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云浮高质量发展——专访广东省云浮市委书记卢荣春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云浮高质量发展——专访广东省云浮市委书记卢荣春
2024年04月29日 14:21 羊城晚报金羊网

人民政协网云浮4月28日电(记者 林仪)2023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110家,培育粤东西北地区首家全国“独角兽”企业,实现全国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在育种芯片、电子元器件、空气弹簧等领域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一批制造企业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为手段,为传统产业插上了腾飞翅膀……

2023年,云浮市GDP突破1200亿元,有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省前4位,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排名全省第1位,获评“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美丽宜业之城”;今年一季度,在全省公布的21项主要经济指标中,云浮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等11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排名全省前5位。目前,全市在建的百亿级项目达7个,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这些亮眼的成绩单,都只是云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云浮有了新的任务与探索。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契机,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将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云浮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近日,广东省云浮市委书记卢荣春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云浮正发挥科技创新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作用,不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切实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云浮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记者:今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贯穿“两会时间”的高频词。当下,各地纷纷加快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赛道,云浮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哪些基础和优势?

卢荣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云浮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意蕴和实践价值,深刻领悟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法论,结合云浮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且取得明显成效。可以说,云浮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坚实基础和明显优势。

一是云浮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本钱。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云浮地处粤北生态发展区,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广东省重要生态屏障,全市森林覆盖率近70%,西江流经云浮段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境内山、水、林、田、湖、草、沙(河沙)等生态元素保留完整,河流水系、湿地资源丰富。云浮以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大力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开展绿美云浮生态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奋力为推动云浮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为云浮绿色产业和绿色模式发展提供不竭动能。

二是云浮有开辟新质生产力“新赛道”的区位条件。云浮是广东“大西关”,地处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内圈层”,是大湾区市场联通辐射大西南乃至东盟各国市场的“桥头堡”,正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经济圈”,即将成为全省首个坐拥2个机场的地级市。云浮把握独特市场区位优势,纵深实施“东融湾区、西接RCEP”策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美丽“后花园”、建设绿色国际化城市。近年来,云浮成功举办中国(云浮)—RCEP产业合作大会并推动其永久落户云浮,高水平打造RCEP产业“一合作区四基地”对接平台。同时加快整合全市优质创新资源,借力粤港澳大湾区,大力推动国家高新区“1+6”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国家种质资源库、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云浮分中心等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促进大湾区先进技术、创新成果在云浮传统产业推广应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优化构建新质生产力生态链。

三是云浮有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的厚实基础。近三年,云浮在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科创平台建设、激励科研投入、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累计出台政策20份,基本形成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政策体系;基本建成较为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265家;组建规模为2亿元的云浮市科技创新引导资金,到2023年末撬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制造业贷款余额218.99亿元,同比增长61.08%;投向科技企业贷款余额30.89亿元,同比增长19.74%;绿色贷款余额270.65亿元,同比增长66.22%。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在两年内(2020—2022年)翻了2.5倍(从0.27%增长到0.62%),全省排位提升4名(从第21位上升到第17位),科技创新渐成勃发之势。

四是云浮有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人才资源。云浮是“岭南祖地”,也被誉为“中国禅都”,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故乡。南江文化、西江文化、禅文化、石文化、红色文化在此交融相汇,沉淀出了纯朴的民风和“诚信、包容、实干”的城市精神,孕育了一大批敢闯敢干、创新创造的云浮人。特别是近年来,云浮先后共引进高层次人才2535人,培育认定了16个培训基地和4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家、博士工作站27家,建有大专以上高校4所,中专类、职业教育类学生达4.5万人,成为云浮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支撑。

记者: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如何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

卢荣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为科学认识绿色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行动方向。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和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我们通过滚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推动高端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并支持和鼓励温氏集团、微容电子、万事泰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牵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探索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让更多企业成为科创主体。去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110家,培育粤东西北地区首家全国“独角兽”企业;今年,我们争取在原来的基础上,持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推动科技型企业数量与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双提升”。

二是探索以企业为主导的科研组织模式。我们大力推广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模式,瞄准制约我市产业链转型升级的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绿色建材等科技创新需求,联合大湾区科研院所力量共同推动实施科研项目,支持龙头企业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加快突破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

三是完善以企业为核心的服务保障机制。我们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云商·书记市长面对面、市领导“三联系”服务等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主动靠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科创难题,引导企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开展研发。推动全市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孵化器、独角兽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企业联合基金项目等相继实现“零”的突破,持续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全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

记者:您刚才提到云浮有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人才资源。在实践中,云浮是如何更好地集聚科技创新人才的?

卢荣春: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唯有让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方能不断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我们始终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才云聚强市工程,全面发起产业人才提级、紧缺人才引育等“六大攻坚行动”,切实打好人才“引育留用”组合拳。

一是创新政策,打造人才集聚的“新高地”。我们出台“1+5+N+3”人才政策体系(即1个人才计划、5个子项目、N个领域人才措施、3个保障措施),突出“项目引才+产业引才+柔性引才”,通过与科研院所共建、聘请技术顾问、选派科技特派员等方式,大力引进培育“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推动人才“云聚云浮、云襄云浮”。同时,一体推进“产、学、研、用”,加快建设“湾区孵化育苗、云浮成长成才”的完整创新链。2023年,全市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757人,分别是2022年的3.13倍、2021年的8.13倍。其中引进正高、副高、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69名,涵盖一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优秀人才,引才数量和质量为历年之最。

二是精准滴灌,搭建以才兴产的“大舞台”。云浮统筹长、中、短期,大力实施产业人才计划,聚焦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三大抓手”,围绕“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十大园区产业”布局,大力引进和培育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为各类人才大展拳脚、勇攀高峰提供广阔舞台,促进人才资源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具有云浮特色的“人才飞地”。

三是做优服务,构筑尊才爱才的“生态圈”。我们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畅通领导干部与人才沟通服务通道,切实提升人才幸福感、满意度。同时,持续擦亮“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字招牌,推进人才服务专区和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建设,打造全市高端人才社区,为人才解决好住房安居、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后顾之忧”,加快建立覆盖人才工作生活服务保障完整链条,营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圈”。

记者:创新离不开良好环境。如何厚植创新“沃土”,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卢荣春:新质生产力就是符合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创新命题也是改革命题。近年来,云浮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政策供给,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创新创业创造浓厚社会氛围,让创新的种子在滋养中不断生发并茁壮成长。

一是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推动石材、硫化工、不锈钢制品、水泥等传统产业向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立足培育打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优化构建新质生产力产业体系。同时,重点推进国家种质资源库、全国重点实验室、云浮实验室等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促进先进技术、科技创新成果在云浮推广应用,营造良好科创氛围。

二是持续加大科创政策供给。发挥金融“活水”作用,构建政府、企业、社会、金融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云浮市科技创新引导基金等撬动作用,主动引入科创金融力量,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加大科技领域财政投入,全面深化、细化、实化、具体化科技创新各项工作举措,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补助、所得税减免等惠企政策,夯实优化科创的“硬支撑”。

三是持续加强营商环境改革。近年来,云浮营商环境实现了质的提升。在全国率先推出“综合查一次”的联合执法机制,在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云浮从2021年排名全省第19位跃升至2023年第13位;经营主体在2022、2023年实现连续两年年增长1万户以上。去年以来,全市累计收储和盘活土地近3.5万亩,为广大企业落户发展提供最优环境和最大平台。今年,云浮将锚定“推动云浮营商环境迈进全省前列”的目标,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下大力气降低制度成本、要素成本、物流成本,逐步实现云浮办事标准、服务质效与大湾区接轨。此外,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切实为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松绑解套”。

记者:今年是云浮建市30周年,如何团结动员全市上下提振精气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云浮篇章?

卢荣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什么样的成绩单迎接云浮建市30周年,是摆在我们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重大任务,关键在信心、关键在心齐、关键在行动、关键在实干。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扛起省委赋予云浮“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主线,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全面激发青春云浮的昂扬面貌,努力交出一份不负韶华的云浮答卷。

一是昂扬斗志朝前看。深刻领悟党中央的战略意图,自觉把云浮高质量发展、云浮现代化建设置于“两个大局”中谋划,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始终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推动云浮高质量发展、推进云浮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行动上。特别是聚焦当前党纪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和抵腐定力,努力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云浮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二是团结一心向前行。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美丽“后花园”、建设绿色国际化城市等中心工作,鼓励干部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法,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共建幸福家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广大成员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做好新时代“侨”文章,为推动云浮高质量发展、推进云浮现代化建设汇聚智慧和力量。

三是攻坚克难往前冲。聚焦打好打赢城市品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产业结构调整、民生短板提升、风险隐患防范“五场攻坚战”,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铆足干劲、攻坚克难,持续刷新云浮城市面貌、提升云浮产业实力、厚植云浮生态底色、增进云浮百姓福祉、守护云浮社会安宁。

四是脚踏实地靠前干。树起“比学赶超”新标高,立起“马上就办”风向标,用好“奖优罚劣”指挥棒,带动全市上下拼经济、拼项目、拼亮点、拼品牌,在比学赶超中补齐短板,在攀高比强中锻造长板,营造“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浓厚氛围。

编辑:严哲川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