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雪崩”式下跌 半导体芯片行业未来可能进入杀业绩阶段

价格“雪崩”式下跌 半导体芯片行业未来可能进入杀业绩阶段
2022年08月01日 08:52 ETF观察

美国有个叫戴维斯的职业投资人,这人在中国的普通投资者中名气无法和巴菲特、索罗斯这些大鳄相提并论,但是在专业投资者中也被同样被奉为股神。他1947年以5万美元,45年豪赚9亿美元,高达1.8万倍收益,从而名满天下。戴维斯把影响公司市值的因素分解为净利润和市盈率两个方面。净利润体现的是股票的业绩面,市盈率体现的是股票的估值面,即影响公司市值的因素为业绩和估值两因素。戴维斯双击的策略很简单,即以低市盈率买入成长潜力股,待成长潜力显现后,享受业绩和估值同步提升带来的市值提升的乘数效应与“戴维斯双击”相反的就是“戴维斯双杀”——是指当一个公司业绩下滑时,每股收益减少或下降,市场给予的估值也下降,因为两者同时下降,造成股价以相乘倍数快速下跌。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逻辑、业绩和估值:左右股价的三种力量》,梳理了一下逻辑、业绩和估值三种因素是如何影响股价的:逻辑是其实存在的根基,是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的根本所在,逻辑变化意味着企业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举个例子,中国人对孩子的教育特别上心,特别愿意为孩子报补习班,但是中国父母为孩子报这些班,更多的是为了让孩子考一个好大学,而不是学习什么特长。所以,中国的教育公司投其所好,开办了应对考试的科目。但是没想到,国家出重手整治教育行业,不允许开办相关学科。所以,这个逻辑被破坏了,很多教育股跌了超过90%。如果一个企业的逻辑是成立的,他们它的经营成果就会不断的转化成它的经营业绩。当这个逻辑有利于它时,业绩就会不断提升,反之业绩就会不断地下降。而业绩的持续上升(下降),最终会带动股票上涨(下跌)。但是,企业经营并不是平滑的,有时候可能只是经营节奏、甚至只是一笔业务在会计处理上的问题,导致业绩出现一点偏差就可能影响股价的变化,这个时候可能会带来一些投资机会。比如2018年三季度,贵州茅台的业绩不如预期,第二天股价跌停。但是,事后来看,买茅台的逻辑并没有变化,那次跌停反而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我认为估值本质上是一个投资偏好问题,有人喜欢古玩,愿意花上亿买一个喝茶鸡缸杯,有人觉得不就是一个瓷杯子吗,怎么也不值上亿……而投资的逻辑的变化和企业逻辑的变化,会影响到投资人情绪的变化,从而造成估值的波动。比如,去年市场突然出来横空出世一个“元宇宙”概念,股民还没能理解它是什么意思,也没有一个公司把产品推出来了,但是有些公司股价就涨了一倍多了。所以,自己投资的股票(基金)如果出现回调,首先得想它是因为什么而下跌。如果只是估值变化,那可能就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股价跌下来后导致它下跌的因素就解除了;如果是因为上市公司的业绩下跌,我们就要看一下背后是什么原因导致它跌的,如果只是经营节奏的变化导致的,那跌下来可能还是机会。但是,如果是投资的逻辑变了,我们可能就要重新审视我们的仓位,该止损就得止损。所以,不得不说到芯片行业。前两年疫情破坏芯片行业的供应链,造成芯片价格暴涨,有汽车厂家不得不以10倍的价格抢购芯片,最夸张的时候芯片价格被爆炒40倍。所以,前几年芯片板块的股价也是一飞冲天。1、逻辑2、业绩。3、估值。

那么假如疫情退去,芯片的供应一下上来了,芯片板块的股价是不是就应该回到原位呢?从理论上讲,是有这种可能的。而且最近芯片行业的种种迹象好像印证这种事情正在发生。从最新的数据来看,现在世界第一大 IC 分销商艾睿电子 2022 年库存创历史新高,存货周转天数也在相应增加;但是是费城半导体指数(全球最重要的半导体业景气指标之一)却早已开始拐头向下:而下游的坏消息也越来越多,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今年1-5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为1.08亿部,同比下降27.1%;IDC最新报告称,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传统PC出货量同比下降15.3%,为连续第二个季度出货量下降。此外,Gartner报告显示,预计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将下降7.1%,而全球PC出货量将下降9.5%……最近各种大厂砍单的消息时不时的飞出来(下图),预计未来很多芯片产业链的企业业绩跌幅会让人大开眼界,股价也有可能一泻千里。

库存高企+景气度下降,这看上去怎么也不是一个好的预兆。从目前的情况下,芯片已经经历过了第一轮杀估值的阶段,但是很多芯片股业绩看上去依然还不错——也就是说“戴维斯双杀”目前才刚刚杀完了一半,未来有可能进入第二波杀业绩的阶段。

所以,我们再来分析第三步,我们投资芯片板块的逻辑有没有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疫情破坏供应链这个逻辑已经不成立了,国外已经选择了躺平,产能该恢复的应该已经都恢复了。所以,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芯片行业依然不太好过。但是,如果我们看得更远,我们知道,这么多年来我们的芯片一直受制于人,但是以前一直可以买到,所以自主研发的事情一直没有显示特别急迫。但是自2018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事情已经被提上了日程,而且现在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相信,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了,无论前途多少艰险我们都将一往无前,直到实现最终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团创建人邓中翰曾说过一句话:“对手不会速胜,我们不会速败;但我们现在也没有能力实现速胜,必须坚持积累实力,利用对手无力持久消耗的短板,打持久战、消耗战,赢得最终的胜利。美国对中国企业实施管制封锁的政策措施,只能获得一时之快,但那种违背国际经贸基本规则,严重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错误行径,最终只会让美国企业和公民承担恶果。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彻底抛弃谈判缓和的幻想,全力发展国产自主替代,使我国未来产生更多像华为一样在世界上取得成功的自主科技企业。”有些人对我们的科研实力没信心,其实以前中国人在芯片投入不够主要还是因为买起来更便宜。而自己研发有一个问题,就是跟不上进度。比如以前最先进的芯片是14纳米的时候,中国是28纳米。等中国费尽千辛万苦提升到14纳米时,对手已经进货到7纳米了。我们研发出来了也没办法量产,因为别人又领先我们好几代了,我们的产品卖不掉。那我们费了老大力气去建厂可能就把资金浪费了——一座12寸晶圆厂造价高达30亿美元,台积电每年买设备、建产线的资本开支高达数百亿美元,这些钱暂时不是我们能负担得起的。但是,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但是,摩尔定律是有理论上的极限的,行业最新的共识是:如果摩尔定律失效,在行业没有找到新路径提升产品性能的话,这意味着原来的领先者不得不在原地等待中国人一步步追上他们。如果2030年,我们能追上世界先进水平,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毕竟中国大陆如果逻辑不成立了,那投资就没有意义了(比如K12教育板块);如果逻辑依然很顺畅,未来芯片股的下跌只是另外一次抄底的机会。有一个目标更远大的逻辑,依然值得我们期待,那就是“国产替代”的逻辑。美国的短板,是其国内的芯片企业及其他领域企业依赖来自中国市场的订单,才能维持巨额的科研投入,保持领先优势。现在情况对我们越来越有利了,因为摩尔定律即将失效了。世界芯片产业可以将芯片技术推进至1.5nm芯片工艺制成,并且可以让摩尔定律有效至2030年。去年进口的芯片(集成电路)总金额高达2.79万亿元,相当于进口的原油+铁矿石金额的总和。

所以,总结下来,我们未来半年,甚至1到2年都不太看好芯片这个领域。但是芯片、半导体是一个有着明显周期性的行业,会不断经历 “复苏、扩张、顶峰和衰退” 这种循环,等未来行业低迷时买入,行业亢奋时卖出,才是正确的投资之道。而往长了看,这个行业在中国不仅是周期行业,还是一个增长空间巨大的高成长行业,对于这样的行业要看得长远一点。如果我们现在慢慢定投,趁未来一段时间业绩和股价在低位的时候慢慢积攒筹码,熬过未来一到两年低迷期,等到下一次行业景气时,我们有希望收获一次“戴维斯双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