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城日记 695

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翁城

斑斓风筝如巨幅凤蝶娟娟掠过,轻飘飘地,挂于林梢。一时秋光妩媚。

很快,林梢将长满翁城孩子的诗。

夕阳下,孩子撒野。翁城沸腾。

下午,又把翁城最经典的田园线路走了一遭。过中山亭,旁边是大片老荷,荷花凋零殆尽,荷梗横斜逸出,老劲之至,可入画。荷池边,是两株大芙蓉木,花开得澎湃,如拳如碗,花苞密集如牛毛。旁边池塘宽阔,水竟是满的,微风拂过,满是涟漪,浪浪起伏。对面的水塘边诗歌小院,亦醒目。渔人围起了捕鱼的丝网,大鱼不断跃出,波澜壮阔。生命在跃腾。我们之前设计过一款海报,其词曰:致敬中国乡村美术教师,让天地跃腾,孩子欢欣。隔着水面望去,对面低矮的房子层层叠叠,凌乱而整饬,一时感觉像在欧洲。

下午和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覃江义、陈德道诸人聊天。我们聊起了乡村审美,痛感现在不少乡村极严重的文化问题,就是审美崩坏,为害最烈者,是“牛皮癣”无处不在,墙面上贴这贴那,墙绘更是成了公害。好在翁城基本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翁城核心区,也到处是片片绿黄绿黄的水稻,远处总是绿树,再远处总是青山,太美了。

这次终于找到了李翰林墓,之前找过好多次,均无果,看来我对翁城还是不够熟悉啊。李翰林墓周围是一片农田,主体则被一条水泥路分开,田里有青绿柠檬,一旁是黄绿稻田。旁边有一片整齐的桉树林,如石像生,又如华表,守护着杨翰林墓。

突然决定去寻之前特别喜欢的那株老梅。经过了好几个祠堂,兜来兜去,均不遇。悻悻而去。经过关帝庙时,见墙上有明星村关帝庙片文明卫生户评定栏,杨万双上榜次数最多。

翁城核心地带的草地刚刚修剪完,清香还在散发着。为了修剪草坪,有一大片南瓜藤像翻被子一样被翻了大半茬,乱藤交织。如观吴昌硕的《草书之幻》,似睹傅青主的《草书立轴》。在我看来,极美。在翁城,极美者众:一块残旧砖头,一片灰暗瓦片,一扇被阵风搅动的芭蕉,一根飘卷着徐徐上天的羽毛,一丛孤寂的杂草,一组盘墙而前的仙人掌,都自带美感。难道不是雄浑?难道不是自然?……难道不能用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里的任何一品来看待它们、理解它们?

忽然看到一架老旧打禾机,被主人精心地用透明薄膜包裹着,心生感动。劳动工具,是农人最亲密的伙伴,甚至成了他们身体的一部分。

今天下午,一系列诗歌文创样品运抵翁城,其中几个抱枕特别惹人喜欢,小孩子见了,亦爱不释手。很快,大规模的布展工作即将铺开。在1号粮仓,将举办“海报里的翁城故事”大展;在文创馆,最新研发的系列文创,即将集体亮相;在万人研学入翁城接待中心,优秀研学成果展即将开幕;在中华乡村少年诗歌讲习所,小王老师正在紧张备课。

下午,海文还是回来了。非常感动。马上换装。“李白”见一堆人正在草地上打牌,便气宇轩昂地过去,邀人读诗。遭到拒绝。突然,一声大吼从天而降:我来读!原来,是李炜明母亲。太巧了,太好了。她读的是儿子最新写的诗,主题是歌颂母亲的辛劳。我们听了,也感动。李炜明母亲说,自从孩子开始写诗之后,就很少看手机了,语文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外阅读量大增,表达能力变得更好。

下午见到了陈志成,他还在街边检查工作。

今天下午继续视频拍摄。收获真大。由竖屏改成了横屏。光线至好,夕阳之下,世界明晰无渣滓,和风细细,人间温柔。在稻田里,在甘蔗林边,在残荷旁,在溪流之上,在芭蕉之下,拍了许多。翁城的秋日之美,尽入彀中。两个小朋友何晓潼、张子洋也担任了演员。

撰文/张演钦

编辑/王绮彤

审校/赵旭虹

核发/张演钦

责编|王绮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