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飞虹 深中通道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周巍 曾育文 王磊 钟振彬 潘俊华 林桂炎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

明年即将退休的桥梁建设者沈卫东跨江越海工作了41年,参与过5座国家级重点桥梁建设,深中通道是他人生中参与的最后一次大项目。2018年9月,茫茫海上,深中大桥西主墩沉放第一根钢护筒时,他举起相机,拍下了不可再现的瞬间。此后,他陆陆续续在伶仃洋上拍了几万张照片。

即将通车的深中通道是2024年夏天当之无愧的建设工程“流量担当”。

历时7年,从汪洋一片到巨龙蜿蜒腾跃:架海上天路、升海上之岛、筑海底之隧……

随着一个又一个基建奇迹完成,世人从“叹伶仃”到“叹巨变”:一座湾区的世界级超级地标巍然矗立;从珠江口开始,世界级“桥、岛、隧、水下互通”跨海集群工程即将服务湾区;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即将起笔;一条关系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通道即将开通。

——桥,架海上天路

伶仃洋海域是珠江口的重要航运通道,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运通道之一,这里的运行(通航)能力达到30万吨级。

主跨1666米的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深中大桥:主塔高270米,相当于90层楼高,通航净空高度为76.5米,创造了5项世界纪录。广东首个获得桥梁界诺奖“乔治·理查德森奖”的大桥。

面对高温、高湿、高盐、强台风频发的恶劣环境,深中大桥创下五项世界纪录:包括离岸海中悬索桥跨径最大、通航净高最高、海中锚碇体量最大、主缆钢丝强度最高、颤振检验风速最高。

——岛,筑海中鲲鹏

东人工岛上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西人工岛则是跨海桥梁和海底隧道转换点,岛体采用菱形设计,面积约13.7万平方米,相当于19个足球场那么大。

——隧,建海底隧道

世界最长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长约6.8公里(沉管段约5公里),由32个管节及1个最终接头组成。

深中通道建设团队在国内首次创新性提出了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新型结构。攻克了钢壳制造及预制、超长距离浮运安装等世界级难题,创造了大型管节深水条件下毫米级安装精度等世界纪录。

然而,在深中通道海上、海中、海底雄姿背后,有伶仃洋上自古未有的视角,还有那些稍纵即逝的海、天、人、物汇合写成的史诗。

高耸入云的主塔,宛若游龙的桥梁,深海中的隧道,钢筋水泥间,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争分夺秒的身影。

27岁的刘帅,大学毕业后就参加深中通道建设,见证了13万平方米巨型“海上风筝”西人工岛建设全过程,从“技术小白”成长为“技术大拿”。

只有足够近,才能真实还原事物的本质,才有可能让不可再现的历史时刻留住永恒。

我们希望记录的深中通道,不止是一座志在百年的世界级超级工程,不止是“更高、更快、更强”的湾区雄心,也是一场在天、海、人之间富有感情,充满能量、流动和互动的“对话”。

如果你问包括沈卫东、刘帅这样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背景、阅历的超1.5万名深中通道参建者,什么是初心?

或许他们会答:初心,是对艰难险阻的挑战;初心,是与如梭光阴的赛跑;初心,是当梦想照进现实,面对未来的共同畅想。

编辑:严哲川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