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丨琼瑶剧“泪眼女王”刘雪华,年过花甲挑战晚年张爱玲,坦言“非常紧张”

独家专访丨琼瑶剧“泪眼女王”刘雪华,年过花甲挑战晚年张爱玲,坦言“非常紧张”
2024年05月14日 17:02 羊城晚报金羊网

5月17日,由杨世彭编剧、导演,赖声川担纲艺术总监、丁乃筝任创意总监的舞台剧《张爱玲的最后一夜》将在上海上剧场上演。该剧以“诵读剧场”(Readers Theatre)的形式表演,呈现一场感性且超现实的戏剧体验。琼瑶剧“泪眼女王”刘雪华将在其中饰演晚年张爱玲。

在舞台剧《张爱玲的最后一夜》中,七位演员将分饰二十几个人物,细述张爱玲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作品精彩的人物及片段,呈现一场跨越现实与虚构的戏剧飨宴。

在张爱玲情感丰沛的岁月中,每一段情感都是她生命的一部分。观众将随剧进入一场穿越魔幻、虚实交错的时空。张爱玲将和她笔下的角色开启一场场心灵对话。透过与他们之间的对话,观众被带入她的迷宫,探索张爱玲对内在自我的反复挖掘,进入一场弗洛伊德式的自我解析,感受她的情爱、失落、欢笑,以及潜在的涌动。

日前,剧组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编剧、导演杨世彭,监制丁乃竺,演员代表刘雪华、张静之、窦进、牛婷婷和杨易等共同出席。刘雪华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

谈角色:我和张爱玲太像了

今年88岁高龄的导演杨世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典作品包括和金士杰合作的《最后14 堂星期二的课》:“1990年代我就在台湾见过刘雪华,当时就被她惊艳,这次合作更是觉得很光荣,每次排练完,我就只说好!”刘雪华在一旁连连谦虚地说:“他只是为了安慰和鼓励我,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还是有点心虚,在台上还是很紧张。”

在舞台剧《张爱玲的最后一夜》中,七位演员将分饰二十几个人物,细述张爱玲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作品精彩的人物及片段,呈现一场跨越现实与虚构之间的戏剧飨宴。刘雪华在其中饰演晚年张爱玲。

几个月前,上剧场CEO丁乃竺找到刘雪华,希望能请她出演。刘雪华一听是关于张爱玲的舞台剧,直接就拒绝了。丁乃竺不放弃,继续邀她见面。“我的声音比较低沉,大声一些又感觉像在朗诵,肢体也不适合演舞台剧。后来丁乃竺对我说,演75岁的张爱玲正好,让我先回去看了剧本再说。”刘雪华回忆最初接触到这部舞台剧,完全是被剧本所感动。

刘雪华直言:“张爱玲这个角色和我太像了,好像我完全懂她。我非常懂她的洒脱、无奈,但同时又很看得开。戏里面有很多细节,包括恋爱,对某些人的态度,生活习惯等等,都让我觉得自己和张爱玲很像,她不喜欢交际,我也一样,我很少朋友,但好朋友都是很多年的老友。我从来不会出去喝咖啡,和朋友聊天;也不会打字,和人聊微信;在台湾时喜欢和朋友打麻将,大家很安静,一句话也不说。”

“我的人生观就是恋爱没有对错,只有爱或者不爱。”直到现在年过花甲,刘雪华仍然认为恋爱最重要,“每个女人都有少女心,只是有人不说而已。”

生活中,刘雪华直言自己没有生活能力:“我从小到大不认识路,在上海定居多年,出去吃饭的次数不超过十次。生活非常简单,在家看电视、吃饭、遛狗、睡觉。就连遛狗我也只会固定的线路,可能狗狗也怕我迷路。”

谈性格:演苦情戏很好玩,但我绝不楚楚可怜

从早期琼瑶剧的“泪眼女王”,到十年前大爆剧《甄嬛传》中赚尽观众眼泪的“太后”,刘雪华在她演艺生涯的每个阶段,都为观众贡献了许多难忘的人物形象。刘雪华说:“我和琼瑶笔下的角色完全不一样,我个性很坚强,绝对不是楚楚可怜的人。但我和这些角色的爱情观是一样的,会爱得死去活来,刻骨铭心。”

有年轻演员来向刘雪华讨教,如何“三秒流泪”,她却用段子逗他们笑得流泪。她也经常和年轻人分享她在那些琼瑶剧中背后的搞笑故事。有一次演悲剧,刘雪华的角色已经死了,大家抬着她,空气中弥漫着悲伤,她会突然睁开眼吓唬抬她的演员,让他们哭不出来,又不敢笑。这次排练《张爱玲的最后一夜》,她又把欢乐的气氛带到了排练厅。刘雪华说:“演苦情戏很好玩,我的性格也很好玩,喜欢逗大家笑,和电视剧里的形象不太一样。”

在舞台剧《张爱玲的最后一夜》中,刘雪华的台词“不是大白话,比较文一些,我基本不能改动,多一字少一字,韵味都会不太一样”。在厚厚的剧本纸背面,刘雪华写满了笔记,该怎么处理声音,身体语言怎么表达,她一直在琢磨。

“我来到排练场总是自信满满的,但排练下来,感觉还是很紧张、忐忑。当然我也在不断调整,希望最后能够对得起观众的演出票。”谈到这次演出,刘雪华说得最多的词就是紧张,“演成功了当然很过瘾,观众的反馈会非常直接。如果演砸了,也会很惨。毕竟这是大家都熟悉的张爱玲。”

文丨记者 何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