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收到这种短信,马上删掉!千万别踩坑

高考生,收到这种短信,马上删掉!千万别踩坑
2024年06月16日 17:47 羊城晚报金羊网

骗局二:花钱更改高考成绩

有些高考考生和家长经熟人介绍或网上获悉,得以认识能通过“黑客”进入高招办系统的所谓“高人”,修改高考成绩,同时索要高价“服务费”。

警方提醒:所谓的黑客入侵修改分数在技术上行不通。高考网上阅卷并非在互联网上,而是采用内网阅卷。考生成绩发布前都做了原始数据存档和数据异地备份。

骗局三:志愿填报百分之百保上

不法分子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院校”。假冒所谓志愿填报专家身份,声称“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费”。通过“志愿填报辅导”APP和网站假借为考生“一对一”服务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后,溜之大吉。

警方提醒:请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综合参考本地招生考试机构和所在中学、有关高校提供的咨询服务信息,结合本人实际情况,自主合理填报,切勿轻信所谓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骗局四:可以“提前录取”

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打电话称因艺术类院校提前招生,而考生的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他们会告知诈骗对象如想被学校录取,需提前缴纳学费,否则有被退档、无法录取的风险。

也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印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提前批次录取主要针对国防、艺术类院校等考生,录取工作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

骗局五:提供补录名额“内部指标”

不法分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的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也会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警方提醒: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以致上当受骗。

骗局六:发放国家助学金

骗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需要通过助学金交齐学费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考生及家长信以为真,汇款给对方,后来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

警方提醒: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或“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骗局七:冒充军校招生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印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不会计划外扩招、提前“预录”,考生和家长也不要被一些假冒“文件”哄骗,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核实。

骗局八:伪造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或者发送相关的录取短信,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以确定自己的录取信息,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更有甚者针对高考生的兼职、考驾照等高频需求,“量身打造”骗局,大家也不能放松警惕!

全国——

山东:

有考生落入刷单兼职陷阱

成为洗钱“工具人”

高考结束后,许多学生会在假期做兼职,既可以积累社会经验、锻炼能力,还能为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在选择兼职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落入陷阱。

最近,刚高考完的王同学被QQ好友拉入“刷单”群聊,按照群管理员的简单要求完成后就可以获得返利,前三次均正常返利。第四次刷单时,王同学被要求下载其指定APP继续进行“刷单”。然而下载APP继续垫付资金“刷单”后,对方一直未返现,王同学发现被骗,共损失7000余元。

无独有偶,刚高考完的张同学在网络平台寻找兼职。兼职信息写着:帮人代购物品刷销量,需要张同学提供自己的支付宝收款码和银行卡,收到钱后再用银行卡转账给指定的上家,并给予一定比例的报酬。张同学按照要求收款、转账后不久,其银行卡支付宝等相关账户因涉嫌“洗钱”被公安机关冻结。

警方分析,张同学收到的实际上是受害人被骗的钱,其按照诈骗分子要求收到钱款后再转到诈骗分子账户的行为,已然成为诈骗分子洗钱的“帮凶”。同时,警方提醒,刷单行为本身就是欺诈违法行为,实际上就是骗子利用刷单的幌子搭配一系列连环套路,从而骗取兼职者钱财。

警报君说:

哪有动动手指就能挣钱的好事!

浙江:

“女儿”要报“清华培训班”?

家长被骗转账

孩子主动发来消息,要报名校培训班,你会立刻转账吗?小心别上当!

近日,家住宁波舟山的刘女士收到了“女儿”发来的短信:“妈,我是XXX,我用‘校讯通’给你发的信息,能收到吗?”还附有一张“清华大学”教务处下发的培训通知,落款处还盖有红章,“女儿”称想报数学、语文两科。

在刘女士提出全家一起商量时,“女儿”表示学校仅剩两个名额了,时间非常紧迫,并发了“教务处马老师”的电话号码。刘女士联系上“马老师”后得知,当天是报名的截止时间,不接受口头预定,必须先缴费。在“老师”和“女儿”的双重催促下,刘女士将两科费用转到了“马老师”发来的个人账户上。随后,“女儿”又以“报全科有补贴”“每门课程都要交设备押金费”为由,多次要求刘女士转账。刘女士发现被骗,遂报警。

警方提醒,千万不要盲目轻信来源不明的培训机构。收到名校培训班等相关信息,一定要进行多方核实,要和子女、学校、老师等联系确认,以免上当受骗。

警报君说:

只要提到转账,记得核实身份!

广东——

佛山:花钱就能“包过”驾考?诈骗!

每年高考结束后,不少毕业生都会利用长假,考取驾照。但有个别不法分子利用学员急于拿到驾驶证的心理,打着“熟人办事、免考拿证、包过”等旗号实施诈骗。

近日,佛山南海的陈女士(化名)使用手机刷视频时,看到了一则“代考驾照”的广告,当中“不需要考试”“包过”等醒目的字眼,让其心动不已。

添加了“李教练”微信后,“李教练”强调“代考驾照”全程不需要陈女士到场,只要交了钱,驾照就能轻松拿到手。如此省心省力,陈女士爽快地缴纳了400元“报名费”。不久,陈女士还真的收到了通过“科目一”考试的“成绩单”。

看到“成绩单”,陈女士彻底相信了“专人代考”,立刻转账1350元的“代考费”。随后,仅用23天的时间,对方就“完成”从科目一到科目四的考试,分4次骗走“代考费”。

当陈女士以为能顺利拿到驾驶证时,对方发来一份“保密协议”,需缴纳15000元盖章出证。转账后,对方又提出缴纳25000元才能“激活驾驶证编号”。当最后一笔钱转进指定的银行账户后,陈女士便再也联系不上“李教练”,于是报警。目前,该案正在侦办中。

警报君说:

考驾驶证没有捷径,老老实实学技术才是正道。

以上就是本周警报的全部内容啦!

get各种平安提醒吧~

文 |记者 鄢敏素材来源 | 江西公安、周村警方、浙江公安、佛山市公安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